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毛(作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毛(作家)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陳懋平(mào),後改名為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享年四十八歲。三毛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個人概述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因學不會寫「懋」,就自己改名為陳平),漢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黃桷椏。卒於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歲。「懋」是族譜上屬她那一輩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父親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後來這個孩子開始學寫字,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如何寫那個「懋」字。每次寫名字時,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偏叫自己陳平。不但如此,還把「陳」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為右耳,這麼弄下來,父親只好投降,她給自己取了名字,當時才三歲。後來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1964年,陳平進入文化大學學習。獲張其昀特許,進入院哲學系當選讀生,成績優異。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自殺,年僅四十八歲。

她極其單純,在單純中卻有一種驚人的深刻。無論是做人還是寫作,筆調自然輕快,不經意間說着最在意的人和事。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 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上乾(三個陽爻,類似漢字「三」)下坤(三個陰爻就是中間斷開,毛字豎彎勾)——否卦。卦象:上乾下坤,否卦,天清在上,地濁在下,天地之氣不相交。閉塞不通,阻隔,事不順暢。「大人否亨,內小人而外君子。」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喜歡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後拜為乾爹);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三毛的丈夫是荷西·馬利安·葛羅(Jose Maria Quero Y Ruiz),他比三毛小8歲。

荷西的國籍是西班牙。 職業是潛水工程師,後一次潛水中意外身亡。

個人履歷三毛於1943年3月26日(農曆2月21日)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正街。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愛好,五年級下學期第 一次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三毛的數學成績很差, 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韓湘寧、彭萬墀三位畫家習畫。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師》中記錄了這三位繪畫老師。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國,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到西班牙。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了她潛藏的寫作才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開始結集出書。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潛水中意外事件喪生,三毛回到台灣。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1989後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程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 》馳名的張樂平 先生,了卻夙願。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年僅48歲。

三毛祖居三毛祖居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小沙鎮陳家村,是台灣著名女作家三毛的祖父陳宗緒先生於1921年建造的。三毛祖居的五間正房闢為三毛紀念室,以「充滿傳奇的一生」、「風靡世界的三毛作品」、「萬水千山走遍」、「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想念你!三毛」等為主題,分別陳列三毛的遺物、各個版本的作品、各個時期的照片,以及中外人士緬懷三毛的文章。北廂房設「三毛故鄉行」錄像室、茶座等。 三毛祖居展室中所展出的許多珍貴展品系三毛胞弟陳杰先生從台灣郵寄而來,每件展品都洋溢着三毛濃濃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三毛紀念館

2000年7月,三毛遺物入藏台灣文化資產保護研究中心籌備處,現址為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號台灣文學館。

同年12月,在浙江定海成立三毛紀念館,有杭州大學旅遊研究所教授傅文偉夫婦籌劃。

人生年表

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重慶,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人,取名為陳懋平。

1946年,因為覺得「懋」字麻煩,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陳平。

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入台北國民小學讀書。

1954年,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學學習。

1955年,三毛的數學成績很差,初二,受墨汁塗面打擊,以及為看小說開始逃學。後休學在家。

1956年,一度復學,後正式退學。開始練習寫作、音樂、繪畫,割腕自殺獲救。

1962年,以陳平之名在現代文學發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邂逅初戀。

1967年,初戀以結束而告終,赴西班牙馬德里文哲學院留學。聖誕初結識荷西,後被表白。

1968年,與荷西分別。漫遊歐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年,返回台灣,任教於文化大學和政工幹校。

1972年,與一德裔男子相戀,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突發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年,進入撒哈拉沙漠,荷西陪同前往。

1974年,七月,與荷西在沙漠小鎮阿尤恩結婚。

1974年,十月六日,以筆名「三毛」在《聯合報》發表作品《中國飯店》。

1976年,夫婦移居大加納利島。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隨荷西到拉芭瑪島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在海底進行水下工程操作(荷西是水下工程師)時意外喪生。回到台灣。

1980年,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納利,開始孀居生活。

1981年,十一月,開始中南美之行。

1982年,十月,返回台灣任教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遊記《萬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年,赴美度假治病。

1985年,一度喪失記憶,神經錯亂。

1986年,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灣多份報刊評為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

