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柏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柏鎮位於德清縣西南部南,與餘杭市彭公鄉接壤,東北部與本縣三合、武康毗鄰,鎮西南部群山起伏,竹木茂密,東北部為平原水網地帶,魚塘星羅棋布,稻田飄香,宣杭鐵路、104國道穿境南北,可謂"魚米之鄉,山貨盛產之地"。1999年,併入武康鎮;2016年1月,撤銷武康鎮建制,增設武康街道、舞陽街道,原上柏鎮集鎮在上柏村,範圍屬舞陽街道。[1]

建置沿革

明嘉靖《武康縣誌》記載:"上柏埠在縣南一十八里,柏山之上游,故名"。1949年後上柏設區,1953年撤區並為上柏、山民兩鄉,1958年10月上柏、山民兩鄉合併成立上柏公社,1983年10改公社為鄉,1987年撤鄉建鎮。

歷史故事

1980年10月,上柏自來水廠首期工程通水。1987年,世界銀行無息貸款擴建水廠二期工程。1989年10月,橫跨宣杭鐵路貫通集鎮與104國道的上柏立交橋建成。1990年後,相繼建成上柏元筍、茶葉、農貿、化纖、竹木、禽類6大市場。1990年10月,政府辦公大樓在振興街落成,駐地各行政企事業單位相繼搬遷振街辦公。1993年,上柏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8月,1000門程控電話開通。1996年底,全面完成鎮24家集體企業轉制工作。1997年10月,鎮實現村村通電話。

改善教育

1998年投入200萬元建造了占地近20畝、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鎮中學教學綜合樓,為爭創市級教育強鎮打下堅實的基礎。

民生工程

為改善對外投資環境,美化新集鎮,1998年投入12萬元,在集鎮街道安裝路燈,實現鎮區亮化工程。

1998年鎮投資60萬元完成鎮區相溪港3.6公里河道疏浚工程,確保了水路運輸的暢通,提高了抗洪排澇能力。

為加快上柏元筍之鄉的發展步伐,擴大上柏元筍的知名度,1998年鎮投資140萬元擴建占地近20畝的全國最大的元筍交易市場。[2]

當地

一方特產--上柏早元筍

早元筍始於初春,生長旺季在清明前後,是筍中珍品。據專家化驗,早元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磷、鐵、鈣、鎂等十二種微量元素和十六種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1984年始,上柏農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早元筍經濟,1998年早元筍面積達到2.1萬畝,產值4500萬元,已成為上柏農民一項主要經濟收入。由於土壤適宜,上柏早元筍以粗壯肉厚、白嫩鮮美、清香爽口而盛名於江、浙、滬,享有元筍之鄉美稱。

一方名村--農林村

農林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村,山林資源十分豐富,從1988年開始,村里就立足資源優勢,向荒山要效益,先後開發杉木林基地540畝,早元筍基地850畝,使荒山變成綠色銀行,199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71.35萬元,人均3700元。村集體收入14萬元,成為當地的富裕村。1995年以來村先後投資60萬元改建了村校、改造了村三相電線路和加固了村級水庫。投資70萬元的3.7公里村級柏油路面公路也在建設中。近年來,村支書費來慶被授予縣級優秀共產黨員,村主任胡松林被授予市優秀農業企業家、縣勞動模範。

一方聞人--馬福建

馬福建,太平村農民,靠做海產品批發

致富,1997年他出資一萬元在本

村設立"孝敬父母獎",1998年又投資50萬元,在武康創辦湖州市第一家民辦敬老院,他的這些舉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縣、市、省各級新聞媒體、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社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均予以肯定報道。馬福建本人也成了群眾眼裡真正的"孝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