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明學院附屬小學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三明學院附屬小學創建於1963年,坐落於三明市麒麟山腳下,沙溪河之畔。學校占地面積7809平方米,校園環境融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和知識性於一體,是三明市小學實施素質教育[1]的「窗口」學校,素有「中國特色學校」之美譽。

目錄

學校簡介

三明學院附屬小學創建於1963年,是三明市小學素質教育的「窗口」學校,素有「中國特色學校」之美譽。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36個教學班,1851名學生,65名教師。其中,全國優秀教師2名,省勞動模範1名、特級教師3名,中學高級教師4名,省、市學科帶頭人4人,小學高級教師36名, 46名教師取得大專學歷,大專率達70.1%。校園環境[2]融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和知識性於一體。擁有校園網、網絡教室和教師電子備課室,每個班級均有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並引進寬帶網。實現了辦公系統自動化,教育教學網絡化,圖書閱覽信息化,學校管理現代化。

學校榮譽

辛勤耕耘、碩果纍纍,幾年來,學校先後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全國優秀(示範)家長學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寫字教育先進集體,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等部門授予全國雛鷹行動紅旗大隊、中國少年兒童信息研究基地、全國「雙有」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學雷鋒學賴寧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連續兩屆被福建省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文明學校,是三明市第一所省示範小學、被省教育廳等部門授予省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省優秀教工之家、省「三八」紅旗集體、省「五無」先進學校等120多項全國、省、市集體榮譽稱號。有1400多名學生在全國、省、市的書法、繪畫、寫作、課本劇、電腦、小發明等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教師共有370多人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福建日報》等宣傳媒體曾多次給予報道,原國家教委黨組書記何東昌,副主任柳斌,原副省長潘心城,省教育廳朱之文廳長等領導來到三明學院附小指導工作,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2018年5月28日,入選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福建省首屆文明校園」擬表彰名單。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名單」。

發展前景

三明學院附小選擇現代教育技術為突破口,把握機遇,創造條件,構建信息教育技術網絡,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實施教育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造型的現代化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六大指明前進的方向,開啟了新的偉大進軍的征程。學校緊緊抓住「發展」這一主題,以建設「一流學校」為目標,以實施「基礎教育一體化」為契機,用開放的思路,創新的思維,優質的作風開展好各項工作。「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校長袁景林正帶領老師們正在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不斷開創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學校教學設備齊全,擁有校園網、網絡教室、電視演播中心、圖書館、實驗室、科技室、舞蹈廳、多媒體教室等25個專用教室。學校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生1800餘人,教師81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中學高級教師13人,小學高級教師60人,大專以上學歷達90.1%(其中本科率達38.3%),目前還有25位教師在讀本科,1位在讀研究生。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為學生明天的發展夯實基礎」為辦學思想,以「精雕玉琢,終成大器」為辦學理念,以「五優」為辦學目標(育人環境優美、教師隊伍優秀、學校管理優質、教學設備優良、教學質量優異),倡導「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堅持「容止格言」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名師、名校」三大工程,形成了「育人環境、藝術教育、勞動實踐教育、寫字教育」四大辦學特色。

外界評價

幾年來,學校先後被國家教育部等授予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全國優秀(示範)家長學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實驗學校,連續三屆被福建省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文明學校,被省教育廳授予省示範小學、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集體、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省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等120多項全國、省、市集體榮譽稱號。師生獲得市級以上榮譽達1100餘次,教師論文或案例發表在CN或國家、省、市教育刊物上有390多篇。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福建日報》等宣傳媒體曾對學校特色辦學多次給予報道,原國家教委黨組書記何東昌、副主任柳斌、原副省長潘心誠等領導來學校指導工作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面對新機遇,新挑戰,與時俱進的附小人將繼續保持昂揚的鬥志,把最好的信譽獻給社會,把名校做強,把品牌做精,再創附小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