1988年,六月十二日,給「三毛爸爸」張樂平寫第一封信。

1989年,四月,曾回大陸探親;同年開始創作電影劇本《滾滾紅塵》。

1990年,四月,三毛參加一個台灣的旅行團,赴敦煌、吐魯番遊覽。當到烏魯木齊時,她離隊找到王洛賓。《滾滾紅塵》獲金馬獎八項大獎。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宮內膜肥厚入榮民總醫院檢查治療。一月三日,進行手術。一月四日凌晨,在醫院以肉色絲襪繞頸窒息身亡。終年四十八歲。

人物評價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三毛父親陳嗣慶

三毛是個純真的人,在她的世界裡,不能忍受虛假,就是這點求真的個性,使她踏踏實實的活着。也許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是我們確知:她沒有逃避她的命運,她勇敢的面對人生。 

在我這個做母親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過是我的孩子而已。

——三毛母親繆進蘭

三毛曾說過很羨慕我和秦祥林恩愛,也想找一個關心自己、可以談心的及工作上的伴侶,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對象。對於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懷念。她太不注意保護自己……我曾經勸她不要太過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也要為父母保養身體。

——演員林青霞

三毛不是美女,一個高挑着身子,披着長發,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形象,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許多年裡,到處逢人說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藝術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羨着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賈平凹

有些本來是含義美好的名詞,用得濫了,也就變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滿街走是一個例子,銀幕、熒幕上的奇女子頻頻出現也是一個例子。我本來不想把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 

——作家梁羽生

三毛很友善,但我對她印象欠佳。三毛說她「不是個喜歡把自己落在框子裡去說話的人」,我看卻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這個框框就是她那個一再重複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雲鄉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國際路線,和白開水式的泛濫感情。如果三毛是個美人,也許她可以有不斷的風流餘韻傳世,因為這算是美人的特權。但三毛顯然不是,所以,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作家李敖

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三毛就是這樣,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悽,她都無意矯飾,行間字里,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心靈可以聽見那種歌聲,美如天籟。被文明捆綁着的人,多慣於世俗的繁瑣,迷失而不自知。讀三毛的作品,發現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裡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的勇氣的。

——作家司馬中原

有很多人批評三毛,認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夢,我不以為然。基本上,文學創作是一個人性靈升華的最高表現,她既能升華出這樣的情感,就表示她有這樣的層次,這比起很多作家,我覺得她在靈性上要高出很多。

——演員胡茵夢

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

——作家倪匡

三毛一生追求的幸福用語言是無法形容的,她的這種幸福來自靈魂和身體上的自由。所以她幾乎遍布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留下了那膾炙人口的作品。三毛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大家永遠記住了她。

——作家辛東方

三毛作品

文集:《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親愛的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札與私相簿》《你是我不及的夢》

劇本:《三毛全集:滾滾紅塵》共出版發行作品23部

有聲作品:《三毛說書》《閱讀大地》《流星雨》

譯作:《剎那時光》《蘭嶼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兩本)

詩: 《朋友》 

音樂專輯 (填詞):《回聲》《橄欖樹》 

作品評論

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熱愛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懷。其記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 走遍》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審美價值。敘述哀情的散文如《雲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鳥》《背影》《似曾相識燕歸來》等風格沉鬱,淡泊,顯得爐火純青,更具耐讀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和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遊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着一些浪跡天涯的意味。

曾經,三毛的母親繆進蘭在一篇題為《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個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為特行卓立、不依常規,及不能忍受虛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邊看守着每一個腳步是否踏穩。

事實上,三毛的作品,特別是由《撒哈拉的故事》開始,便是她遊歷的記敘,也是她情感的記敘。與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滿歡笑、喜樂,讀者閱讀她的小說,仿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和浪漫的人生,就是面對着大風沙的侵襲,瀕臨死亡的危險,她也很積極樂觀;然而,荷西的死,令三毛的文章「黯淡」了不少,曾一度滲透着悲傷和生死無謂的決絕。她又開始背起行囊浪跡天涯,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探知着純情的自然,現實的人生。絕望後重生的文字,帶給每個人的是生命的一種純粹與關懷。

翻譯作品

《娃娃看天下(一)》(漫畫)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娃娃看天下(二)》(漫畫)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蘭嶼之歌》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2年6月初版 譯自英文

《清泉故事》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4年3月初版 譯自英文

《剎那時光》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6年1月初版 譯自英文

三毛語錄

心靈語錄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不要去看那個傷口,它有一天會結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會再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好孩子,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

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在於是否痛快活過!

