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舉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地處閩粵交界處,位於平遠縣東北部,東臨泗水鎮,南接東石鎮,西與差干鎮、仁居鎮相連,北與差干鎮、福建省武平縣下壩鄉交界,距平遠縣城33千米;行政區域面積98.9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為7480人。 1983年11月,撤銷公社建制,設立上舉區公所;1986年11月,撤上舉區建上舉鄉;1994年12月,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轄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上舉街22號。 2017年,上舉鎮實現生產總值1.85億元,同比增長6.1%; [4] 2019年,上舉鎮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1]

歷史沿革

上舉鎮是一個建置不久的山區小鎮。 1975年3月,由東石人民公社劃出畲腦、小畲、上舉、龍文4個大隊,泗水人民公社劃出符坑大隊,差干人民公社劃出八社、下舉2個大隊新組建成立上舉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銷公社建制,設立上舉區公所。 1986年11月,撤上舉區建上舉鄉。 1994年12月,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00年,上舉鎮轄畲腦、小畲、上舉、龍文、符坑、文裕、八社7個村民委員會,5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上舉鎮轄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上舉街22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上舉鎮地處閩粵交界處,位於平遠縣東北部,東臨泗水鎮,南接東石鎮,西與差干鎮、仁居鎮相連,北與差干鎮、福建省武平縣下壩鄉交界,距平遠縣城33千米;行政區域面積98.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上舉鎮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南北狹長,東西短。

氣候

上舉鎮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自然資源

上舉鎮地面資源有杉樹、松樹、荷樹、綠竹、苗竹、油茶等用材林和經濟林,盛產臍橙、水柿、梅菜、烤煙、蜂蜜等;地下有豐富的珍珠岩、沸石、鎢礦、錳礦、建築石等礦物資源。

人口

2000年底,上舉鎮有1763戶7356人,其中有農業戶1687戶6976人。 2017年末,上舉鎮戶籍人口2013戶7557人。其中,農業人口6088人;非農人口1469人。 截至2019年末,上舉鎮戶籍人口為7480人。[3]

經濟

綜述

2000年,上舉鎮地區生產總值1759.5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209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647萬元。農業總產值1446萬元;農村人均收入3724元。 2017年,上舉鎮實現生產總值1.85億元,同比增長6.1%;農業總產值0.82億元,同比增長1.4%;工業總產值0.88億元,同比增長3.4%。 2019年,上舉鎮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1979年,上舉公社全年糧食作物面積10264畝,畝產236公斤,總產2420.35噸;花生種植面積為61畝;大豆種植面積為386畝;烤煙種植面積為260畝。 2000年。上舉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0662畝,畝產372公斤,總產3966噸;花生種植面積為493畝;大豆種植面積為663畝;烤煙種植面積為2903畝。

林業

在「七五」期間,上舉鎮共造林4萬畝。1985年為造林綠化歷史最高年份,共造林4640畝。至2000年,全鎮實有林地面積115305畝,活立木蓄積量84000立方米,全鎮森林覆蓋率73%。

畜牧業

上舉鎮生豬飼養量由1979年的2504頭髮展到2000年的7488頭,增加了4984頭,增長2倍。戶均飼養量,由1979年的2頭髮展到2000年的4頭。生豬出欄頭數由1979年的918頭髮展到2000年的3545頭,戶均出欄2.1頭。家禽飼養量由1979年的5720隻發展到2000年的43903隻,增加了38183隻,增長了7倍。

漁業

上舉鎮水產品放養主要以養殖鯇、鱅、鰱、鯉為主。放養面積由1979年的30畝發展到2000年的155畝,增加了125畝,增長了4倍。水產品總量由1979年的1.9噸提高到2000年的69噸。[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上舉中學於1979年8月開辦,1982年投資興建三層教學大樓。1985年,投資10多萬元新建教學樓,拆除了所有土木結構平房。1994年,投入20多萬元用於中學基礎設施建設,建起了教工宿舍樓和女生宿舍,及理、化、生儀器室和實驗室。1994年冬,經省、市、縣「普九」檢查驗收組檢查驗收,達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辦學標準。上舉中學占地面積8667平方米,建築面積3684平方米。2000年,上舉中學有學生340人,共3個級6個教學班,教職工25人。其中,職工3人,專任教師22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有4人,專科學歷有18人,學歷達標率100%。1994年,上舉鎮「普九」工作經省、市、縣檢查驗收達標。當年的中學生入學率、年鞏固率、畢業率和流動率分別為98.5%、100%、100%和1.25%。

