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龍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龍鎮地處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東北部、鬥龍港入海口,為江蘇省中心鎮。總面積153平方千米(2017年)。三龍鎮位於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首家生態示範市、江蘇省首批文明城市——大豐區東北部。[1]

鄉鎮簡介

三龍鎮地處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東北部,是江蘇省沿海開發中心節點鎮,鹽城市50強重點鎮。全鎮總面積154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15個村民小組。2017年年末,總人口53749人,總戶數18588戶。全鎮形成紡織機械建材、鋁製品、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有85個工業企業,其中定報企業11個。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97億元,同比增長2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33萬元,其中,國內增值稅2762.6萬元,同口徑增長5.36%;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6.27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規上工業開票銷售6.04億元,同比增長19.8%;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8102.5萬元,同比增長10.4%,限上批零住餐企業營業收入3914.4萬元,同比增長4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75元,同比增長8.8%。2017年,被鹽城市紀委表彰為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獲大豐區委、區政府村莊環境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四好農路」創建、信訪穩定、黨建創新、反腐倡廉和作風建設、食品藥品安全、服務業、人民武裝、計劃生育等工作先進集體。

民生事業

三龍鎮嚴格控制政府性債務支出,統籌推進10件民生實事工程建設。「三通三千」工程加快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991.68萬元,新建農村提檔升級公路36.54km、普通農路24.59km、農路橋樑15座,提前實施新建普通農路14.7 km 、農橋改造項目10座,「村村通公交」工程開通4條公交環線。紮實做好社保擴面工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966人,占全年任務的103.3%。認真做好被征地農民社保工作,新增118人,覆蓋率達100%。新增農村低保對象11戶27人,低保邊緣戶39戶84人。殘疾評定135人,申請「兩項補貼」95人。改造提升居家養老服務站22家。全面完成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991座。大力開展「陽光扶貧」,新建久豐扶貧林63畝,為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栽植扶貧果樹7780棵,完成260戶498人脫貧攻堅任務。大力實施「教育強基工程」,落實教育獎勵資金34萬元,鼓勵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組織開展「光耀三龍之星」文藝巡演「村村到」130餘場次,加強鎮村文化室載體建設,着力打造「龍吟」文化品牌,群眾性文體活動多姿多彩。蔣桂琴獲得「大豐區改革開放40周年模範人物」稱號。

自然環境

東鄰國家一級漁港鬥龍港,南靠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大豐港和世界最大的野生珍稀動物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三龍鎮海濱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土肥雨沛,物產豐饒,挾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和丹頂鶴保護區於兩翼,傳說神奇的鬥龍港,「地球之腎」美譽的灘涂濕地,星如棋布、布光瀲灩的萬畝池塘,海濱漁村特色的鬥龍莊園,令人興致盎然,流連忘返,是理想的的人居佳境。[2]

經濟建設

三龍鎮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特色明顯。截止到2007年擁有各類企業410多家,其中定報企業13家。農業龍頭企業寶龍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加工基地,大豐區海洋捕撈公司建成紫菜養殖、加工基地,紫菜產品享譽海內外。虹達公司享譽蘇中、蘇北絲織行業。年產皮棉20萬擔,優質啤酒大麥2.5萬噸,生豬養殖16萬頭,蛋肉禽養殖320萬羽,各類水產品2.8萬噸,並初步形成棉花——紡織——服裝、蠶桑——絲綢——服裝、水產養殖——捕撈——加工三大一體化支柱產業。以白菜、青椒、冬瓜、西瓜為主的特經蔬菜生產基地也初具規模。

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到2007年,集鎮現代通訊、金融服務、賓館飲食、文化娛樂,休閒旅遊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實施鎮村公路硬化通達工程,實現鎮村交通大循環,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等各類社會事業協調發展。[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