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里畈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里畈鎮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下轄的一個鎮級別行政單位,位於羅田縣西部,地處大別山南麓,巴水上遊河畔,全鎮版圖面積170.48平方千米(2017年),鎮政府駐三里畈村,人口60549人(2017年),面積170.48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1個居委會、43個行政村。是1999年「全國科技下鄉」舉辦地。

三里畈鎮山清水秀、名人輩出、名山大川眾多、河流湖泊遍布,風景優美,有梁敬寨、富豬寨、黃道姑尖、金耳岩、雲架山、薄金寨、龍潭峽谷、今古寺、古龍庵等景點,境內地熱資源豐富,是全國有名的「溫泉之鄉」、「甜柿之鄉」、「黑山羊之鄉」。[1]

2018年9月,批准其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

中文名稱: 三里畈鎮

外文名稱: Sanlifan Town

別 名: 三里畈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

下轄地區: 1個居委會、43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三里畈鎮鎮中心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8600

地理位置: 地處東經115°16′,北緯30°50′

面 積: 170.48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60549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今古寺、鏨字石村、梁敬寨、富豬寨、金耳岩、雲架山、薄金寨

車牌代碼: 鄂J

建制沿革

歷史文化悠久,是鄂東名鎮。因歷史上該鎮沿河平畈原有3千畝良田,元代稱為三千畈,後稱永寧鄉,又因此畈長寬約3華里,故名三里畈,沿用。清道光年間就開始建鎮,抗日戰爭期間還一度成為鄂東行署所在地(在三官殿一帶辦公)。

一時成為鄂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1952年劃歸羅田縣管轄。1955年設三里畈區公所,轄宜林、三里畈、雙廟、黃岡廟4個鄉。1958年改三里畈公社,1987年9月撤區並鄉,分設三里畈鎮、七道河鄉。

1996年,三里畈鎮面積125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朱元洞、三官殿、汪家壠、新鋪、張家灣、溫泉、三里畈、父子嶺、馬伏沖、羅家上灣、走馬崗、雙廟、新橋、橋頭灣、史家沖亭、烏石沖、六家坳、長源沖、牌石坳、雲架山、車潭畈、宜林、聶家灣、龍河、古塘河、太金灣、太平橋27個行政村和三里畈街居委會;七道河鄉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袁家畈、牌坊崗、黃岡廟、黃土坳、黃泥旁、邱家河、鏨子石、夏家鋪、七道河、毛家嘴、趙家套、范家涼亭、新沖、尹家灣、黃泥坳、江家邊16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七道河鄉,併入三里畈鎮。2004年,鎮政府駐三里畈,人口65443人,面積173.8平方千米,轄三里畈1個居委會和朱源洞、三官殿、汪家壠、新鋪、聶家塆、尤河、古塘河、大金垸、張家灣、溫泉、三里畈、父子嶺、馬伏沖、羅家上灣、走馬崗、雙廟、新橋、橋頭灣、史家涼亭、烏石沖、六家坳、長源沖、牌石坳、雲架山、東潭畈、宜林、太平橋、袁家畈、牌坊崗、黃崗廟、黃土坳、黃泥坳、邱家河、鏨子石、夏家鋪、七道河、毛家咀、趙家套、范家涼亭、新沖、尹家灣、黃泥塝、江家邊43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全鎮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步傾斜,東北部地勢較高,西南部地勢開闊。義水河從東邊流過,巴水河貫穿全鎮中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5度,平均降雨量1320豪米。天然地熱水資源豐富。318國道、麻陽高速穿境而過。

羅田縣三里畈鎮位於羅田縣境西部,鄂東大別山南麓,座落在巴水上遊河畔。南、西、北分別與浠水、團風、麻城接壤。面積170.48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0549人(2017年)。轄2個居委會、43個行政村,464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三里畈,距縣城20千米。地處東經115°16′,北緯30°50′,是1999年「全國科技下鄉」舉辦地。

扼進出大別山的咽喉要道,是連接鄂豫皖的交通樞紐,318國道縱貫全鎮,麻陽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行政區劃

