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道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道村隸屬於遼寧省岫巖縣,位於岫巖縣高坨鎮西北部,全村有2000口人,現有土地5500畝,是高坨鎮較大的村。[1]

中文名稱: 三道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遼寧省岫巖縣

人 口: 2000口人

基本概況

這裡土地肥沃,是種植業生產的良方寶地。該村立足農業生產,多種經營共同發展的實際,帶領全體村民在糧食生產活動中,實行聯產承包,集約經營,多種經營並舉的方針收到可喜的成果,在農業生產方面,全村水稻種植面積為4500畝,產量3150噸,玉米種植面積1000畝,年產量600噸,畜牧業生產方面,現在蛋雞養殖10萬隻,年產量2000噸,水面養魚5萬尾,年產量50噸,養牛500頭,年產量125噸,養豬800頭,年產量80噸,養鴨5000隻,年產量30噸,肉食雞產量125噸,還有種雞30000隻。服裝廠一座,帶動了400人的就業崗位及稻草加工業帶動了100多人的就業。

經濟作物

這裡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和玉米。除此之外,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和棚菜生產。這裡棚菜生產初具規模,生產的棚菜遠銷黑龍江、吉林。養殖業生產遠近有名,同時還具有現代化的孵化廠和養殖小區。還有一座大型服裝廠在村落戶。帶動了很多人就業的機會。真是多種經營並舉。帶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現在人均收入在3500元以上。村在農業生產、畜牧業生產及二、三產業生產中,大大拉動了農村經營的增長、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為早日實現小康社會提供可靠的保障。

歷史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縣劃歸輯安縣,仍為民聚保三道崴子牌。

民國時期歸八區管轄。

偽滿時期歸青溝村管轄

1945年設三道崴子、鍾家二村

1956年改為青溝鄉三道崴子村。

1958年改為鋼鐵人民公社三道崴子管理區。

1961年改為清河人民公社三道生產大隊。

1983年3月改為清河鄉三道村。同年10月改為清河鎮三道村;轄三道崴子、大西溝、蜊蛄角、丁家店4個自然屯,6個村民組。

地理環境

東與清河村、西與頭道鎮馱道村、北與前進村\南與青溝村為鄰。面積12.56平方公里。

社會

人口

1984年,居民265戶I247人。其中,農業人口1234人,人均純收入761元。

2005年,有居民396戶l228人。其中,農業人口1167人,人均純收入3441.9元。三道村地處葦沙河流域,土地肥沃,盛產優質水稻。以農業為主,人參、林下參為特色產業。

土地

2005年,全村有耕地72.3公頃,其中水田38.6公頃;有林業用地1118.7公頃;園林2.8公頃;水面、村居、道路及其他用地62.2公頃。

經濟

全村經濟總收入980萬元,其中農業收入670萬元,林業收入36萬元,牧業收人30萬元,哈什螞養殖、水產等漁業收入1萬元,工業收入2萬元,建築業收入9萬元,運輸業收入150萬元,商飲業收入5萬元,服務業收入3萬元,其他收入74萬元。

視頻

三道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