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耶穌聖心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耶穌聖心堂始建於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

教堂簡介

先是在清朝咸豐六年(一八五六年)法籍神父費致和來川沙城廂鎮,購得財神廟地基,擬建造天主堂,因故未成。後由繼任的法籍神父康治泰興工建成,定名為耶穌主心堂(見川沙廳志)。

之後,教徒日益眾多,本堂朱西滿神父捐贈經費白銀萬餘兩作擴充教堂之資,(一九零七年)由繼任法籍能神父經營建築,至宣統二年(一九一零年)改建落成。

以後一段時間裡,川沙境內天主教發展迅速,原主心堂又嫌狹窄,凡逢大瞻禮日聖堂又難以容納眾多教友。川沙本堂神父黃重裳的親戚,海門郁蘭生先生,發願獨資改建大堂,於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四行奠基禮,工程迅速,當年冬季竣工,十二月十日舉行落成禮,並改名為『耶穌聖心堂』,是日參加的教友來自四方,極一時之盛。

聖心堂建築極為宏麗,上下二層,堂內玻璃畫有人物、花卉、文字均向上海土山灣工藝學校定燒,苦路像十四處,祭壇三座,亦是該校定製,精工細雕,極為華麗。正壇供奉耶穌聖心像,高八尺余,披露赤心,拓開兩手,表示慈祥凱悌,胞與為懷之意。左右祭壇分供聖母、若瑟,手抱耶穌像二尊,均購自法國。

地面悉鋪並花磁磚,為上海教堂所獨一。堂前鐘樓一座,懸大小銅鐘三隻,逢瞻禮之日,鐘聲嘹亮,聲聞數里,十分悅耳。整個工程,耗銀三萬餘兩(見民國川沙縣誌、主心堂落成紀略)。

天主堂占地總面積(包括空地)五零四零M2,大堂一座占五七五·四九M2,有三上三下樓房一幢,為神父用房,另有平房四間,共占四八八·六M2,路南原有主心堂小堂一座占一六二·七五M2。

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間,天主堂內部設施遭到破壞,聖堂、附屋均被占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遵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規定,在政府的關懷支持下,歸還了被占用的聖堂及附屋三間,經過維修,於一九八二聖誕節重新向社會開放,恢復了宗教活動。

當時,天主教上海教區李思德助理主教、金魯賢助理主教、市教務委員會副主任連國邦神父,佘山修院教務主任姚景星神父、蔡良申神父、葉廉清神父、張光復神父等都曾在城廂鎮聖心堂舉行過盛大的宗教儀式活動。

在上海教區和本堂神父的關心下,經過幾次維修,聖堂面貌煥然一新,該堂曾由李光啟神父、李永傑神父、陳增奇神父出任本堂神父,現任本堂為解建明神父。

主教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級聖職人員職稱,為天主教[1]、東正教與聖公會採用,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2]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即是借着聖靈/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繼續實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學生年齡介於30歲-60歲之間,來自不同背景,各行各業,如:法律、商業、醫藥、金融、銷售、軍隊、社會工作、教育及其他行業。學院課程還對全職神職人員代表開放。

參考文獻

  1.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
  2. 中國天主教負責人就祝聖主教發表談話,光明網,200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