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新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新集鎮位於紅安縣西,地處紅安、黃陂大悟三縣交界處,屬丘陵地區。主要山峰有小程山、大成寨、仙人洞山、刀背嶺。麻竹高速、346國道、「黃土」、「宋大」、「上台」和「上姚」公路在境內縱橫交錯。版圖面積為85.7平方千米(2017年)。上新集鎮是黃岡市的口子鎮,紅安縣的西大門和經濟重鎮,連續幾年名列全縣綜合經濟發展三強鄉鎮。人口29186人(2017年),面積85.7平方千米(2017年)。轄24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273個村民小組,9964戶,總人口29186人(2017年),耕地面積31859畝,其中水田25816畝,旱地6043畝。有建材城居委會、橋店、石古嶺、王家榜、其亭榜、王郎沖、保安寨、復興、高樓、李氏畈、韭菜園、高山廟、黃才畈、吳子墩、王家店、北崗、上新集、紅馬山、趙家垸、水口寺、石牛山、龍井沖、鄭家沖、余家崗、大廟。上新集鎮位於紅安縣西部,與大悟縣河口鎮一橋之隔,與武漢市黃陂區姚集鎮隔河相望,素有「三縣齊角」之稱。[1]

中文名: 上新集鎮

外文名: Shangxinji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

地理位置: 紅安縣西大門

面 積: 85.7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水口寺村、大廟村、韭菜園

政府駐地: 上新集鎮建材大道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8406

氣候條件: 亞熱帶氣候

人口數量: 29186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韓先楚陳列室

機 場: 武漢天河機場

火車站: 紅安西站

車牌代碼: 鄂J

學 校: 上新集中學、董必武紅軍小學

著名人物: 韓先楚、盧燕秋、何德慶

高速公路: G4213上新集服務區、河口出口

特色產品: 野生甲魚、苕粉條、油茶

非遺遺產: 皮影戲

概況

紅安縣轄鎮。位於縣境西部。面積8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186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261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上新集,距縣城16千米。屬丘陵地區。主要山峰有小程山、大成寨、仙人洞山、刀背嶺。灄水河流經鎮境。

沿革

1950年為新建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建上新集鎮。1996年,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橋店、石古嶺、王家硜、黃亭硜、王朗沖、保安寨、高樓、復興、北崗、李氏畈、韭菜園、高山廟、黃才畈、吳子墩、王家店、上新集、紅馬山、趙家灣、水口寺、石牛山、龍井沖、鄭家沖、余家崗、大廟24個行政村和上新集建材城居委會,鎮政府駐上新集。

2004年,人口42174人,面積86平方千米,轄上新集鎮建材城1個居委會和橋店、石古嶺、王家榜、其亭榜、王郎沖、保安寨、復興、高樓、李氏畈、韭菜園、高山廟、黃才畈、吳子墩、王家店、北崗、上集新、紅馬山、趙家垸、水口寺、石牛山、龍井沖、鄭家沖、余家崗、大廟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上新集。

區位優勢

上新集鎮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距紅安縣城22公里,離武漢市區僅80公里,346國道、黃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連接線與漢信公路、宋大公路在鎮區形成「十」交叉,使該鎮南達武漢,北通中原,東靠京九,西接京珠,真正成為「通衢鎮」。

麻竹高速公路經過了該鎮,由西直往十堰、由東可直至上海,麻竹高速已於2020年10月1日正式通車。


這裡農業經濟作物以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為主,盛產青茶、煙葉、油茶、烏柏。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為45824萬元。

野生甲魚(俗稱「腳魚」)、苕粉條是上新集鎮知名土特產。甲魚肥而不膩,味鮮爽口。苕粉條則是將本地紅心苕蒸熟曬乾,碾成粉末並經多道手工程序後製成粉條。觀之白里透黃,食之香醇渾厚,回味無窮。

上新集鎮借山水資源發展養殖業,壯大養殖業塊頭。2001年,該鎮引進武漢市大東門水產公司來到該鎮余家崗村10組,投資50萬元租賃承包40畝水域面積搞鱖魚養殖,2002年已獲純收入11萬餘元,小組獲利2萬餘元,農民嘗到了發展養殖業的甜頭,2006年該小組又興辦一個配套的養雞基地。河南養鴨能手葉勝利,2002年租賃承包該鎮北崗村20畝荒灘荒水搞立體養殖魚鴨,年獲利13萬餘元,村集體獲利2萬餘元,同時還帶動該村9位貧困農戶從事立體養殖,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灣子林"建設生長在自然村"村旁、水旁、路旁、宅旁"(簡稱為"四旁")的林木,稱為"灣子林".上新集鎮"灣子林"建設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四旁"綠化發展潛力大,有利於提高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招商引資