1 今生是我的初戀,今世是我的愛人!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2 路是由足和各組成的,足表示路是用腳走出來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

3風淡雲輕,細水長流何止君子之交,愛情不也是如此,才叫落花流水,天上人間?

4 世上難有永恆的愛情,世上絕對存在不滅的親情。一旦愛情化解為親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築在沙土上了。

5 愛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只要還能握住它,到死還是不肯放棄,到死也是甘心。

6 因為我明白了愛,而我的愛有多深,我的牽掛和不舍就有多長。

7紅塵十丈,茫茫的人海,竟還是自己的來處

8 一直以為是我,一直預感的是自己,對着一分一秒都是恐懼,都是不舍,都是牽掛。而那個噩夢,一日密似一日的糾纏着上來。

9 我沒有忘,正在想要給這個沒家的老人做些什麼西班牙好菜。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

10 夫婦之間的事情,酸甜苦辣,混淆不清,也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小小的天地里,也是一個滿滿的人生,我不會告訴你,在這片深不可測的湖水裡,是不是如你表面所見的那麼簡單。想來你亦不會告訴我,你的那片湖水裡又蘊藏着什麼,各人的喜樂和哀愁,還是各人擔當吧!

11 從來沒有妄想在書本里求功名,以致於看起書來,更是如魚得水,「游於藝」是最高的境界,在那兒,我的確得到了想象不出的愉快時光,至於頓悟和啟示,那都是混在念書的歡樂里一起來的,沒有絲毫強求。

12 我守住黃昏,守過夜晚.

13 最怕的事情是,我不會回家。我常常站在街上發呆,努力的想:家在哪裡,我要回家,有一次,是鄰居帶我回去的。

14 告訴你,不要怕,壞事既然做透了,臉皮乾脆就厚一點,心虛是你自己的秘密.

15 我年幼的時候,以為這世界上只住着一種人,那就是我天天看見的家人、同學、老師和我上學路上看到的行人。

16 我還是一個沒有肯定自己的人,我的下半生要如何度過,這一群當初被我視為老廢物的傢伙們,真給我上了一課在任何教室也學不到的功課。

17 我不願去想它,明天醒來會在自己軟軟的床上,可以吃生力麵,可以不做蛋糕,可以不再微笑,也可以盡情大笑,我沒有什麼要來深究的理由了。

18 什麼時候,我的時代已經悄悄的過去了,我方才察覺。

19 有時候讓自己奢侈一下,集中精神不為別人的要求活幾天,先打好自己的基礎,再去發現別人,珍惜自己的有用之身。 至於我的故事,並沒有說完,可是讓我悄悄告訴你一個秘密,有關我的秘密——當我「出去」的時候,我從來不肯去照鏡子。 那時候的我,愛的是《紅樓夢》里的黛玉,而今的我,愛看的卻是現實、明亮、潑辣,一個真真實實現世里的王熙鳳。

用一秒鐘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結婚以前在塞哥維亞的雪地里,已經換過了心,你帶去的那顆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的。埋下去的,是你 ,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給世界上每一個人一匹馬,當然,是養在心裡,夢裡,幻想里的那種馬.

鎖上我的記憶,鎖上我的憂傷,不再想你,怎麼可能再想你,快樂是禁地,生死之後,找不到進去的鑰匙 。

「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絕不妥協。」

鎖上我的記憶,鎖上我的憂傷,不再想你,怎麼可能再想你,快樂是禁地,生死之後,找不到進去的鑰匙 。

用一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

愛情妙錄

▲世界上難有永恆的愛情,世上絕對存在永恆不滅的親情,一旦愛情化解為親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築在沙土上了。

▲某些人的愛情,只是一種「當時的情緒」。如果對方錯將這份情緒當做長遠的愛情,是本身的幼稚。

▲一剎真情,不能說那是假的。愛情永恆,不能說只有那一剎。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愛情不是必需,少了它心中卻也荒涼。荒涼日子難過。難過的豈止是愛情?