小學教育和幼兒教育

1981年,上舉鎮共設置14所小學;2000年,全鎮有1所中心小學,5所完全小學,4個教學點,在校師生824人。其中小學教師57人,在校小學生767人。 1982年起,上舉鎮各小學均附設有幼兒、學前班。1999年,上舉圩鎮辦起了一所中心幼兒園(設大、中、小班)。符坑小學、下舉小學也分別辦起了有大、中班的幼兒學前班。

文化事業

1980年3月,八社大隊文化室出席全國群眾文化體育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並獲獎。上舉影劇院於1981年動工興建,1983年正式啟用,成為當時全地區鄉鎮級設施較完善的一級影劇院。1983年春節,八社、仁居、井下三個船燈隊在仁居匯演,其間中國舞協廣東分會派4人前往錄像。1987年,參與收集三套民間集成工作。1993年元旦,派出二組選手參與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聯合舉辦的「萬年杯」交誼舞大賽,獲單項一、二等獎。同年9月派員參加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中國銀行平遠支行聯合舉辦的「'93中秋花好月圓交誼舞大賽」,獲鄉鎮組二等獎。1994年5月4日,派員參加縣「百歌頌中華」歌詠大賽,獲二等獎;同年9月派出代表隊參加平遠縣1994年國慶大型文藝匯演,獲優秀組織獎;12月7日,派員參加「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第十二屆會議」化裝遊行表演。1995年12月16日,派員參加縣十大青春歌手大賽,一青年獲青春歌手稱號。

醫療衛生

2000年,上舉鎮有鎮級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2人。其中,主治醫師2人,藥師1人,中醫士2人,中藥師1人,藥劑員1人,藥劑士1人。衛生院下設衛生站8個。

社會保障

上舉保險站於1982年成立,銷售險種涵蓋了疾病、養老、傷害、學業、儲蓄保障、投資分紅等保險。2000年,收取各種保險費達42萬多元,人均保費63.2元。

廣播電視

1979年至2000年,上舉鎮的廣播電視事業從初級階段的農村有線廣播網,逐步發展成一個綜合廣播電視網絡,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80%。1979年至1983年,上舉鎮廣播站架通了7條有線廣播線路,全長約35千米,7個行政村1700多戶裝上了小喇叭。各村邊遠山區如下舉村紅亮,八社村烏西營、老虎踞等都能聽到縣鄉廣播節目。1996年,上舉鎮政府吸收社會資金投入6萬多元,辦起了有線電視站,架設了5.5千米有線電視主幹線路。1997年後,其餘6個村也建成了共用天線系統,全面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2000年末,全鎮有線電視用戶800多戶。

郵政電信

1979年,上舉郵電支局有總機1台,容量為20門。1984年,上舉更換磁石交換機一部,交換機容量為50門,同年實現鄉鄉通電話。1990年,上舉磁石交換機擴容50門,總機容鼉100門。1995年9月14日,上舉開通DRS-1程控交換機336門,同時新郵電綜合辦公大樓落成啟用。1997年,上舉開通尋呼機988台。1998年,上舉郵電支局進行分家,分為上舉郵政支局和上舉電信支局。2000年6月12日,上舉交換機擴容,總容量達800門。 [5]

交通運輸

1979年前,上舉交通落後,全鎮只有畲腦大隊處在仁居公路沿線能通機動車,幹部群眾外出只能踩單車或步行,運輸農副產品要靠肩挑手提。在「七五」、「八五」、「九五」時期,畲腦店前到湍溪公路全長20千米,於1985年按山區二級公路建成通車,並先後開通了至下舉、至符坑、至龍文等行政村的沙土路面公路。 上舉鎮境內,縣道036線從省道332線畲腦村店前分支路口處開始自南至北貫穿而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