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天馬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市天馬山,人文歷史悠久,為松郡九峰中第八山。位於上海佘山西南10公里,距松江區府11公里。主峰海拔98.2餘米,山勢巍峨險峻陡峭,境內森林繁茂,為上海路上海拔最高地點,也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有南北兩峰,形如天馬,故名。黑松、油桐、毛竹等鬱郁成林。

相傳春秋吳國干將鑄劍於此。據元代楊維楨《干山志》中記:「世傳夫差冢干將其山」。又據舊《圖經》記,有干姓者居此;《圓智寺記》中也謂山後皆干姓所有,故名干山。三高士墓也坐落於此,三墓毗連,東南為楊維楨墓,西邊為陸居仁墓,北邊為錢唯善。明初松江府知府何賜為之立碑,明萬曆12年(公元1584年),華亭知縣陳秉浩為之封土修墓,並立「三高士碑」。寂寂干山麓,蕭蕭高士墳。肖風吹綠竹,峻節媲三君。天馬山是滬上少為人知的佛道並存的名山勝地。[1]

中文名: 天馬山

外文名: TianMa Mountains

地理位置: 上海市松江區境內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10 元

占地面積: 44.47 公頃

著名景點:三高士墓、看劍亭、餐霞館、八仙坡、留雲壁、二陸草堂、半珠庵、香岩精舍、雙松台、濯月泉、上清泉、圓智教寺、上峰寺、朝真道院、玉皇殿、東嶽行宮、護珠塔、太虛樓

別 名: 干山

教 派: 道教正一派

機 場: 虹橋機場

火車站: 松江火車站

建議遊玩時長 :半天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景色不同,春秋為佳

此間土地 : 仁智文華四明鎮位真宮福德正神

此間山神: 奉訓抱遺紫暘威靈猛烈將軍神主

歷史文化

在山東麓有三高士墓,山南麓有二陸草堂、上峰寺、圓智教寺、八仙坡、萬松園、南園,山中峰有上清泉、朝真道院、東嶽行宮、護珠塔、中峰寺、玉皇殿、餐霞館、來鶴軒、留雲壁,山西麓有半珠庵、濂池、竹溪精舍、小孤山園等。天馬山歷代名人輩出,這裡既是宋代望族周氏祖地,周氏兄弟周鏞、周鎬藏書之所,元代宣撫使周顯故居,也是晉代文學巨子陸機、陸雲兄弟讀書處,元代著名文人楊維楨、錢惟善、陸居仁隱居之地。在古時,天馬山山還是聞名江南的名山之一,僅山上百年以上古樹名木就多達數百棵,四周分布着眾多道觀寺廟,如朝真道院、東嶽行宮、圓智教寺等,是宗教活動盛行的地區。明清之際,天馬山林木翳然。

地理位置

天馬山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境內,距佘山西南10公里,松江區11公里。原名干山,相傳春秋吳干將鑄劍於此而得名。據元代楊維楨《干山志》中記:「世傳夫差冢干將其山」。又據舊《圖經》記,有干姓者居此;《圓智寺記》中也謂山後皆干姓所有,故名干山。天馬山山勢陡峭,山體脊線近東西方向,山有兩峰,狀如行空天馬,首昂脊弓,故名。

天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上海陸上海拔最高點),周圍2.5公里,山地面積1800畝。

天馬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舊時為道教勝地,山上多琳宮梵宇。每逢陽春三月,松郡鄉民,詣山禮於中峰東嶽祠,香火特盛,故俗稱「燒香山」。

天馬山現如今也是上海越野跑步者的鐘愛之地,在海拔普遍偏低的上海地區,天馬山給越野訓練提供了良好的場地。2014年12月6號,松江的跑步愛好者和玩麼野俱樂部一起組織了第一屆 天馬山爬坡大賽,非常成功。

自然資源

天馬山的藥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藥中,天馬山就有167多種。據1990年藥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藥材217種。因此,天馬山(松郡九峰)有「天然藥庫」之稱。藥用植物有曼陀羅、靈芝、玉簪、龍葵、何首烏、龍鬚草、丹參等名貴藥材。舊時在山中還能常見梅花鹿、虎、獐、豺、金錢豹、麂子、野豬等。

地理環境

位置

天馬山位於上海松江西北境內,是海上名山「松郡九峰」之一,方圓萬頃。天馬山東接辰山,西靠小崑山和青浦練塘古鎮,南依歷史名城浙江省嘉興市,北臨崧澤古文化遺址。

地質地貌

天馬山地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河口濱海平原,周邊高峰林立。天馬山山勢陡峻,山體脊線近東西方向,長約0.8公里,南北山體寬約1公里。南坡陡,常出現峭壁;北坡緩而長,山形不對稱。由中生代熔岩與火山碎屑岩構成,局部有粗面流紋岩、英安流紋岩、粗面流紋質熔結凝灰岩、流紋質(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紋質玻屑凝灰岩。明清之際,天馬山林木翳然,黑松、油桐、毛竹、廣竹、等蔚然成林,長勢旺盛。

氣候

天馬山屬北亞熱帶季風區域,受冷暖空氣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冬季盛行西北風,受大陸風侵襲,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盛行東南風,受來自海洋風控制,天氣炎熱多雨;春秋季為冬夏季風交替時期,常形成冷暖乾濕多變等不穩定天氣,又由於冬夏季風強弱和進退遲早不一,造成年際變化上的差異。

植被

天馬山原生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合林,次生林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主要有水杉、柳杉、黑松、香樟、白榆、櫸、槭、懸鈴木、青楓、梧桐、女貞、毛竹、蔑竹、棕櫚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