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坊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坊鄉地處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城西郊,區域總面積為114.24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80個自然村,1個國營林場,常住人口25540人(2017年),耕地面積2046.07公頃,山林面積9400公頃。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錦黃公路穿境而過,天陳公路,青陳公路橫貫東西,構築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上坊鄉80%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農網改造全面竣工,程控電話實現了村村通。萬年縣工業園落戶於上坊鄉境內,隨着縣城整體西進步伐加快,上坊已成為萬年開放的最前沿、發展的主陣地、興業的大搖籃。有礦藏20餘種,已探明儲量7種,其中天箐石、石英石、花崗岩儲量很大,最具有開發價值。[1]
中文名稱: 上坊鄉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萬年縣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區碼: 335500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城西郊
面 積: 114.24平方公里
人 口: 25540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贛E
社會事業
上坊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工業園區沿青陳線至高墩段60米大道正在建設之中,110千伏變電站已建成使用,220千伏輸變電站正在籌建中;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配套,排污、排水、消防等設施齊全;學校、醫院、金融、郵政、電信等機構健全,工商、稅務、土管、公安、法庭等部門齊備。農家店的蓬勃興起,降低了農民的消費成本,極大地撬動了農村消費市場。萬年縣上坊鄉農民許有泉在原有村口「小賣鋪」的基礎上,新建平房6間,營業面積達150平方米,用於經營日用品和農資購銷。加盟連鎖之後,店鋪貨源充足,有品牌信譽、質量保障,年營業額增至近30萬元,是未改建前的5倍,純利潤達到3萬元以上。上饒市各地經過改造和新建的農家店,通過實行商品由中心店統一從廠家或一級經銷商進貨,採購成本平均下降了3至5個百分點,年均銷售額比改造前增長了18%。上饒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8.2億元,同比增長23.83%。社會保障。三十年來,共發放五保金、城市低保金、農村低保生活補助金、水庫移民資金累計達1135702元,受益對象近兩千人,優撫對象各類參戰人員的優撫款也全部發放到位,投資100多萬元的上坊光榮院是我縣民政工作示範窗口,現入住30多名老退伍軍人;還制定出台了《扶貧幫困制度》,廣泛聯繫幫扶困難戶,年均幫扶資金13500元。全面啟動了城鄉醫療大病救助,現已救助35人共計資金56300元。醫療保障。2008年農戶參保率達92.56%,參保資金235660元。2009年力爭達到95%以上。為農民報銷醫藥費1266人次,約122.46萬元,住院資金使用率達77.33%。文化事業。1995年底實現了村村通廣播,2004年萬年縣廣播電視局還專門為上坊鄉鋪架了一條高標準的有線電視光纜,使上坊鄉覆蓋率達60%。郵電通信突飛猛進,到2007年底,建通訊基站7個,其中移動4個,聯通3個,互聯網100多戶,全面實現了移動電話、固定電話的全覆蓋。
經濟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上坊鄉2.6萬人民在鄉黨委、政府帶領下,上坊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三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到2008年底,可實現財政稅收1000萬元,是1978年的30倍,年均增長11%;上坊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2億元,是1978年的36倍,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0.394億元,是1978年的38倍,年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57元,是1978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城鄉居民儲蓄總額達到2億元,是1978年的300倍,年均增長30%。改革開放30年來,是上坊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30年來的努力,30年來的變化,換來了上坊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吃糧靠計劃,生活靠救濟,住茅草房,走泥巴路」曾是上坊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2000年,上坊鄉又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承包期延長30年,發放經營權證書6000餘份,給群眾吃了一個定心丸。2005年全縣取消農業稅,實現農業稅「零負擔」,廣大農村告別了「皇糧國稅」的歷史。同時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上坊鄉三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使上坊鄉農村,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三十年來,上坊鄉不斷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重點解決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坊鄉每年水稻種植面積達54130畝,其中優質稻30000畝,商品糧產量達5000萬斤;發展蠶桑1000畝,實現產值150萬元;發展蔬菜1000畝,生薑種植500畝;畜牧養殖繼續增效,通過山莊、吉星、益友等大型養殖企業示範帶動,搞好技術服務,積極實施防疫,生豬發展形勢喜人,上坊鄉出欄生豬5.5萬頭,養蛋鴨、肉雞的專業村有5個,年出售家禽5萬羽;農業總產值達到6700萬元。為適應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上坊鄉黨委、政府先後採取多方籌資,融資等形式,以縣城整體西進為契機,着力推進高墩、黃營、快樂新村等中心村社區建設,完善功能、集旺人氣、提升品位,激活第三產業。同時西山蔡家等17個新農村建設點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受益農戶2000餘戶,人口達8000餘人。通過多渠道共籌集資金500餘萬,完成村內巷道31.3公里硬化,改水改廁率分別達92%、64%,建沼氣池133口,有力地推動了小城鎮建設上規模,上檔次。當前,上坊鄉小城鎮建設伴隨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更是越來越快。高墩新區建設已全面啟動,行政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築巢引鳳鳳翩躚,上坊鄉依據區位優勢,實施「親商、富商、安商」戰略,積極吸引外資,促進上坊鄉經濟發展。共洽談項目35個、簽約資金達7.1億元,成功落戶15家,實際進資4億元。9月份大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項目成功開工生產,標誌着上坊鄉在光伏產業上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上坊鄉在把目光向外的同時,也時刻關注着本地的創業人士,出台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實現了招商引資里外開花的繁榮局面。上坊鄉境內智康蛋科技有限公司、康達製衣廠、吉豐皮具廠、萬豐紅磚廠等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年實現產值5000萬元;上坊鄉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232家,註冊各類公司82家,新辦理一般納稅人6家,成立各種民間流通組織7個,為上坊鄉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基礎設施
1978年,上坊鄉僅有一條通往縣城的沙石路,三十來先後修通了縣城至呂坊,上坊至青陳線,細港至奎田,富廠至鴨腳的水泥幹線,使上坊與外界的距離進一步拉近。2005年開始實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已累計投入資金1400萬多元,完成達標水泥路工程共79公里。路通車通使從村到鄉,從鄉到縣城的時間均縮短為半個小時左右車程,此後又將上坊鄉村的條條道路進行聯網,使之真正成為農民的致富路。上坊鄉還通過水利產權制度的改革以現有的勝利、豐收、聯合等小(一)、小(二)型水庫為基礎,通過引資和租賃的方式擴大再生產。龍蝦,淡水魚和珍珠的養殖已形成規模,養殖產業一路飆高。同時,不斷加大水利設施投入,從1978年至2008年,上坊鄉新建和改造水庫20餘座,增加蓄水量170萬方,形成小(1)型水庫、小(2)型水庫達13座的可喜局面,大大緩解上坊鄉用水難的問題。此外,2005年啟動的土地整理項目工程順利完工,總投入達900多萬元,改造中低產田11398畝,開挖節水灌溉硬化渠道12公里,建設涵洞18座,電灌站2座,有力地改變了當地的灌溉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水平。
農業資源
上坊自然資源豐富。上坊鄉耕地3.19萬畝,坡耕地1.2萬畝,水域6241畝;山林面積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1.3%,用材林活立木蓄積量13萬立方米,年產毛竹30萬根;有2座小(一)型、12座小(二)型和30座小山塘水庫,總庫容達1200萬立方,為農業灌溉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證,鄉內珠溪河及6條小溪遍布成網,溪水清澈、明亮、無污染。
視頻
鄒文輝調研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