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胡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胡鄉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1949年設三胡區,1958年為公社,1962年復設區,1975年復為公社,1984年改區,1996年改鄉。境內居住有漢族、土家族、苗族、瑤族等9個民族。人口20195人(2017年)。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64.1%,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地方。[1]

中文名稱:三胡鄉

外文名稱:Sanhu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

下轄地區:1個社區,15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胡家溝社區

電話區號:0718

郵政區碼:445707

地理位置:來鳳縣西北部

面 積:125.42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20195人(2017年)

車牌代碼:鄂Q

沿革

元、明時代隸屬散毛宣撫司。散毛宣撫司,有覃氏土司世居其地,司治在三胡猴栗堡老司城。其地域相當於今天的翔鳳鎮,三胡及綠水鄉的茅壩、上寨、龍咀一帶。領大旺安撫司、東流臘壁蠻夷長官司、卯洞司、漫水司、百戶司。清代,三胡鄉的討火車隸屬體乾鄉元阜里,三胡為體乾鄉貞肅里。

民國元年(1912年)沿襲舊制。1914年始,設置為區鄉。1933年,編組保甲,全縣設4區、21鄉、2鎮、225保。三胡屬一區,鄉設猴栗堡,轄12保。1943年,貞肅改為「三胡鄉」。1946年,重新劃分鄉鎮區劃,三胡鄉政府在胡家(重要集鎮及村莊有:三堡嶺、蘇家堡、猴栗堡三個集鎮和范家溝、馬柳光、濫泥壩、韭菜園、鉛廠坪、陽河壩、黃柏園、四季溝、冬瓜壩、劉家壩、二虎壩、苗寨溝、馮家溝、構樹田、梨園溝等15個村莊。全鄉14保151甲)。

1949年11月9日,建立來鳳縣臨時人民政府,12月1日正式建立來鳳縣人民政府,1950年改保甲制為村、組制,全縣改建6區1鎮147村,設三胡區。1952年,對三胡區劃作了部分調整,三胡為「二區」(轄22個鄉,即:梨園、金龍、六正、二虎、胡家溝、馬柳、漫塘、興隆、韭菜園、黃柏園、八股、文坪、塘坊、桅杆、上峰寨、太坪、革勒、正南、長白、鼓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59年,增設管理區。1961年,恢復區制,,將三胡改為區。,區轄公社、大隊、生產隊。1975年8月,再次撤區並社,將三胡區的鎮坪、光明、和平、高潮、文坪、太平、鼓架、林場大隊劃出組成三胡公社,其它區劃不變。1984年6月2日,遵照省委關於設區建鄉。1997年1月,機構改革,撤區建鄉;5月改小鄉為管理區;2000年管理區撤消。2001年10月將5個管理區改為5個工作隊,2003年3月工作隊撤消。橋亭子與荊竹兩村合併,韭菜園村與三堡嶺村合併,形成縣、鄉、村組織體系。

行政區劃

鄉政府駐胡家溝,轄胡家溝1個居委會和討火車、猴栗堡、苗寨溝、梨園子、橋亭子、官墳、獅子橋、石橋、范家溝、安子堡、六正、金龍、三堡嶺、黃柏、陽河壩15個行政村。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三胡鄉位於來鳳縣西北部,東與翔鳳鎮香花村、宣恩縣李家河鄉建築坪、毛坡村交界,南與翔鳳鎮青山村、中華山林場、舊司鎮新田溝村、大岩板村、革勒車鎮大地坨村相連,西與革勒車鎮包子溝村、古架山村、土家寨村接壤,北與咸豐縣忠堡鎮大捷村毗鄰。

地處東經109°51′—109°22′,北緯29°29′—29°46′。南北長19公里,東西寬11公里,地形呈南北狹長,近似梭子形狀。鄉政府在胡家溝集鎮,東距來鳳13公里,北距咸豐縣城30公里。

人文環境

面積125.42平方千米(2017年),全鄉總人口20195人(2017年)。

民族

境內居住有漢族、土家族、苗族、瑤族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64.1%。

據1982年人口普查,三胡鄉有23624人,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地方。其中漢族6624人,占28%;苗族11263人,占47.7%;土家族5594人,占23.7%;壯族19人,回族9人,滿族5人,侗族2人,瑤族107人,土族1人。主要為苗族、漢族和土家族。土家族自稱「比茲卡」,是古代巴人的後裔。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大約在秦、漢之際,苗族先民已在今湘西的五溪一帶居住;封建史書中侮稱「五溪蠻」、「武陵蠻」。三胡苗族多為清代從黔東、湘西遷入;苗族大姓為吳、楊、廖、石、龍。漢族多於清代「改土歸流」後從湖南、江西、貴州等地遷入。還有回族、壯族、土族、滿族、瑤族、侗族等民族,所占比例較小。

