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全蛋薩其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全蛋薩其馬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以雞蛋代水和面,在於增加營養成分,提高疏鬆程度,改善色澤。全蛋薩其馬原料主要以鮮雞蛋、花生油、椰絲為主,

工藝上要求製作精細,如擀皮掌握麵團的軟硬度,並考慮撒粉,防止麵皮的粘連和起筋;熬糖漿根據天氣控制老嫩程度,

過老影響色澤,過嫩影響成型;成型注意粘合、壓實,防止鬆散、空餡等。熬糖漿根據天氣控制老嫩程度,

過老影響色澤,過嫩影響成型;成型注意粘合、壓實,防止鬆散、空餡等。

中文名上海全蛋薩其馬

分 類小點

口 味甜主要食材雞蛋

簡介

原名是薩其馬,是滿族的一種食物,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將麵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

薩其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燕京歲時記》中寫道:「薩其馬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薩其馬是當時重要的小吃。據《光緒順天府志》記載「賽利馬為喇嘛點心,今市肆為之,用面雜以果品,和糖及豬油蒸成,味極美。」道光二十八

年的《馬神廟糖餅行行規碑》也寫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張,凡冠婚喪祭而不可無」。當年北新橋的泰華齋餑餑鋪的薩其馬奶油味最重,

它北鄰皇家寺廟雍和宮,那裡的喇嘛僧眾是泰華齋的第一主顧,作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正明齋製作的最為有名。永興齋製作的薩其馬也有不錯的口碑。

薩其馬以其鬆軟香甜、入口即化的優點,贏得人們的喜愛。滿洲入關後,薩其馬在北京開始流行,時至今日,薩其馬作為滿族餑餑的美味,已經從北方傳遍了全中國。

但當中熱量較高(脂肪含量約54%或一件約200卡路里)。縱然薩其馬味美可口,但仍應儘量少吃而為健康着想。

在香港,人們慣稱薩其馬為「馬仔」。由於賽馬賭博俗稱「賭馬仔」,因而有港人迷信指吃了薩其馬後,便可在賽馬賭博中獲勝。

滿族風味糕點「薩其瑪」名稱的由來有一段歷史原因。這一詞,最早見於清乾隆三十六年大學士傅恆等編的《御製增訂清文鑒》一書。製作薩其瑪

的最後兩道工序是:切成方塊,隨後碼起來。「切」滿語為薩其非,「碼」,滿語為瑪拉木壁。「薩其瑪」便是這兩詞的縮寫。清王朝建立後,滿族民眾

入關,滿漢雜居,生活習俗,語言詞彙交流融合。薩其瑪作為一種民族風味食品,也被漢族人民接受。薩其瑪的名字也成了兩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名稱。

演變

舊時薩其馬的製作方法有記載於《燕京歲時記》:「薩其馬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進,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指出了古時候薩其馬由冰糖、奶油、白麵粉等製作成;當中「餑餑」是北平方言,意指糕點或饅頭之類的食品。王世襄先生說,「據元白尊兄(啟功教授)見教:《清文鑒》有此名物,

釋為「狗奶子糖蘸」。薩其馬用雞蛋、油脂和麵粉,細切後油炸,再用飴糖、蜂蜜攪拌沁透,故曰『糖蘸』。

時至今日,薩其馬的製作方法已被改良:大約由雞蛋加入麵粉製成麵條狀再下,再由白糖、蜂蜜、奶油等製成糖漿後與炸好的麵條混合,待乾而成。 以雞蛋為主要原料,

的方形甜點心。有時也寫成「沙其馬」、「薩其馬」或「薩齊馬」(「馬」字亦作「瑪」)等。

原來滿洲有一種野生漿果,以形似狗奶子得名,最初即用它作薩其馬的果料。入關以後,逐漸被葡萄乾、芝麻、山楂糕、青梅、瓜子仁、棗等所取代,而狗奶子也鮮為人知了。」(詳見《餑餑鋪與薩其馬》一文)

原料

精麵粉、乾麵、雞蛋花、蜂蜜、生油、白砂糖、金糕、飴糖、葡萄乾、青梅、瓜仁、芝麻仁、桂花

製作

雞蛋加水攪打均勻,加入麵粉,揉成麵團。麵團靜置半小時後,用刀切成薄片,再切成小細條,篩掉浮面 。

花生油燒至120℃,放入細條面,炸至黃白色時撈出瀝淨油。

將砂糖和水放入鍋中燒開,加入飴糖、蜂蜜和桂花熬製到117℃左右,可用手指拔出單絲即可。

將炸好的細條面拌上一層糖漿;框內鋪上一層芝麻仁,將麵條倒入木框鋪平,撒上一些果料,然後用刀切成型,晾涼即成。

鍋內花生油用微火燒至八成熱,將卷圈下入油鍋中炸約1分鐘,待其呈金紅色時撈出即成。

不同製法

家庭自製 材料:高筋麵粉 200克 / 發酵粉 1小勺/ 雞蛋 3個/ 水 20cc左右/

糖水材料:砂糖 150克/ 麥芽糖 150克/ 蜂蜜 15克 / 水 40cc 左右/

其他: 葡萄乾等

做法

1。將麵粉 發酵粉 雞蛋加水混合攪拌 然後在案板上揉成麵團 醒10分 撒上麵粉防粘 用擀麵杖擀成麵皮 向中心摺疊(折成4折)用刀切成細麵條狀

再加麵粉將麵條播散 然後放入油鍋炸(中火) 建議多炸一會會更脆 炸好後撈起瀝油 待用;

2。將糖水材料放入鍋里用中火熬 直至可以拉出絲來為止;

3。將炸好的麵條放入熬好的糖水裡攪拌 同時加入葡萄乾等 攪拌均勻之後 放入塗過油的盤子裡 用手壓緊壓平 完全冷卻後 切塊裝盤即可。

注意事項

1.麵條粗細要均勻一致,防止油炸時發生生、糊現象。

2.化學烯、桂花不宜投放過早,防止糖漿變色。

3.掛漿時的溫度應恆溫。

4.刀口要切齊。

京菜原料

富強粉21斤,雞蛋14斤,油20斤,白砂糖21斤,飴糖26斤,蜂蜜6斤,青梅1.5斤,瓜子仁0.3斤,金糕2斤,葡萄乾1斤,桂花1斤,麻仁5斤,乾麵或澱粉4斤。

製作過程

制胚:將雞蛋打發,與麵粉等原料拌勻,搓柔,稍加澱粉防粘,和成麵團後,擀薄,切成麵條;

炸:將麵條生胚入熱油鍋炸至完全松發為圓絲狀、呈均勻的乳黃色時,即撈出待用;

上糖:砂糖加水下鍋煎熬,糖沸後約五分鐘投入飴糖,再熬至具有一定粘度即可;

成型:糖漿熬好後,將糖鍋移離火爐,把半成品的胚料投入鍋內,充分拌勻,然後倒入面積較大的木框內,

壓實,使其互相粘結,待冷卻後,切成2寸正方形糕塊即可。

食品特色

口感綿甜鬆軟,色澤金黃,甜而不膩,入口即化,味道香濃…[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