下轄1個居委會、43個村委會:三里畈村、朱元洞村、三官殿村、汪家壠村、新鋪村、聶家塆村、尤河村、古塘河村、大金垸村、張家灣村、溫泉村、父子嶺村、馬伏沖村、羅家上灣村、走馬崗村、雙廟村、新橋村、橋頭灣村、史家涼亭村、烏石沖村、六家坳村、長源沖村、牌石坳村、雲架山村、車潭畈村、宜林村、太平橋村、袁家畈村、牌坊崗村、黃崗廟村、黃土坳村、黃泥坳村、邱家河村、鏨字石村、夏家鋪村、七道河村、毛家咀村、趙家套村、范家涼亭村、新沖村、尹家灣村、黃泥塝村、江家邊村。

自然資源

《黃州府志》記載:「黃岡縣永寧鄉溫泉有三,上可沸燠,中可煮牲,下性溫可浴。」因為三里畈原是黃岡縣永寧鄉,一九五五年劃屬羅田縣。現實有溫泉兩處:一處在三里畈鎮南熊家墩,熱水從一稻田中溢出,常年蒸氣騰騰,有硫化氫氣味,水溫七十三度,地表流量三百一十二噸/日;另一處在在三里畈鎮東南四百米的在大河漫灘中,一般情況下熱水不能溢出地表,只在河水上漲時溢出地表,在與冷水混合後,水溫仍可達五十度。為弱鹼性硫酸鈉鈣型氟、硅礦水。近年來,三里畈鎮溫泉大隊在標(雲崗)蔡(壙)公路旁,建有男女浴室,利用溫泉治療皮膚病、關節炎。三里畈鎮還利用熱水資源於灰沙磚廠等企業。

羅田縣三里畈鎮地熱資源豐富,1979年經湖北省水文地質大隊地面初探,1983年至1985年鑽探,共鑽井20口,其中高溫井7口,優質礦泉井2口。地熱田面積為1.4平方公里。取水平均溫度63℃(高溫井75℃),服務年限以150年計,允許開採量為6566.64噸/日,折合熱量2.555×10千卡/日,相當於標準煤42.2噸/日。水質類型為硫酸鈉型,PH值7.1-8。

人口民族

三里畈鎮總人口60549人(2017年),以漢族為主。

經濟

工業基礎堅實,是工業大鎮。三里畈扼進出大別山的咽喉要道,是連接鄂豫皖的交通樞紐,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這裡就是鄂東地區乃至全省的老工業基地,當時的湖北省第二機械廠,湖北省汽車配件廠,湖北省農用飛機場、黃岡地區通用機械廠等一大批工業企業落戶三里畈,年產值過億元。通過近年的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華陽藥業、建大鑄造、新新汽車制動、新旺鑄造、瑞源農牧、豐太溫泉等一批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增強了鎮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後勁。截止201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45億元,同比增長14.5%。

工商企業

全鎮各類民營企業100多家,個體工商戶23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發展到9家,年綜合產值達到8.5億元,創稅收3200萬元。

科技致富

位於大別山南麓的羅田縣三里畈鎮自1999年成功地舉辦了「全國科技下鄉」之後,又相繼舉辦了三屆「大別山科技節」,在鄂東乃至整個大別山區的廣大農村架通了邁向科技致富、科技生產的金橋,同時也使該鎮成為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

社會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三里畈鎮經濟發展異常迅猛,城鎮面貌煥然一新。鎮區內現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學3所,幼兒園8所;移動4G、聯通4G、電信4G通訊設施覆蓋全鎮;供電容量6萬kVA;城區水、電、路、訊、醫、金融功能齊全。村級衛生室覆蓋90%,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8%;全面啟動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3%,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村級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點建設實現全覆蓋,各種健康的群眾娛樂活動異彩紛呈,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2007年獲全省百萬全民健身先進單位。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惠及廣大農戶。

招商引資

外商來三里畈鎮投資興業,除享受羅田縣委、縣人民政府頌的羅發12號文件規定的各項目優惠政策和服務外,還提供以下優惠政策和條件:

稅收優惠政策

(1)對企業實現的增值稅由稅務部門全額計證,第一年中央分成部分稅額的全部,第二年、第三年分成部分的一半,由財政部門及時獎勵給投資人。

(2)對企業實現的所得稅由稅務部門全額徵收,頭兩年企業繳納所得稅的全部,第三至五年企業繳納所得稅的一半到財政部門及時獎勵給投資人。

收費優惠政策

(1)投資項目建設及經營過程中,對依法應辦理的各種證照,有關部門只收取工本費。

(2)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在投資項目的正式投產和經營後三年內一律免收,三年以後按最低標準的5%收取。