習俗

婚嫁

土家族、苗族男女結婚有嚴格程序,不懂程序輕則認為男方不懂禮,重則開親不成。

其程序大致為:男方看中某一女子,就請媒人去說親,配備三道聘禮,分三次送到女方家裡,女方同意後,男女雙方方可走親往來,再定日子過記(正式訂親)。過記後放炮火,拜訪女方親戚,如果在春節需要拜大年;放炮火後就去女方討「八字」,女方父母發「八字」後就可擇日結婚了。

結婚的前二天,男方家組織人到女方家圓禮,帶上米、酒、肉和彩禮。由「客總」帶隊,詢問嫁妝多少,以便結親時組織人員來抬。土家姑娘在出嫁前幾天就要「哭嫁」,有伴娘相陪「哭嫁」,出嫁時也要「哭嫁」。男方結親前一天要在家中組織「插花掛紅」。

婚日,男方組織人員去接親,由總管負責,在女方家吃早餐後,舉行迎親儀式,先燒香蠟紙燭敬家先,再拜謝親朋,講一輪詞令後燃鞭請主人發親;發親後請「男、女高親」動步。新娘穿紅衣褲,打紅雨傘,由女方家人扶着出門,前面有男方2個未婚女孩子接親,後有2個女方未婚女孩子送親,另有新娘的長輩或兄嫂為男女高親送親。

新娘出門時要辭別祖先,手拿兩束筷子往前後各丟一束,男、女雙方各搶一把,將兩把長約2米的葵花篙(或竹片捆成)外包紅紙的「喜把」,點燃照耀,女方便來搶去一個「喜把」,意為財不帶完,各留一半。

在路上,抬嫁妝的人因路途多為山路,路上多彎道,又有樹枝攔道,抬的人要會「報靠」,前說:「前有左手」,後面的人報:「後園右手」;前說:「大轉灣」,後面報:「慢慢圓」;前說:「上有青蓬掃頂」,後說:「下往彎腰而過」。過橋或翻過埡口時歇息就攔住新娘,不準新娘過去,向「高親客」討要紅包和煙。

到婿家時,男方陳香燭酒禮和一個雄雞,雄雞從新娘頭上拋過,意為「堵煞回喜神」。拜天地、家神、父母后,入洞房。

入洞房後新郎新娘洗「和氣臉」,喝「和氣茶」。接婚第二天為正酒;第三天散客,高親返家(現多為當天下午回家)。婚後三日或擇吉日「回門」,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看親。「回門」必須當天去當天回。據老人們說新婚一個月不空房,否則老鼠要咬蚊帳。

生育(俗稱「打十朝」)

生孩子後,男人到岳父母家去報喜,生男孩報公雞,生的女孩就報一母雞。娘家得信後,在小孩出生後的第三天,準備雄雞、臘肉、雞蛋、醪酒(甜酒)、小孩衣物和一些營養品來婿家吃「三朝」飯,等到第十天邀請娘家親朋好友來婿家打十朝。一般進出三天,婿家大擺宴席,招待親朋好友。滿三十天後還要吃滿月酒,小孩一歲時還要挖周,屆時親朋齊聚,贈以衣物、食品或金錢,以表慶賀。

壽誕

土家人對壽誕非常重視,小孩滿一歲時,要大擺宴席迎請親朋好友來給小孩「挖周」,有的是等小孩滿3歲時「挖周」。成人在男進35歲、女進33歲時也要挖周沖喜。老人在其父母不在世上後,每年子女親朋友都要在其生日那天來祝壽(俗稱祝生),年滿60、70、80、90歲時要擺宴祝大壽慶賀。

建新房

相生而定,同時要背山面水,左邊要青龍山望,且右邊白虎山不惡。正中為堂屋,左邊修廂房,右邊修吊腳樓,要求廂房不得高於正屋。木屋造型美觀,結構牢固經久耐用。現百年以上的老房屋在三胡還很多。

建房俗稱「起屋」,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它的順序是:擇吉日,選屋場,取木料,發墨,做柱子和枋,砍梁(偷梁),祭魯班,包梁,起排山,開梁口,上樑,拋梁,蓋瓦,送師傅。然後請木匠再來裝板壁,裝好後進新屋。

起房有大有小,正屋從小到大依次為:「三柱二棋」、「三柱四棋」、「三柱五棋」、「五柱四棋」、「五柱五棋」、「七柱六棋」、「九柱十一棋」、「四合水天井」。廂房是主人的財力和屋場而定,因家族集居性,房子是在正屋的基礎上擴建形成廂房和吊腳樓結構的。正屋正中的一間為堂屋,是祭祖、迎賓和辦「紅白喜事」的地方,神檻上修有香位,板壁上貼有家先。堂屋左邊為大邊,為長輩人居住。廚房、臥室的安排都有一定的講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