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黨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黨鎮隸屬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地處丹徒區中部偏南,東與丹陽市司徒鎮毗傘,南與寶堰鎮相連,西與句容市白兔鎮接壤,北與谷陽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113.7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上黨鎮戶籍人口為49876人。

清末時期,建鄉;1987年,撤鄉,改置上黨鎮。2005年12月,上會鎮併入上黨鎮。截至2020年6月,上黨鎮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上黨集鎮。

2019年,上黨鎮有工業企業827個,其中規模以上3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1]

歷史沿革

清末時期,建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鎮江縣第三區上黨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設上黨區上黨鎮。

1949年,改屬丹徒縣上黨區上黨鎮。

1957年,撤區並鄉,改置為上黨鄉。

1958年,設立上黨人民公社。

1981年9月,析分為上黨、西麓2個公社。

1983年,復置上黨鄉。

1987年,撤鄉,改置上黨鎮。

2005年12月,上會鎮(1949年為其益鄉;1958年,設益榮公社;1963年,設區;1969年,為上會公社;1983年,改置上會鄉;1988年,撤鄉,改置上會鎮)併入上黨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上黨鎮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上黨集鎮、上會集鎮、東沛、古洞、上黨、墅山、五塘、東貪、東方、敖毅、豐城、薜村、楓莊、合偶、上會、其益、盤榮,下設268個居(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上黨鎮轄15個行政村:上黨村、東貪村、東沛村、古洞村、墅山村、五塘村、楓莊村、東方村、敖毅村、合偶村、其益村、上會村、豐城村、盤榮村、薛村村, 鎮人民政府駐上黨集鎮。[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上黨鎮地處丹徒區中部偏南,東與丹陽市司徒鎮毗傘,南與寶堰鎮相連,西與句容市白兔鎮接壤,北與谷陽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113.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上黨鎮地處寧鎮丘陵地帶和洗塌平原邊緣,地勢北高南低。主要山脈有長山、高驪山余脈,最高峰長山,海拔349.7米;最低點洮塥平原。

水文

上黨鎮境內河道屬長江、太湖湖西兩大流域。主要有小金河、勝利河、光華河、三仙橋溝、其益東河5條。河流總長度68千米,河網密度0.61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小金河,從境西部的仙人湖,流經境內1.3千米,至丹陽市境內的張官渡入大運河,長19.1千米,流域面積16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95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上黨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澇災、旱災、風災、雹災、凍災等。平均六年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6月至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4年9月26日,上會鄉遭颼風襲擊,倒塌樓房10間,平房8間,廂房4間,重傷8人,死亡3人。

自然資源

上黨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煤炭、沸石、石灰石和珍珠岩等。珍珠岩礦床儲量約1000萬噸。有內陸灘涂143畝,草地1070畝。

2011年,上黨鎮有耕地面積8.85萬畝。

人口

2011年末,上黨鎮總人口5.0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萬人,城鎮化率19.94%。總人口中,男性2.48萬人,占49.32%;女性2.55萬人,占50.68%;14歲以下0.46萬人,占9.17%;15-64歲3.91萬人,占77.72%;65歲以上0.66萬人,占13.1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01萬人,占99.56%;有回、布依、滿、侗、壯、高山等8個少數民族,共0.02萬人,占0.44%。2011年,人口出生率4.6‰,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42人。

2017年末,上黨鎮常住人口為48956人。

截至2019年末,上黨鎮戶籍人口為49876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上黨鎮實現生產總值26.4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9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99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5.93:56.36:37.71。2011年,財政總收入1.42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946萬元;增值稅1581萬元;企業所得稅834萬元;個人所得稅151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8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萬元。

2019年,上黨鎮有工業企業827個,其中規模以上3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農業

2011年,上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6億元。

上黨鎮糧食作物以種植稻、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16萬噸,人均62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籽、花生、芝麻、棉花、大豆等。

上黨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3120噸;畜牧業總產值69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上黨鎮累計造林1.15萬畝,林木覆蓋率19.2%。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800畝,產量2207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西瓜、梨、杏等。

漁業以魚塘養殖為主。2011年,漁業總產值5800萬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68台(輛)。

工業

2011年,上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7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職工3019人,實現總產值57.6億元。其中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

商業外貿

2011年末,上黨鎮有商業網點2904個,職工1.17萬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7.26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15億元。2011年,出口總額1.28億美元。主要產品有碳素、光學、化工、服飾4類100多個產品,銷往美及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金融業

2011年末,上黨鎮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3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6.38億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上黨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878人,專任教師56人;小學2所,在校生1931人,專任教師1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3974人,專任教師39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6所。2011年,教育經費928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160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上黨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4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50人,經營管理人才50人,技能人15人,農村實用人才30人。有國家"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省、市級高新技術產品3個,獲省、市科技成果獎3項。有花卉、苗木、水產、蠶桑、畜牧等12個科技協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上黨鎮有電影院1座,座位900個,年放映200場次,觀眾達4萬人次;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21個,藏書4.7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18人。2011年末,中央、省、市、區級等132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32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90.5%,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上黨鎮有體育場地17處。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上黨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有衛生院2所,病床4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83張。專業衛生人員7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53人。2011年,醫療機構(衛生院以上)完成診療18.33萬人次,住院手術480台次,出院病人760人次。重點醫院有上黨鎮衛生院、上會衛生院。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率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63萬人,參合率98.%。孕產婦死亡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上黨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4戶,人數707人,支出102.9萬元,月人均121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9人,支出22.1萬元,月人均375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7人,支出16.45萬元,月人均292元;農村醫療救助1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29人次,共22.5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0戶,1200人次,支出8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萬人,參保率37.04%。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上黨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50千米,投遞點44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3000份、期刊1000冊。電信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戶1500戶;移動電話用戶2500戶;寬帶接入戶1200戶。[5]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上黨鎮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管道80千米,生產能力2萬噸/日,年工業用水80萬噸,生活用水7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6.8噸;排水管道2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1萬噸,工業廢水處理率98%。

供電

2011年末,上黨鎮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4座,主變壓器528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32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7%,供電可靠率99.95%。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上黨鎮有公園2個,公園面積2公頃,園林綠化面積0.63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5公頃,綠化覆蓋率31.8%,人均綠地0.1平方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南宋山西上黨郡湯姓兄弟到此定居,為思念家鄉,取名上黨。

風景名勝

報恩禪寺

報恩禪寺原名古讓廟,坐落於歷史文豐蘊的江蘇鎮江南郊,建有山門齋堂韋馱殿,讓王殿,大雄寶殿等。

凌塘水庫

凌塘水庫是丹徒區最大的水庫,積水面積25.5平方千米,總庫容可達1492萬平方米,為中型水庫,建於1975年的"大躍進"時代。凌塘水庫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區西南部上黨鎮仙人湖度假風景區內。

交通運輸

2011年,上黨鎮有縣鎮級公路15條,總長100千米。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上黨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