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曾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曾村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群山之中,位於泉州台商投資區洛陽鎮北部偏東,北與黃塘鎮後西村交界,四面環山,林蔭蔽道,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宜人,是一個以傳統種植業、養殖業、採礦業為主的農業生態村。[1]

中文名稱:上曾村

外文名稱:Shangzeng Village

行政區類別:建制村

所屬地區:福建泉州台商投資區

下轄地區:上曾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

政府駐地:上曾村委會

電話區號:(+86)0595

郵政區碼:362121

地理位置:福建省東南沿海

面 積約:2.66平方公里

人 口1500多人

方 言:閩南語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青山綠水

機 場:晉江機場

火車站:惠安站

車牌代碼:閩C

行政區劃代碼:350521104224

地理區位

上曾村位於福建省惠安縣洛陽鎮北部偏東,北接黃塘鎮後西村,南連本鎮上田村,西鄰本鎮群山村,西南毗鄰本鎮西塘村,東與黃塘鎮碧嶺村接壤,東南毗鄰梅嶺村,是洛陽鎮平均海拔最高的建制村。主體介於東經118゜70ˊ~118゜72ˊ、北緯24゜97ˊ~24゜99ˊ之間。

地名由來

古時,王氏村民遷居於此,建居於群山緩坡台地,因此處樹林茂盛,風景崢嶸,故取名「象崢」,後因方言而諧稱「上曾」,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元明時期屬惠安縣行滿鄉民安里十九都,清時屬十九都上田鋪。民國時期屬洛陽鎮安峰保。1949年冬起屬第六區(洛陽)安峰鄉,1952年6月改為第八區安峰鄉。1956年5月起屬東園區雲山鄉。1958年5月起屬上遊人民公社。1961年9月起屬洛陽人民公社上曾大隊。1985年1月改為上曾村民委員會。

土地面積

區域面積約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0多畝。

人口概況

全村總戶數近400戶,人口1500多人,村民以王姓為主,絕大多數為漢族。

行政隸屬

原隸屬福建省惠安縣洛陽鎮後在2010年6月起由泉州台商投資區管理,下轄一個上曾自然村,設有10個村民小組。

地形地貌

地貌以低丘陵地為主,間以平緩的台地,村居、田地依山就勢,因地制宜,居于山間平地和緩坡處。

氣候特徵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熱同期,基本無霜,夏秋兩季有颱風,多發於5~10月份。

交通運輸

村主幹道路已基本實現硬化、亮化,通村公路連接國道324線,距離國道324線近3公里路程,距離鎮區4.6公里路程,距離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線惠安南互通口7.9公里路程。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線(泉州市環城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貫穿村域西部。

物產經濟

村域經濟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採礦業為主,有很多村民外出務工、經商。農作物種類主要有水稻、甘薯、花生、蔬菜及龍眼等水果,擁有豐富的林果資源和礦產資源,還有上千畝的山地可供發展現代高優農業。

資源優勢

農林資源。山地多,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山上遍布馬尾松、相思樹、龍眼樹等林木,地下水源充足,無污染,具備發展綠色循環現代農業的資源優勢。水、空氣和土壤等環境條件,適宜採用現代山地農業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現代高優農業,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畜牧養殖所產生的糞肥,可為作物種植提供肥料,使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高效利用融為一體,形成畜牧產品用於作物種植,作物種植支持畜牧養殖的可持續生態農業。

礦產資源。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蛭石及鉀長石、鈉長石等非金屬礦藏,還有探明儲量60萬噸以上的熱液型石英。蛭石具有天然、無毒、在高溫作用下會膨脹等特徵,可用作建築材料、吸附劑、防火絕緣材料、機械潤滑劑、土壤改良劑等。鉀長石可廣泛應用於陶瓷坯料、陶瓷釉料、玻璃、電瓷、研磨材料等工業部門及制鉀肥用。鈉長石主要用於製造陶瓷、肥皂、瓷磚、地板磚、玻璃、磨料磨具等。

青山疊翠

石英則廣泛用於玻璃、鑄造、陶瓷及耐火材料、冶金、建築、化工、塑料、橡膠、磨料等工業部門。

天然氧吧。青山疊翠,樹木蔥綠,四季常青,山體植被覆蓋率高,氣候溫和怡人,具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等特點。村域及周邊地區無工業污染,水質純淨,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豐富。四處田園風光,遠離城市喧囂,充盈着寧靜、清冽、平實的氛圍,實屬消閒避暑之勝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