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富鎮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下轄的一個鎮。古稱「上游富溪」,屬九嶺山余脈。位於奉新縣城西側,區域面積142.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86公頃,森林面積7062公頃,內陸水域面積95公頃,其它面積3953公頃。轄區13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駐鎮企事業單位近30個,醫院、學校、電力、銀行等城鎮機構健全。上富境內最高點晏嶂山海拔1108米,最低點莊田村,海拔78.2米,年平均氣溫攝氏17度,無霜期260天。上富鎮境內山川秀麗,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人。[1]

中文名稱: 上富鎮

外文名稱: Shangfu Town

別 名: 上游富溪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宜春市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區碼: 330708

地理位置: 奉新縣西部

面 積: 142.97平方公里

人 口: 15035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晏嶂山

車牌代碼: 贛C

歷史沿革

上富鎮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早在西晉秦始二年,先輩就在此開基立業,上富上有萬重山,下有米糧川,集鎮店鋪林立,四方商賈去集,歷來是宜豐、靖安、銅鼓、高安、奉新數縣山區農林牧副產業的集散地和商業、交通、文化中心。盛唐詩人劉昚虛(一作劉慎虛),曾久居上富呤詩潑墨,寫下了「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千古絕唱,昔日的上富以韻綽丰姿,贏得了「小南京」的美稱。

行政區劃

上富鎮坐落在九嶺山脈下,縣城西部,距縣城42公里,屬半山區丘陵地帶,上富鎮幅員面積142.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600畝,山林區4萬餘畝,轄13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鎮黨委所屬黨支部39個。境內最高點為晏嶂山,海拔1108米,最低點莊田,海拔78.2米,歷年平均氣溫17度,無霜期269天,雨水充足,土地肥沃。上富鎮管轄區域包括:莊田村、湖東村、路口村、黃沙坪村、聯盟村、高坪村、金港村、董田村、東坑村、港口村、白源村、蛟湖村、九溪村、上富集鎮居委會。

交通

上富鎮區位優越,與兩縣(宜豐、高安)九鄉鎮:(澡溪、羅市、仰山、石溪、甘坊、柳溪、西塔、花橋、華林)交界,鄰近靖安縣,是奉新山區商貿、交通、文化中心;江西省道寺棠線,奉帶線跨鎮而過,2012年駿工的昌銅高速公路大大縮短了上富鎮到馮川鎮的距離,也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上富互通的出口設在上富鎮莊田村;上連山區,下接平原,四通八達,與縣城馮川鎮形成東西媲美,是奉新「啞鈴經濟」戰略構思的重頭鎮。

自然資源

上富鎮擁有極為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木材、毛竹是奉新林業的主產區,非煤礦產:長石、瓷石、螢石、石英石和優質礦泉水儲量豐富。上富鎮礦區位於奉新縣城西偏南4°方位,直距40.25公里,屬奉新縣上富鎮聯盟村管轄,東距上富鎮約5公里,礦區南邊有上富鎮至石溪鄉的水泥公路經過,交通運輸便利。礦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4°56′35.75″,北緯28°41′11.95″。礦區面積0.6599平方千米。瓷土資源儲量7.14萬噸,可采儲量6.783萬噸。瓷土礦品質屬Ⅱ級品,主要化學成分滿足陶瓷工業使用的一般標準,可作為製造日用陶瓷、建築衛生陶瓷的主要粘土質原料。奉新縣上富鎮白源飲用天然礦泉水,是中國有名的礦泉水品牌。此地區的礦泉水含鈣、鎂較多,有一定硬度,常溫下鈣、鎂呈離子狀態,極易被人體所吸收,起到很好的補鈣作用。另外還含有國家標準中規定的九項元素:鋰、鍶、鋅、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游離二氧化碳和溶解性總固體。

歷史名人

劉慎虛,字全乙,亦字挺卿,號易軒。約生於公元702-705年,卒於公元756-759年,終年54歲。新吳縣奉化鄉(今上富鎮)上。劉慎虛紀時聰穎,九歲就會寫文章,上書朝廷,被召號,授給他「童子郎」稱號。開元二十一年(723年)中進士。開元十九年,唐皇朝開博學宏詞科以考核博學能文之人,他又考中博學宏詞科。入第後,做過宏詞科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郎,以後又轉崇文館校書郎、秘書郎,還做過洛陽尉和夏縣(今屬山西省)縣令。劉慎虛是盛唐成就較高的詩人之一。撰寫的5卷詩集到清康熙年間還在流傳,卻毀於《四庫全書》修成之日。我們今天能讀到的他的作品,只有《全唐詩》中僅存的15首。歷代對劉慎虛的詩都有較高的評價。唐朝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精選24位詩人的234首詩,推崇劉慎虛為一家,選錄其詩多至11首,排在常建、李白、王維之後居第4位,列為「河嶽英靈」中的上乘作品,並評價其詩:情幽興遠,思苦語奇,可以傑立江表。清人宋婉在《友貽堂題辭》中則寫道:「誦劉慎虛詩,勿患其少」。除《河嶽英靈集》外,《唐詩別裁》、《唐詩三百首》、《唐詩選》都選錄了他的詩作。《唐詩紀事》、《唐才子傳》有他的傳記。中科院文學研究所編著的《中國文學史》也提到了他。劉慎虛不僅詩才出眾,人品也高。據道光《奉新縣誌》載:因劉慎虛「孝友恭儉,哲悟過人」,時任洪州(今南昌)刺史吳兢特改其所居奉化鄉為「孝悌鄉」以示表彰。劉慎虛與其同時代的大詩人孟浩然、王昌齡、高適等交往甚密,並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留有許多相互唱和的詩作。劉慎虛代表詩作是《闕題》: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基礎建設