▲愛情是一種奧妙,在愛情中出現籍口時,籍口就是籍口,顯然已經沒有熱情的籍口而已,來無影,去無蹤。如果愛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強求再得,這,正如強收覆水一樣的不明事理。

▲愛情是彩色氣球,無論顏色如何艷麗,經不起針尖輕輕一刺。

▲逢場作戲,連兒戲都不如,這種愛情遊戲只有天下最無聊的人才會去做。要是真有性情,認真辦一次家家酒,才叫好漢烈女。

▲愛情的滋味複雜,絕對值得一試二嘗三醉。

友情妙語錄▲朋友是五倫之外的一種人際關係,一定要求朋友共生共死的心態,是因為人,沒有界定清楚這一個名詞的含意。

▲一剎知心的朋友,是貴在於短暫,拖長了,那份契合總有枝節。

▲朋友還是必須分類的——例如圖書,一架一架混不得。過分混雜,匆忙中急着找,往往找錯類別。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朋友之義,難在義字千變萬化。

▲朋友絕對落時空,兒時玩伴一旦闊別,再見時,情感只是一種回憶中的承諾,見面除了話當年以外,再說什麼都難了。

▲朋友之間,相求小事,順水人情,理當成全。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的捷徑。

▲朋友共樂,錦上添花絕對有必要。朋友共苦,除非同病相憐,不然總有高低。

▲強占友誼,最是不聰明,雪泥鴻爪,碰着當成一場歡喜。一旦失去朋友,最豁達的想法莫如——本來誰也不是誰的。

▲可進可出,若即若離,可愛可怨,可聚而不會散,才是最天長地久的一種好朋友。

▲我當心的去關愛他人,這使情感不流於泛濫。

▲我決不過分對人熱絡,這使我掌握分寸。

▲我漠視無謂的閒言,這使我內心舒暢。

▲我很少開口求人,這使我自由。

▲我不欠錢,這使我安心。

▲我讓人欠我的錢,這使我做傻瓜。

▲我看書,這使我多活幾度生命。

▲愛情有若佛家的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是錯。

三毛軼事

1.忘年情

三毛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忘年情」。三毛從小就愛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她把這些中國民歌帶到西班牙,帶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幾十年。當她有機會去新疆旅遊時,特地去拜訪了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賓先生,此時的王洛賓已經70多歲了。

見過之後,三毛卻再也不能平靜。她為王洛賓的人生和藝術才華傾倒,包含着敬仰,愛慕,同情……三毛自己也說不清究竟是什麼感情,覺得自己的心和這位老人連在了一起,再也難捨難分。她以豐富的想象力,在心中描摹着一位飽經磨難的藝術家的風采,漸漸,年齡的差距模糊了,精神上融為一體。

海峽兩岸,鴻雁傳書。短短的3個多月,往來6封信件。王洛賓垂暮的心也感到了什麼。他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着它,只能當做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之後,王洛賓延緩了寫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來信,責怪洛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幾個月後,三毛再次來新疆時,直接就住在了王洛賓的家裡,憧憬着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經歷,生存環境,觀念形態,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賓之間,無法疏通30多歲年齡差距造成的鴻溝。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賓,生活給他刻下的傷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顆愛心,遠不能撫平這位老人深重的心靈創傷。14天後,三毛提着行李,落寞的回到台灣。

然而不到一年,卻傳來三毛的死訊。為了永遠紀念這段情誼,王洛賓寫下了一首感人的詩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且莫對我責怪

為把遺憾贖回來

我也去等待

每當月圓時

對着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不再來

我永遠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在《1943-1991 三毛》傳記一書中,三毛的友人澄清了這段被三毛迷不得不提的故事。事實上三毛與王洛賓的後來的相處不是很愉快,更沒有忘年情一說。

2.遺書

小熊: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

在敦煌「飛天」的時候,澔平,我要想你。如果不是自製心太強,小熊,你也知道,

我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鑰匙會有起碼一百把交給誰。

這次我帶了白色的那隻小熊去,為了親它,我已經許久不肯擦上一點點口紅,可是它還是被我親得有點灰撲撲的。

此刻的你,在火車上還是在汽車裡呢?

