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川鎮位於甘肅省永登縣正東部,地處隴中乾旱地區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第五副區西北邊緣,倚祁連山東麓之餘脈,北靠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和白銀市景泰縣,東連皋蘭縣,西依永登縣清水鄉,南臨永登縣秦川鎮[1]

中文名稱: 上川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

下轄地區: 15個村民委員會

電話區號: 0931

地理位置: 甘肅省永登縣

面 積: 345.81平方千米

人 口: 22700人(2017)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氣候

車牌代碼: 甘A

簡介

永登縣上川鎮位於永登縣城正東方向,引大灌區秦王川盆地北部,北臨坪城鄉並與天祝藏族自治縣接壤,西依柳樹鄉,南接秦川鎮,東靠景泰縣正路鄉。全鎮總面積345.81平方千米,下轄15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22700人(2017),總耕地面積93691.62畝。有金、銅、錳、石灰石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

該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現階段目標,全力地打造露地蔬菜、奶牛養殖、舍飼養羊、飼草、藥材種植等等農業支柱產業,現已初具規模。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建成5000畝防護林和5600畝生態林,在秦王川北部形成了一道綠色長廊。

上川鎮 轄黃茨灘、紅井槽、五聯、沙梁墩、甘露池、四泉、古聯、達家梁、祁聯、苗聯、澇池灘、下古山、上古山、東昌、天山15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上川鎮海拔在1800—2200米之間,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傾向南,在地形上屬烏鞘嶺南坡的斷陷地,北側為石質山嶺,東西均為黃土丘陵所環繞;本區處北溫帶內陸地帶乾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境內年平均降雨量231mm,乾旱指數達5.4,鎮內無長源水河流和長年地表徑流,地下水中屬四泉村泉水,水質較好,流量較大,入境水有引大入秦工程古山電力提灌灌溉用水。本區年平均氣溫5℃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09.2小時,占全年總時數的64%,太陽輻射量129.755千卡/平方厘米,無霜期平均為126天,絕對無霜期只有78天。本區年平均風速2.3m/s,≥相當於八級大風日數為12.8天,最多年份達23天。本區氣候乾燥,年蒸發量高達1879.9mm,為降雨量的6.5倍,最大的年份高達2110.6mm。本區土壤有栗鈣土、亞砂土、黃綿土和大白土,非耕地則以灰鈣土為主,土壤肥力低下,本區屬中溫帶半荒漠草原地帶,區內植被北部優於南部,覆蓋度38%——28%。

行政區劃

上川鎮共轄黃茨灘、紅井槽、砂梁墩、甘露池、五聯、達家梁、四泉、古聯、祁聯、苗聯、澇池灘、上古山、下古山、東昌、天山等15個村民委員會,6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700人(2017)。上川鎮自1995年移民,計劃整村移民2880戶,11082人,實際到位1169戶,4434人,占計劃總數的40.59%。其中流動422戶,1266人;常住747戶,3168人;在全鎮移民中已移交上川鎮785戶,3140人,占計劃總數的27.26%;未移交384戶,1294人,占計劃總數的13.33%;全鎮移民中戶口移交的534戶,2066人,占已到位移民的45.68%。實際到位人數中少數民族881人,其中,回族714人,藏族138人,土族29人。

基礎建設

上川鎮有引大入秦電力提灌泵站7處,東二乾等引大渠道7條,共73km。這些水利設施保證了本地區農業、工業生產及生態建設用水的基本需要。鎮內新打水窖5968眼和古秦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境內的人畜飲水問題。

鎮內有主幹道路省道201線和滿秦公路2條,共30km。鎮政府駐地距蘭州市90公里,距永登縣45公里,距中川機場25公里,均有國家高等級公路和縣鄉公路聯通,區內15個村,64個村民小組均可通車。本區現有固定電話2946部,並設有郵電所、信用社、供電所、變電所各一個。建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通訊塔各一座,建成2個移動通訊基地,開通了無線市話「小靈通」,新增小靈通基站8個,用戶已達到400戶以上。

鎮內有中小學校18所,其中初級中學3所。中小學在校學生3820人,公辦教師184人,代課教師48人。有鄉級衛生院1個,鄉村衛生所15個,醫生38人。

經濟建設

上川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全力打造露地蔬菜、奶牛養殖、舍飼養羊、飼草、藥材種植等農業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全鎮大牲畜存欄1355頭(奶牛168頭),出欄430頭;豬存欄6900頭,出欄6640頭;羊存欄8722隻,出欄10580隻;雞存欄22800隻,出欄21200隻。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建成5000畝防護林和5600畝生態林,在秦王川北部形成了一道綠色長廊。鎮上依託土地、水利、礦產資源豐富的三大優勢,大力發展非公有制企業15家,逐步形成了種養加和企業、基地、農戶互聯互動的發展格局。2003年全鎮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29740萬元,工業產值10420萬元,鄉鎮財政收入84萬元,農業總產值18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05元,糧食總產量達807.75萬公斤。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造林綠化先進鄉鎮、擁軍優屬模範鎮,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爭先創優先進鄉鎮。