截止到2008年,上富鎮100%的行政村實現了水泥路的改造,共吸納社會閒散資金3000餘萬元,用於拓寬道路、改建改造集鎮,面積達10000餘平方米,醫療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文化教育事業進一步完善。上富鎮農村住房磚瓦化普及率已達82%,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電話入戶率達36%,電視入戶率92%,其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8%,文化衛生事業發展較快,有3所幼兒園,17所小學,中小學及幼兒園在校生人數為2710人,上富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35張。上福鎮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5%以內,計劃生育達到92.8%,農業科技普及率達到93.6%,全民普法率達到98.5%。上富鎮中學座落在上富鎮東北部,校園占地5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9000平方米,教學樓面積近5000平方米,有230平方米多功能電教大廳,可供64人同時上機的微機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圖書閱覽室,體育活動室,美術活動室等設施完備,有可同時供600人就餐、住宿的學生食堂、宿舍,校內還建有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水稻實驗田,果樹園,110延長米的綠色長廊等可供學生動手操作實習的實驗基地。

經濟發展

2002年上富鎮實現財政收入650.9萬元,新增固定資產投入1560萬元,其中吸引外資1056萬元,農村人口人均收入2647元。截至2008年底,先後有富宏竹木業、騰達竹業、華峰礦業等43家民營企業落戶上富鎮內,上富鎮民營企業經濟運行快速,僅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28.7萬元,同比增長31.3%,工業增加值2716.84萬元,同比增長32.4%,實現稅金219.5萬元,占上富鎮財政收入的34.18%,增幅居奉新縣前列。民營企業的發展為當地農民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吸納了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廠務工。截止到2008年底,上富鎮已有2000多農民成為各類民營企業職工。這些人進廠務工後,一邊拿工資,一邊在下班之餘抓緊種田,實現了雙收益。2008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8.6億元,比上年增加6.42億元,增長20%;完成財政任務1060萬元,比上年增加367萬元,增長53%;榮獲縣財政收入上台階獎;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增長6.1%。工業企業不斷發展。三森紙業、上海勝利、磊鑫礦業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壓力,保持了旺盛的增長勢頭。生產態勢良好,效益不斷提升,其中磊鑫礦業有限公司被縣評為優秀企業。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不斷壯大,全鎮民營企業達到41家,個體工商戶達到316戶,絕大部分經營穩定,效益良好。為推動上富經濟起到了主導作用,榮獲縣委、縣政府工業(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全年發放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264.13萬元,農資綜合補貼92.5萬元,退耕還林補助45.9萬元,生態公益林補助17.8萬元,農業救災資金7.92萬元,農業救災肥料9200公斤。引導協助農民銷售雪壓竹木收入86.6萬元。種植優質稻2.2萬畝,擴廣特優稻3500畝,實現糧食總產9503噸。種植商品蔬菜200餘畝,果業,養殖養規模日益擴大,農業科技進一步推廣,農業生態模式日漸擴大,效益明顯提高。隨着招商引資的不斷推進,全民創業步伐的不斷加大,農村經濟形勢發展穩定,全鎮經濟保持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夯基礎,城鄉建設彰顯成效集鎮面貌明顯改觀。鋪設下水道1500餘米,擴建改建街道水泥路面3000多平方米,鋪設人行道板5000多平方米,栽植街道景觀樹109棵,安裝景觀路燈56盞,改造自來水主管網4條。集鎮框架不斷增大,隨着奉上公路的改造,繞集鎮過境公路建設,為擴大集鎮規模提供了一個百年難逢的好機遇。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通過招商引資和市場化運作等方式,成功引進境外資金2500萬元投入過境公路和集鎮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上富集鎮面積將增大1000餘畝。一個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集鎮新區將建立在過境公路的兩側。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投入農業基礎設施改造資金40餘萬元,改造農村道路10.5公里,新建路橋5座、修復主要陂壩6座、排溉水渠3000多米,一批其他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堅定了農民抗災奪豐收的信心,增強了農業生產後勁。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宜居環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共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38萬元,全面進行了新農村建設點的施工改造。實現新農村種植基地2個,改水改廁62戶,改路2.2公里,改造舊房3250平方米,擴大太陽能用戶18戶,改造其它文化、娛樂、生活設施2000餘平方米,農村宜居環境進一步改善。重民生,人民福祉繼續增進義務教育事業全面落實,全市中考被錄取人數72人,其中縣一中錄取62人,小學教育免除學雜費1436人,初中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473人,發放義務教育貧困生,寄宿生生活費11.9萬元,幼兒教育蓬勃發展,興辦幼兒園6所,入園幼兒達572人。醫療救助工作更有保障,醫保工作進一步加強,全鎮農村醫務人員參合人數達11335人,參合率達100%,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實現參合率100%,建設完善農村衛生任務達標點9個,進一步配備了上富中心衛生院醫療器械設備,提高了中心衛生院的醫務水平,有效解決了人民群眾看病治病的後顧之憂,提高了健康水平。優撫扶助工作更加紮實。進一步完善了鎮敬老院老人活動健身器材,加大了五保、孤寡老人的集中供養力度。全鎮共供養五保老人128人。實現貧困戶低保499人,城鎮低保458人,發放農村低保金20.9萬元,民政救災資金7.9萬元,現役軍人、復員軍人及社會救助金11.1萬元。就業門路進一步拓寬。通過陽光工程電腦學習,職業技術培訓等培訓學習活動,推進了勞動就業,拓展了就業門路,解決了富餘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全鎮新增就業人數260餘人。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國策得以順利執行。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86‰以內,計劃生育率達到91.08%,被評為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社會事業更加和諧穩定。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得到強力打擊,社會總體安全穩定,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會公眾安全感明顯提高。

視頻

江西省奉新縣上富鎮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