用地優惠條件

對投資項目所需用地,鎮政府按市場半價提供土地使用權50年。

貸款優惠條件

投資企業納入專項產業化和扶貧開發項目,享受農業產業化和扶貧開發有關優惠政策,並積極幫助申請扶貧開發資金,享受扶貧貸款貼息政策。

依法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按照羅發12號文件的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執行。

鄉鎮建設

近年來,羅田縣三里畈鎮黨委、政府在抓城鎮建設工作中,把抓鎮容鎮貌、優化人居環境作為促進城區發展的重要手段,按照「規劃先行,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的思路,做活城鎮建設大文章。在兼顧群眾利益的同時,提高城鎮建設的檔次,着眼長遠,注重實效。採用行政、法律、經濟的手段,先後拆除嚴重影響鎮容鎮貌的破舊房屋和占壓紅線的房屋78棟,面積達3.7萬平方米。先後投資建設了溫泉大道,沿河大道、文聖大道水泥路,集鎮路面硬化率達到100%,鎮區面積由原來不足1平方公里擴展到6平方公里。按照「樹青、路平、燈亮、地淨、溝通、水暢、公益設施完備」的要求,進行了集鎮道路改造,建花壇,鋪彩磚,更新沿河大道綠化長堤,在主街道和新建街道兩旁,修建下水道管網,提高排澇能力,完善小遊園、燈光球場的亮化美化工作。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改善用電、交通、通信能力。移動、聯通、電信通信設施覆蓋全鎮,配備的灑水車定時在主街道噴灑,規範公交車的運營時間和線路,加大環衛保潔力度,增設公共廁所1座,形成一個三縱九橫新格局的亮麗鎮區。

城鎮建設亮點紛呈,三大工程順利推進:一是溫泉大道打通。拆遷房屋12戶,新征土地150畝,硬化道路12000平方米,下水道安裝6000米,共計投資1500萬元。二是沿河大道打通。共征土地80餘畝,硬化水泥路面30000平方米,總投資600萬元。三是橋頭改造工程。新建親水平台200米,做石岸2500平方米,共計投資200萬元。同時,全鎮三大小區建設如火如荼,投資9800萬元、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的水墨年華小區二期,投資6500萬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的山水苑小區,投資7000萬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的三里錦繡小區將相繼開盤,使全鎮小區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常住人口達到3萬人。鎮區污水處理廠已完成征地工作。添置鈎皮箱50個、垃圾運輸車2台,對全鎮實行全天候的保潔。新安裝路燈150盞,栽種綠化樹木5000株。

所獲榮譽

1995年被確定為湖北省56個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

1998年底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現代化農村扶貧開發示範區。

2000年6月三里畈鎮黨委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六好鄉鎮黨委」。

2002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鎮。

2003年6月被中共黃岡市委評定為「紅旗鄉鎮黨委」。

2006年榮獲湖北省城建「楚天杯」。

2018年榮獲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稱號。

著名人物

現代名人 國內著名音樂人蔣文華雷海鵬夫婦(黃岡廟)

文化教育

如何使愛國主義情感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兒童中紮根、鞏固和強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羅田縣三里畈小學從多途徑開展嘗試,取得良好效果。

三里畈小學是一所具有1000多名師生的鎮中心小學,學校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與引導青少年兒童學習、成長相結合,使之成為未來建設者的動力。學校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主要是從四個方面滲透:學科教學滲透。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各學科教學之中,做到科科滲透,教師人人滲透,形成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開展活動滲透。學校結合慶祝建國55周年,先後組織了全校愛國主義歌曲演唱比賽、民族精神代代傳和慶國慶手抄小報編寫比賽、老區精神代代傳徵文比賽等。校園人文環境滲透。學校組織了慶國節圖片展,開辦了迎國慶文化長廊,班班辦有迎國慶黑板報,從各方面反映建國55年來的輝煌成就及人文歷史等,從而形成良好的頌祖國、愛祖國的人文環境。開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滲透,三里畈是革命老區,該地有160多名烈士,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學校把三里畈烈士亭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少先隊員掃墓,組織少年兒童在烈士墓前宣誓加入少先隊組織,聘請革命老前輩講述三里畈的革命史,從而激勵少年兒童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發奮學習,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視頻

這就是傳說里的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溫泉之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