近年來,上新集鎮黨委、政府依託建材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商引資成效顯著。1994年,成功引進鄂州建材設計院、紅安縣電力局共同投資建成鄂東最大鎮辦股份制企業——湖北金橋水泥廠。2004年11月成功地引進浙江蘭建集團整體收購原湖北金橋水泥廠,組建湖北蘭建水泥有限公司。2006年2月,又引進荊門張老闆與本鎮民營老闆塗元平共同投資200萬元,建成紅安麗紅瓦業,日產彩瓦10000塊,年創利稅50萬元,生產的彩瓦質地堅硬,外觀設計漂亮,是建築建材行業的必備材料。鎮黨委在抓好招商引資的同時,抓好經濟建設,從1994年全鎮經濟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縣鄉鎮第三名,連續兩屆奪得「大別山杯」,2001—2002,2002—2003連續兩年度被紅安縣委,紅安縣人民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建材資源是上新集鎮的特色資源,建材業是全鎮的主導產業。據湖北省地質大隊1985年探測,大理石儲量達2000萬立方米,石灰石2000萬噸,且石質純,品位高,易開採,CaO>55%,MgO<2%;營石儲量300萬噸,CaF2含量86—91%;蛇紋石儲量270萬噸,MgO<2%;紅金石儲量72.6萬噸,TiO2含量12—16%;硅石總量1660萬噸SiO2含量98%。

自然資源

上新集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大理石、石灰石、紅金石等建材資源十分豐富,品位高,易開採。此外,石英石、水晶石、重金石等非金屬礦產極為豐富,是建材工業的好原料。

革命老區

上新集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她曾以博大的胸懷哺育了韓先楚等23位共和國的將軍和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兒女。著名的紅二十五軍部舊址在該鎮黃才畈村黃才畈垸,石古嶺的傳說、血城坳、量天崗的由來等歷史典故廣為流傳。

鄉鎮發展

這裡是黃岡市的口子鎮,紅安縣的西大門和經濟重鎮,連續幾年名列全縣綜合經濟發展三強鄉鎮。

這裡農業經濟作物以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為主,盛產青茶、煙葉、油茶、烏柏。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為45824萬元。

經濟建設

全鎮有水泥廠、磚廠、彩瓦廠等鎮辦,村辦、聯辦和個體企業130家。

2012年,共實現生產總值4.3億元,完成稅收300多萬元。爭資立項350萬元,農民純收達4995元。

歷史名人

這裡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革命戰爭年代走出了韓先楚、李世焱、何德慶、盧燕秋、吳正庭、楊東等一批人民軍隊高級將領。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程頤、程顥曾在這裡講過學。該鎮「小程山」便是當年人們為紀念他們而用其姓氏命名的。清末著名「小京官」陳逵九,晚年在老家譚家田創辦了「談稼軒」書屋,在橋店創辦了「延陵小學堂」,為家鄉興辦教育而東奔西走、廢寢忘食。

農副產品

野生甲魚(俗稱「腳魚」),苕粉條是上新集鎮知名土特產。甲魚肥而不膩,味鮮爽口。苕粉條則是將本地紅心苕蒸熟曬乾,碾成粉末並經多道手工程序後製成粉條。觀之白里透黃,食之香醇渾厚,回味無窮。

文化生活

上新集鎮農村文化建設在全縣頗有影響。文化站於1976年始建,1982年改建。占地面積1098平方米,建築面積966平方米。內設影劇院、遊藝廳、圖書室、工藝室、老年活動中心等。該站在堅持開展陣地文傳活動的同時,還長年深入農村建圖書室、辦文化點,組建農民管樂隊,積極開展多重村組文化活動並十幾年如一日。使該鎮農村文化工作年年步上新台階。1995年,文化站長何澤鳳被市人事局、文化局評為優秀文化站長,1996年被省委宣傳部、文化廳、財政廳評為全省百強文化站長。

全鎮有皮影隊3個、牌子鑼鼓6套、農民銅管樂隊7個、文化輕騎隊1個,並經常開展活動。黃才畈村農民黃叢武,將打擊樂、二胡、嗩吶固定在器樂架上,表演時自唱自奏,形成一人一台戲,既熱鬧、方便,又生動。他在省、市、縣多家電視台進行過專題表演和接受採訪,每年均在全縣各地演出200餘場次。在紅安境內他已形成「黃叢武文藝輕騎隊」文化品牌。

豐富的文化生活培養和鍛煉了當地農民,已有李氏畈村陳邦友、楊德李等一批青年農民,闖進武漢創建印刷包裝公司、武漢圖書大世界,從事文化產業的開發和經營,並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教育教研

全鎮現有直屬中學、小學各一所,村級小學15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鎮直幼兒園1所,在校學生5400人,其中中學生2400人,小學生3000人。

鎮中學校現有校園面積44100平方米,校舍面積15900平方米,教職工98人,現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00人。學校教學設施齊備,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閱覽室、文體器材保管室配備齊全,現代遠程教育中心已建立,正在發揮着巨大貢獻的開發教育資源的作用,1萬噸電子圖書即將安裝,學校正朝着規範化,適應未來教育發展需要的方向邁步。

鎮直小學校園總面積1343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50平方米。現有1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821人,教職工38人。學校教學設施齊全,管理規範,是全鎮教學教研的中心。

視頻

紅安縣上新集鎮余家崗村榮獲「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