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街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西北部,東臨茶亭河;西至斗池路與工業路交叉處;南至工業路;北達東西河、斗池路與鼓樓區接壤。面積2.65平方千米,人口73010人(2010年)。轄7個社區。[1]

中文名: 上海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福州市台江區

面 積: 2.65 km²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區碼: 350004

人口數量: 73010人(2010年)

車牌代碼: 閩A

氣 溫: 24—32℃

街道簡介

1987年從茶亭街道分出設上海新村街道,1997年更名為上海街道。上海街道總面積覆蓋範圍為2.65平方千米,人口約73010人(2010年),位於台江區西北部,東臨茶亭河;西至斗池路與工業路交叉處;南至工業路;北達東西河、斗池路與鼓樓區接壤。

茶亭街道下轄7個社區:交通社區、牡丹社區、河上社區、西洋社區、萬象社區、鳳凰社區、上海新苑社區。轄區內有十五中分校、三十六中這兩所中學,學區氛圍濃厚。

教育系列

上海街道計生辦與博美詩邦幼兒園聯合舉辦了一場「加強感覺統合訓練提升學習能力」的嬰幼兒早期教育專題講座。 此次講座專門邀請了早教中心的蘭教授為大家主講,講座以生動的實例、清晰的表述使大家明確:在嬰幼兒在早期,情感的滿足和發展尤為重要;同時以養為主,教養融合,是進行嬰幼兒教養活動時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準則;在順應發展與推動發展上我們強調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正確對待嬰幼兒出現的在語言、情感、認知等方面的差異,促進嬰幼兒生理、心理的和諧發展。

上海街道計生辦與貝樂兔子早教中心聯合舉辦一場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展示會,並邀請轄區0—3歲寶寶的家長前來參觀。此次展示會旨在提升我街0-3歲兒童的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水平,促進兒童早期身心健康成長為根本目的,推動我街人口早教工作順利開展。

名稱來源

1958年上海職工支援福州工業建設,協助開辦福州搪瓷廠、保溫瓶廠等,當時在轄區內曾建10座簡易木結構雙層房屋供上海職工居住,被周圍居民稱為「上海新村」,街道成立時遂以「上海新村」命名。

新中國成立前,上海新村地區一片田地,魚池、村舍、小屋散布其中。工業路一帶舊稱「十八洋路」(「十八洋路」指長汀洋、坡尾洋、江墘洋、浦東洋、浦西洋、荷澤洋、雙浦洋、斗池洋、西洋、加洋、上河洋、下河洋、洋柄洋、幫邊洋、安淡洋、浦尾洋、水松洋、金壋洋。),地勢低,每年洪水數次淹沒,農業收成少,居民過着窮苦的生活,有歌謠曰:「水淹十八洋,餓死爹和娘,早冬(早稻)沒收成,糠菜半年糧。」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閩江下游防洪工程建成,水患排除。福州市、台江區人民政府對上海新村地區進行有計劃的開發,鋪路、造橋、建工廠、蓋新村,使其形成萬人新村區、新興工業區。現轄區內建有新村樓院461座。主要道路有工業路、白馬路、交通路、西洋路、斗池路。工業路、白馬路,在上海新村街道境內分別長1698米和1388米,寬34~40米和26米,為工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屬企業單位有省電子計算機廠、省汽車運輸公司等33家,事業單位有省公路管理局、市電子工業局等15家;醫院有省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及所屬口腔醫院、市公交職工醫院、上海新村衛生院等7家;文化娛樂場所有省汽車修理廠交通俱樂部、省醫學院俱樂部、省交通廳禮堂、市電影公司4家;學校有省醫學院、市工人業餘大學、市文教職業學校、福州二十三中、台江區第三中學、交通路小學、工業路小學、鳳樂小學等;幼兒園有省化工機械廠幼兒園、市文教職業學校幼兒園、區實驗幼兒園、鳳樂幼兒園、鳳凰幼兒園、上海新村蓓蕾幼兒園(個體)等;託兒所有市實驗託兒所以及各廠辦託兒所。此外,還有商店、銀行、郵電所等,居民生活方便。

街道辦事處成立以來,積極發展經濟,興辦街道工廠5家、居委會工業場、組6家。工業經營部13家、商業企業15家。1990年街道工業產值323.11萬元,利潤6.6萬元;居委會工業產值64.56萬元;商業營業額62萬元,利潤0.83萬元。1987~1990年安置待業人員1189人。

同時,街道辦事處注重抓好環保、環衛、綠化、街巷建設工作。環保工作本着「誰排污,誰治理」的原則,轄區企業工廠所排放的「三廢」均自行治理,辦事處同有鍋、窯爐的工廠簽訂環保公約,定期請福州市環境保護監測站進行測定。1990年街道被評為福州市級工業煙塵控制街道。環衛工作實行聯戶三包、三級保潔、垃圾代倒代運等辦法,並建造自動化集裝箱垃圾轉運場,日吞吐量60噸;轄內大慶河、白馬河、東西河等河道配備專職管理員、打撈員,維護河道清潔;創「慶城式」居民委員會的有上海一、上海三、上海四、上海五4個居民委員會,評為福州市文明新村居民委員會的有上海一、上海三、上海四、上海五、迎春、丹桂、鳳凰一、鳳凰二8個居民委員會,街道從1987~1990年連續4次獲得榕城「環衛杯」。1987~1990年,全街道增加綠化面積49325平方米,1988~1990年均被評為台江區綠化先進單位。街道採用民辦公助的形式,投資13萬元,改造小街巷11條,面積4771平方米,使原來凹凸不平的土路變成平坦的水泥路。街道集資310萬元,改造上海新村16、18、19座危房,面積7600平方米,其中安排商業網點330平方米,改善居民居住條件137戶。1989年、1990年街道被評為福州市城市管理先進單位。

街道辦事處加強對新村樓院管理和安全防範工作,全街道新村樓院461座,設自行車代管站、治安崗28處,採取以「公寓式」為主的各種形式防範措施,現有「公寓式」管理樓院155座;巡邏式、樓長式、加固式、值班式等防範管理樓院283座,共占樓院總數的95%。 街道司法辦1989年以來,調解各類糾紛352件,調解率達96%;還利用廣播、牆報、文藝演出等開展普法教育。從1987~1990年共評出五好家庭3765戶,文明樓院161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