科技興農

2006年初冬正是農閒季節,而蘭州永登縣上川鎮上古山村的日光溫室大棚里,處處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2007年上川鎮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溫室紅提葡萄種植,讓農民在農閒時節找到了致富門路。

上川鎮以油葵、洋芋、蔬菜種植,紅提葡萄設施栽培等多種形式來調整農業結構,尋求農民致富之路,促進農業向產業化經營發展。2008年尤其將紅提葡萄日光溫室栽培,作為鎮上調整結構的一大舉措。建棚前就組織農民到鄰近鄉鎮的紅提葡萄種植基地參觀學習,切身感受紅提葡萄的發展態勢和經濟效益。建棚時鎮上協調縣鄉信用社貸款12萬元,又扶持農民解決每座日光溫室一眼水窖的水泥。全鎮投資72.16萬元,建成了紅提葡萄種植基地,面積已達58畝。

文化建設

又一個「蘭州晚報村」在永登縣上川鎮黃茨灘村建立。這是永登縣成立的第五個晚報村。蘭州晚報總編輯高沖和永登縣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前往祝賀並為晚報村揭牌。

上川鎮(原永登縣古山鄉)是永登縣最東邊的鄉鎮,與景泰、皋蘭接壤。黃茨灘村是上川鎮政府所在地,2007年被確定為蘭州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全村人口3100人。隨着引大灌區農業產經結構的調整,黃茨灘人抓住機會,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大棚作業等項目,農民收入逐年增加。

黃茨灘村民歷來有讀報的習慣,很多村民長期訂閱《蘭州晚報》。2006年以來,村民自發訂閱《蘭州晚報》的人數近150人。訂報、讀報已經成為黃茨灘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晚報一直受到農民朋友的喜歡,是農民了解外部世界、掌握致富信息的一個重要平台。

學校教育

2004年8月25日是一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日子,也是永登縣上川鎮大喜的日子,上午11點,在上川鎮小學,鎮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由國家和省福彩中心資助130萬元福利彩票,甘肅省第一所福彩小學建設奠基儀式正式啟動。蘭州市政府副市長潘衛平、甘肅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主任岳用書、蘭州市民政局局長胡康生、永登縣副縣長楊盛泉及蘭州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主任王軍等參加了奠基儀式。胡康生局長在儀式上了表了熱情洋溢講話。 蘭州市的福利彩票特別是「黃河風采」電腦彩票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輝煌成績,在蘭州市永登縣上川鎮新建福彩小學是充分體現福利彩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宗旨,體現了福利彩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這一規模達2100平方米的國家二級一類標準化示範小學建成後,能較大地改善該鎮教學基礎設施,提高教學質量,這對屬於移民搬遷,經濟基礎薄弱、生活條件艱苦的上川鎮人民是一次巨大鼓舞。

領導關懷

2007年12月7日,蘭州市委常委段英茹帶領市直有關部門和對口幫扶單位的負責人前往永登縣上川鎮進行扶貧慰問。段英茹一行先後來到黃茨灘村、東昌村、天山村、新樂村,給17戶貧困戶送去了慰問金和大米、油、棉被、羽絨服等慰問品。在黃茨灘村,段英茹看望了牟成新、牟海新兩兄弟。牟家兄弟都是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段英茹表示2008年,省、市、縣三級殘聯會給鄉親蓋房子,生活中有什麼困難,就跟村上、鎮上的領導說。

上川鎮東昌村是個移民村,村民們大都是從永靖、東鄉、宕昌等地遷來的。很多移民家底薄、積蓄少,生活比較困難。到東昌村慰問時,段英茹拿出了特意準備的科技養殖和設施等農業方面的書籍送給村委會。段英茹還專門來到東昌村小學,看望了學校的教師和孩子們。她還帶來了60多個新書包,送給移民的孩子。

軍民一家

2007年9月,一曲軍民魚水情深的讚歌在上川鎮唱響。蘭州軍區聯勤部幫扶上川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部隊官兵加入到引大灌區開發建設的進程中,積極援建上川鎮沙坑治理和日光溫室建設。

在上川鎮紅井槽村的沙坑治理現場,挖掘機,推土機工作的轟鳴聲打破了這個小山村的寧靜,一個一萬多立方米的沙坑在部隊官兵多日的建設下,庫塘雛形逐漸顯現出來。這次幫扶活動,蘭州軍區聯勤部投入了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14台機械進駐上川鎮的沙坑現場,每天有36名官兵投身沙坑治理第一線。改造沙坑6座,起砂平地100畝,共需投入資金近50萬元,投入機械台班200多台。工程建成後,總庫容可達5萬多立方米,年蓄水15萬立方米,可確保200座日光溫室和250畝蔬菜的種植生產用水。

