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上海市楊浦區天主教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上海市楊浦區天主教在明末清初有天主教傳教士在浦東傳教。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後,意籍羅伯濟主教坐堂金家巷。後在浦東其昌棧附近建立網尖天主堂,作為主教公所。浦西最早的天主教堂是道光二十九年建立的殷行天主堂。清咸豐元年(1851年)至咸豐十一年,又先後建有傅家玫瑰堂、蔡家聖母領報堂。同治年間(1852~1874年)徐光啟的一支後裔,為避戰亂,從徐家匯遷到區境控江路,聚居成徐家宅,建立曉星堂。光緒十六年(1890年),上海織布局在楊樹浦路建成,由於該廠經理是天主教徒,吸收不少教徒做工,並在廠區建立亞納堂。民國時期,天主教續有發展。原有的傅家、蔡家、曉星等堂,分別擴建成西式教堂。民國12年(1923年),公教進行會會長陸伯鴻在杭州路創建聖心醫院,為教徒員工在院內專設了聖心堂。民國17年,法籍耶穌會士崔頤才在惠民路建立和平之後堂。民國22年,鮑斯高慈幼分會在杭州路創辦斯高工藝學校,為教徒師生專設了鮑斯高堂,同時對外開放。

百年來,區境的天主教堂時有消長。光緒十九年(1893年)10月,上海織布局毀於火,亞納堂同遭火燼。民國26年八一三事變,殷行天主堂毀於侵華日軍炮火。其他天主教堂相繼從原有的中式平房,改建成西式教堂。教徒職業也從農民、漁民,逐步轉為產業工人為主。天主教辦的教會事業相應發展,耶穌會辦有曉星、友善、正信、經言等小學;拯亡會辦有聯誼小學、啟明女學;公教進行會委託方濟各會修女辦有聖心醫院,耶穌孝女會修女辦有和平施診所。

建國後,教會辦的學校、醫院,按照「宗教與教育、衛生事業分開」的政策,從1951年起先後移交給教育、衛生部門。聖心堂因接辦聖心醫院,於1956年閉堂。蔡家聖母領報堂、鮑斯高堂也因教徒日趨減少,先後於1958年、1960年閉堂。曉星堂址於1960年4月由上海電焊機廠征地建廠。傅家玫瑰堂、和平之後堂,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停止宗教活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政府重申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的政策。

在上海教區和區宗教部門的幫助下,傅家玫瑰堂於1983年10月9日復堂。和平之後堂由於年久失修,拆除重建,1990年9月落成,11月25日復堂。

目錄

天主教

天主教[1]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稱公教,自明朝時就沿用的名稱「天主教」,已成為正式的中文代名詞。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會之中,羅馬公教會[2]羅馬天主教會)的會眾最為龐大,全世界人數有11.3億,占世界總人口17%,因此「公教會」(天主教會)一詞往往指的是「與羅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會」,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會中最為龐大的教會。

參考文獻

  1.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
  2. 耶穌創立了羅馬天主教會(聖而公教會),新浪博客,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