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清寶鼎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清寶鼎詩》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上清寶鼎詩》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

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餘論》,後見《王直方詩話》)。現在通行的《李白集》中,一般在集後《詩文拾遺》或《集外詩文》中皆以宋代黃伯思《東觀餘論》所記為據,錄有《上清寶鼎詩》一首,作為李白之佚詩.對於此詩之真偽,除了王琦曾疑為"乩仙之筆"或"好事者為之"外,後世皆未作深入討論,而往往只是因襲王說.實際上,不僅《東觀餘論》所記是錯誤的,王琦所疑也是沒有根據的.這首詩在蘇軾詩集中,以《李白謫仙詩》為題,人或疑為蘇軾所作。

蘇軾集中《李白謫仙詩》有"我居青空里,君隱紅埃中"一首,行文判若雲泥,恐非一人所為。考蘇軾五古,風格與李白相差甚大,蘇詩五古好逞其才學,李詩五古則純任自然,蘇以意趣,李以神氣。這兩首詩無疑非蘇軾所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上清寶鼎詩》[1]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上清寶鼎詩》

其一


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尋絲得雙鯉,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勢如飛翔。

歸來問天老,奧義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靈文爛煌煌。

咽服十二環,奄見仙人房。

暮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

龍子善變化,化作梅花妝。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勸我穿絳縷,系作裙間襠。

挹子以攜去,談笑聞遺香。

其二

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

只知雨露貪,不聞零落近。

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靄朝霞,縹緲山下村。

既死明月魄,無復玻璃魂。

念此一脫灑,長嘯祭崑崙。

醉著鸞皇衣,星斗俯可捫。

附:李白謫仙詩

宋·蘇軾

我居青空里,君隱紅埃中。

聲形不相吊,心事難形容。

欲乘明月光,訪君開素懷。

天杯飲清露,展翼登蓬萊。

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對面一笑語,共躡金鰲頭。

絳宮樓闕百千仞,霞衣誰與雲煙浮。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