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絕·賈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絕•賈誼》是毛澤東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整首詩反映了作者對賈誼「世無倫」的才華十分讚賞,對其懷才不遇、仕途受挫、未獲重用、早亡,非常惋惜;同時對賈誼那種自傷、脆弱、愚忠、迂腐的性格作了委婉的批評。語言明白流暢,化用前人詩句,灑脫自如,韻味深長。

作品原文

七絕•賈誼

賈生才調世無倫,

哭泣情懷吊屈文。

梁王墜馬尋常事,

何用哀傷付一生。

譯文

賈生的才情、才氣、才能在當時無人可比的,他以極其哀傷悲痛的心情寫下吊屈原的千古文章。梁王墜馬而死不是特別了不得的事情,哪裡用得着哀傷至死的地步。

創作背景

此詩是毛澤東於共和國成立後所作,毛澤東很讚賞賈誼非凡的才能和政治理想,寫了兩首關於賈誼的詩,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表達自己對賈誼壯志未酬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對他因自責而哀傷至死的惋惜之情,毛澤東愛才、惜才的心理展露無遺。1915年秋,青年時代的毛澤東與羅章龍交友初次見面時就談到對屈原、賈誼的評價。並在送給羅章龍的詩中,曾這樣說道:「年少崢嶸屈賈才。」這首詩最早發表於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澤東詩詞集》[1]

文學鑑賞

詩題直用人名,不曰「詠」,不曰「嘆」,不曰「悼」,純以中性形態出之,此為「藏鋒」之法。情在詩中,不假詩題以張揚。

首句開門見山,高度讚揚了賈誼傑出的才華,並下了一個「世無倫」的定位。在這裡作者化用了李商隱《賈生》中的「賈生才調更無倫」成句,只改動一字,易「更」為「世」,就使境界拓寬了許多,「更」為比較說法,「世」為歷史品評,議論入詩,一言九鼎,更加實在地肯定了賈誼無與倫比的才華。 次句猛轉為賈誼遭貶,概寫賈誼被貶至長沙任長沙王太傅時,曾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寫過《吊屈原賦》,借憑弔屈原抒發了憤世傷時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感。一句詩,追懷兩個歷史人物。賈誼被貶,與屈原被逐,勢不同而運同。賈誼吊屈原,這叫同命相憐。故《漢書•賈誼傳》亦說:「追傷之,因以自諭」。毛澤東注意到這一點,將二人並寫並論,是體認到歷史的不公正性和正人君子的命運多舛。

第三句作者平靜講述梁王墮馬而死不是稀奇的事情。漢文帝把賈誼召回長安,很看重他的才學及品德,任命他為梁懷王劉勝的太傅。後來梁王墮馬而死,這是一次意外事故,賈誼有責,僅為護理不周。文帝不責,賈誼自責,或性格中「認真」的成分太重,或律己的「壓力」太大,一遇變故,萬念成灰。這是賈誼深受儒家「忠恕仁義」思想影響,實踐其捨生取忠取義的愚忠信條。本來梁王墜馬而死不是什麼特別不得了的事情,竟然令賈誼哀傷致死。

尾句筆鋒一轉,又回到賈誼身上,惜賈誼宏才不用,惜賈誼因「尋常事」而死,歸結為惜人才。「付一生」與「尋常事」對照鮮明而強烈,從而表現了詩人對才華絕世的賈誼因「梁王墮馬」而哀傷早逝的深深惋惜之情。「才調世無倫」的賈生竟然因此哀傷而死,實在令人難以接受。結尾一句有詩意未盡之效,留給了讀者許多想象的餘地。同時也是作者發動「反右」的一種「自我坦白」。

但歷史經常給有才者與求才者開玩笑,所以懷才不遇者眾,求才若渴者寡,以至於一方面雄才毀棄,另一方面空櫝空置。賈誼的英年早逝,梁王墮馬僅一近因;早在貶遣長沙時,其作《鵩鳥賦》已露不祥之音:「其生兮若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淵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

整首詩反映了作者對賈誼「世無倫」的才華十分讚賞,對其懷才不遇、仕途受挫、未獲重用、早亡,非常惋惜;同時對賈誼那種自傷、脆弱、愚忠、迂腐的性格作了委婉的批評。語言明白流暢,化用前人詩句,灑脫自如,韻味深長。 摺疊名家點評 詩人似乎想在字裡行間凝聚賈誼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同時又不由自主地做出了自己的情感判斷。——山東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孫東升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