如果我不回來了,要記住,小熊,我曾經巴不得,巴不得,

你不要鬆掉我的衣袖,在一個夜雨敲窗的晚上。

好,同志,我要走了。

歡迎你回台灣來。——愛人 三毛

三毛在她自殺前幾天贈送給眭澔平一本書,「那是她人生的最後一本書,就是《滾滾紅塵》,我翻到後面才發現裡面夾了這篇「遺書」,當時悲劇已經發生了」。眭澔平表示,三毛之死當時鬧得沸沸揚揚,他覺得在那個時候,把這個東西拿出來,並不是一個適當的時候,因此過了17年,才把三毛這封書信公開。

在眭澔平把三毛的「遺書」公開後,各地的三毛迷紛紛互相轉發和討論,很多人認為是真的,因為在節目中有三毛的這封信原件的鏡頭,而且從手寫的字體來看,的確是三毛的字跡。但也有人表示懷疑,「上面並沒有看到日期,怎麼能證明是在她自殺前寫的呢?」

其實在三毛去世之後,各種新聞報道和相關圖書出版一直不斷,綜合各種報道來看,三毛在1991年1月4日自殺,警方調查後宣布,三毛是以一條肉色的絲襪,綁掛在浴廁馬桶上方一個鐵鈎上,再將絲襪套在頸部自殺,現場沒有發現任何「遺書」。

曾策劃推出《三毛私家相冊》的傳記作家師永剛表示,他2005年出書的時候曾經和三毛的家人頻繁聯繫,至今沒有聽說三毛有留下個人遺囑,「我覺得這樣隻言片語的文字,三毛寫過很多,它恐怕不能被稱為是遺囑或者u2018遺書u2019。三毛愛給朋友寫信,常常是親愛的某某,但這樣的詞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她的禮貌習慣而已。

死因相關

台灣女作家三毛已去世多年,可是她的確切死因至今仍是一個謎。近日,一本名為《三毛死於謀殺》的圖書紛紛出現在上海各家書店中。但其中對三毛的很多事都進行質疑,讓人不得不懷疑他用三毛助自己出名的動機。

三毛一生「流浪」過54個國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台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4日清晨,醫院清潔女工進入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打掃浴室的時候,看見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鈎上,懸掛着三毛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她身着白底紅花睡衣,現場沒有任何遺書。

法醫推斷三毛死亡的時間是凌晨2時。第二天,台灣所有的報紙都報道了三毛的死訊,香港80餘家報紙也對此作了詳細報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對三毛的死因提出疑問,認為警方的現場勘察太匆忙、「因病厭世、自縊身亡」的結論太武斷,會不會有真正的兇犯逃脫法網。

斥「因病厭世」說

張景然指出,如果說「因病厭世」,那麼三毛不知要死去多少回了。須知,三毛從小就疾病纏身,一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她有很多作品都是忍着病痛完成的,包括《滾滾紅塵》。可能有人會說,三毛懷疑自己身染絕症,感到悲觀失望、來日無多,在這種極壓抑、極灰暗、極消沉、極頹廢的情緒下,採取自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三毛真的患有不治之症嗎?

確實,三毛曾經懷疑過自己和母親患有同樣的病——子宮內膜癌。為此,她決定住院做進一步檢查。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榮民總醫院住院。第二天上午10時,醫生為三毛做了個小手術。根據手術判斷,三毛患的是一般婦科疾病,並非她自己所懷疑的癌症。三毛的主治醫生趙灌中在手術後明確告訴三毛:手術後加上服用藥物治療,內分泌會慢慢改善,月事也會正常,並囑咐她不用擔心。院方決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但誰也沒有料到,三毛在4日凌晨便離開了這個世界。那麼,誰又能解釋,她怎麼可能在醫院已經為她排除了癌症之後而絕望自殺呢?

