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陸抗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陸抗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陸抗字幼節,父遜。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節。孫皓即位,加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鳳皇元年,西陵督步闡據城以叛,遣使降晉。抗聞之,敕軍營更築嚴圍,自赤溪至故市,內以圍闡,外以禦寇,晝夜催切,如敵以至,眾甚苦之。諸將咸諫曰:「今及三軍之銳,亟以攻闡,比晉救至,闡必可拔。何事於圍,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今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無備,表里受難,何以御之?」諸將咸欲攻闡,抗欲服眾,聽令一攻。攻果無利,圍備始合。

晉車騎將軍羊祜率師向江陵,諸將咸以抗不宜西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如使西陵槃結,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則所憂慮,難可竟言也。吾寧棄江陵而赴西陵。」遂陷西陵城,誅夷闡族及其大將吏,所請赦者數萬口。修治城圍,東還,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將士歡心。加拜都護。聞武昌左部督薛瑩征下獄,抗上疏曰:「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庶政所以倫敘,四門所以穆清也。瑩內厲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乞垂天恩,原赦瑩罪,清澄刑網,則天下幸甚!」時師旅仍動,百姓疲弊,抗上疏曰:「臣聞《易》貴隨時,《傳》美觀釁。今當務富國強兵,力農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明黜陟以厲庶尹審刑賞以示勸沮訓諸司以德撫百姓以仁然後順天乘運席捲宇內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凋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三年夏,疾病,秋遂卒。(選自《三國志•陸抗傳》,有刪改)

譯文

陸抗字幼節,他的父親是陸遜。二十歲,授任為建武校尉。永安三年,授予他符節。孫皓即位,加授陸抗鎮軍大將軍,兼任益州牧。鳳皇元年,西陵督步闡占據守城叛亂,派使者投降晉國。陸抗聽說此事,命令各軍軍營重新修築堅固的營圍,從赤溪到故市,對內用來圍困步闡,對外用來抵抗敵寇,日夜催促督責,就像敵人已經來到,兵眾都苦於此事。眾將領都勸諫說:「如今趁着三軍的銳氣,迅速攻打步闡,等到晉軍救兵來到,步闡一定已被攻下。為什麼要修築營圍,而使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陸抗說:「這座城池所處地形穩固,城內糧草充裕,現在我們去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的援兵一定會到,援兵來到而我們沒有防備,里外受敵,以什麼抵抗他們呢?」眾將領都想要攻打步闡,陸抗為了使眾將領信服,便聽任他們去攻打一次。進攻果然失利,營圍守衛才得以合圍。

晉車騎將軍羊祜率軍攻向江陵,眾將領都認為陸抗不應率軍西上,陸抗說:「江陵城池堅固兵力充足,沒有什麼值得擔憂的。但如果西陵與敵人勾結起來,則南山諸族夷人都將騷動擾亂,那麼我憂慮的事情,就難以說盡了。我寧願放棄江陵而奔赴西陵。」陸抗於是攻克西陵城,誅殺步闡全族及其部下首要的將吏,由他請求赦免的有幾萬人。陸抗修繕了西陵城防,向東返回,臉上沒有驕矜之色,謙遜如常,所以深得將士衷心擁戴。陸抗被加授都護。聽說武昌左部督薛瑩被拘捕下獄,陸抗上疏說:「才德出眾的人,是國家的珍寶,是社稷的可貴財富,各種政務因他們而有條不紊,四方各地因他們而肅靜清明。薛瑩注重修養名節品行,如今犯的罪,罪過還可以寬恕。

乞求主上施恩,原諒薛瑩的罪過,澄清刑法,那麼天下就幸運異常了!」當時軍隊頻繁出戰,百姓疲憊困頓,陸抗上疏說:「臣聽說《周易》推崇順應時勢,《左傳》讚美尋伺時機。如今我們應當致力於富國強兵,勤勉農耕廣積糧食,讓文武人才得以報效施展他們的才能。使黜陟分明以激勵各級官吏,使刑罰得當以表明勸懲獎抑,以道德訓導各級官吏,用仁義安撫全國百姓,然後順承天命,利用時機,席捲天下。如果聽任諸將捨身求名,窮兵黷武,動輒耗費數以萬計的國家錢財,使士卒困苦憔悴,敵人卻沒有減損,而我們自己卻已睏乏不堪了!」鳳皇三年夏,陸抗患病,當年秋天,陸抗去世。 [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