新農村

上川鎮黨委為適應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新形勢,在14個村376名農村無職黨員中開展「設崗定責」活動,為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創造了平台,激發了農村黨員隊伍的活力,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

圍繞農村工作要求設崗,使無職黨員干有舞台

針對全鎮農村黨員的年齡狀況、文化程度和身體狀況及個人專長等不同情況,按照農村工作需要因事設崗,以村黨支部為單位,設立宣傳員、信息員、治安員、調解員、協管員等「五大員」崗位。將有一定政策法規知識、農業科技知識等知識面較廣的無職黨員定為宣傳員,現設有宣傳員92名;將社會閱歷廣、信息靈通熟富能力較強的無職黨員定為信息員,現設有信息員105名;將關心公益事業、敢說敢為、正義感較強的無職黨員定為治安員,現設有治安員74名;將有一定說服力和調解能力並且懂法,在群眾中有一定威望的無職黨員定為調解員,現設有調解員58名;將有一定組織能力,曾經擔任過村社幹部的無職黨員定為協管員,現設有協管員47名。設崗定責使農村無職黨員的黨員意識和光榮感有所增強,調動了積極性,增強了責任感。2005年國家重點工程「中石輸油管線」途經永登上川段鋪設施工過程中,受到砂梁墩村部分群眾的干擾。「政策宣傳崗」的4名共產黨員,在群眾大會上主動宣傳國家對重點工程的支持政策以及對農村土地占用附着物的剎償政策,使廣大群眾認識到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的關係,最終使這項國家重點工程順利實施。

細化量化崗位職責,使無職黨員干有方向

設崗定責,對「五大員」的崗位職責分別作出明確規定,結合各村實際進一步量化細化,規定具體的崗位職責任務。為宣傳員設立政策宣傳崗和科技推廣崗,為信息員設立信息傳遞崗,為治安員設立維護治安崗、生態護林崗,為調解員設立糾紛調解崗,為協管員設立群眾意見收集崗、村務監督崗。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使黨員無崗變有崗,無職變有職,無責變有責,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增強了。黃茨灘村原來因「引大入秦」占地補償、平田配套、土地劃撥等問題,引發諸多矛盾糾紛,各項工作難以推進,基層組織幾乎處於半癱瘓狀態。近兩年來,對48名無職黨員進行設崗定責,引導他們認真履崗,並實行嚴格的考核評崗制度。「兩委」班子按照「村級財務監督崗」、「群眾建議收集崗」要求,對村級財務實行有效的監督管理辦法,提高了村級財務的透明度,增強了群眾的信任度。按照「治安調解崗」的要求,20名無職黨員以調解員、治安員的身份參與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8起,群眾反映好了,支持「兩委」班子的人多了。多渠道籌資60萬元,先後修建了上川劇場、村辦公陣地、老年活動中心、村客運站,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實行自主擇崗,使無職黨員用己所長

設崗定責,採取自我認崗和支部定崗相結合的方式,使有能力履行黨員義務的每一位農村黨員,都有明確的崗位職責,使每個無職黨員按照自己的特長認定適合自己發揮作用的崗位。同時,村黨支部與黨員簽訂目標責任書,並監督每個黨員彩守崗位、履行職責。黃茨灘村黨員張永昌,曾經擔任過村黨支部書記,自己要求擔任協管員,協助村黨支部、村委會搞好村級事務。上古山村黨員閏大潛,自己長期在外務工,自己要求擔任信息員,為家鄉父老鄉親提供致富信息。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解決了農村分散經營條件下黨員教育管理相對滯後、黨員發揮作用渠道不暢的問題。

實行佩證上崗,使無職黨員干有標誌

設定崗位後,為了使每個無職黨員明確自己的崗位和職責,上川鎮為每個設崗定責的無職黨員製作了胸牌,將個人照片、姓名、崗位以及職責全部印製在崗位責任卡上,讓他們時時刻刻不要忘記自己的崗位和責任,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設崗定責制度順應了廣大農民黨員不當村組幹部也能很好地為黨工作的需求,找准了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切入點,為農民黨員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參與公益事業,解決農村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平台」,為廣大農民黨員施展「拳腳」提供了機會。如黃茨灘村85歲的老黨員王文奎、身有殘疾的黨員馮禮德等同志,在公益事業、村辦公陣地和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上,積極參與,獻計獻策,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實踐證明,設崗定責活動是對農村「三級聯創」活動的進一步深化,是開展「三爭一促」活動的有效載體,有利於激發農村無職黨員的內在活力,有利於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有利於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對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視頻

蘭州新區上川鎮茉莉花舞蹈隊《歡聚一堂》

參考文獻

  1. [http://gs.people.com.cn/n2/2017/1121/c369019-30947562.html 苦水玫瑰帶活一方經濟 ——探訪永登玫瑰產業經濟鄉村綜合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