駁斥「為情所困」說

三毛崇敬愛情。但是,張景然指出,三毛雖然被「情」的旋渦所擾,但絕不是為情所困。

荷西逝世以後,三毛也接觸了幾位男朋友,但都沒有結果。

一位有婦之夫曾向三毛求愛,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愛他,他這是見異思遷。 三毛明確拒絕了他,三毛說:「在我的道德觀念里,一個已婚男人即使對我再好,我也絕不會動心。」

在北非的一個島上,西班牙的一位出色廣告師向三毛求婚,三毛對他也頗有好感。但因為廣告師的職業使他接觸到各種姿態的美麗模特兒,這令三毛非常擔憂。她坦誠地告訴他:「如果我們結了婚,我是不能忍受生活在時時失去你的恐懼當中的。」

對於愛情,三毛是理智而現實的。

三毛在一次外出度假時,結識了一位儀表堂堂、英俊灑脫的青年男子,三毛為之心動,但最後雙方都沒有留下通訊地址。

還是在北非,三毛認識了一位銀行經理。三毛要回台灣時,經理找到三毛向其傾訴情感,他請求三毛給他10天時間一起外出度假。三毛為他的真情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但不是現在,而是約定在10年以後。好一個聰明的三毛。

張景然說,在三毛的感情世界裡,從來都是主張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絕對不會為情所困而自殺。

三毛熱愛祖國。她很早就提出「兩岸不能再分離了」。1985年,她在一個幾千人參加的演講會上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她是在台灣第一個把《義勇軍進行曲》公開唱出來的人。唱後台下一片肅靜,許多人替她擔心。

三毛對大陸文化名人張樂平、姚雪垠、賈平凹、王洛賓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誼。1989年,三毛到上海與畫家張樂平相見,認畫家為「爸爸」。她用上海話告訴畫家:「我3歲多就離開了上海,那時我剛懂事,看的第一本書就是《三毛流浪記》,那個到處流浪、永遠也長不大的男孩對我影響可大了。許多年以後,當我在異國他鄉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我就取筆名用了u2018三毛u2019這個名字。」

三毛寫過一首《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這首歌在台灣被禁唱了十幾年,因為當局認為歌詞中「遠方」指的就是中國大陸。1990年12月,三毛編劇的電影《滾滾紅塵》參加台灣金馬獎角逐,奪取8項大獎,卻沒有三毛的最佳原著編劇獎。《滾滾紅塵》引起台灣某些當權者的憤怒:「刻意歌頌中共、肆意攻擊政府、醜化國軍……」有人認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為政治犧牲品。

書中把對三毛死因的各種猜測,比如絕症無望說、孤單寂寞說、為情所困說、江郎才盡說及自殺情結說等,都一一予以駁斥。書中還引用了10位著名人士對三毛的談論,認為三毛死得怪異、突然,她沒有理由自裁。等等。

有關歌曲

寫給三毛

1、羅大佑寫給三毛的《追夢人》鳳飛飛演唱,出自專輯:《告別的年代-情歌專輯》

2、羅大佑寫給三毛的《滾滾紅塵》羅大佑演唱,

3、騰格爾寫給三毛的《三毛》騰格爾演唱,出自專輯《草原情唱》

4、眭澔平寫給三毛的《蒲公英的哭泣-給三毛》、《三毛你快樂嗎?(毛 最後的聲音)》眭澔平演唱

5、輕音樂《橄欖樹》、《滾滾紅塵》、《紅色的沙漠》、《驚夢三十年》、《哭泣的駱駝》、《流動的是沙漠》、《夢裡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東方女子》、《萬水千山走遍》、《忘不了的三毛》、《溫柔的夜》、《西風不相識》、《雨季不再來》出自文學音樂專輯《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自創

1、《說時依舊》,林慧萍演唱,收於專輯《說時依舊》歌林唱片,1990年9月

2、《橄欖樹》,齊豫演唱,收於專輯《橄欖樹》新格唱片,1979年12月

3、《軌外》、《謎》、《七點鐘》、《飛》、《曉夢蝴蝶》、《沙漠》、《今世》、《孀》、《說給自己聽》、《遠方》、《夢田》,齊豫、潘越雲演唱,收於專輯《回聲-三毛作品15號》滾石公司,1985年

4、《一條日光大道》,齊豫演唱,收錄於專輯《天使之詩》中。

5、《活潑的台北》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