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清灣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清灣天主堂位於肇慶市高要區南岸街道西江南岸上清灣村。該村背山面水,依山勢而建,地理位置優越,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肇慶市城區隔江相望,往東幾百米就是西江大橋,東有沿江路與高要城區相連。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小村莊,裡面卻暗藏春色,在村子前面西江邊建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天主堂。

教堂歷史

1864年,法籍傳教士黎神父在肇慶城內首建「道源齋」傳教。1865年,再在上青灣建立天主教堂。這個早期的天主教堂為晚清中西合璧建築風格樓房,坐東向西,磚木結構,木構件為仿羅馬拱廊式樣,教堂附設有圖書館,即現在村內48號、49號房舍。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法籍黎神父在上清灣村東籌建中西結合新教堂,占地面積225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

教堂頂端左右,各開一掛鍾窗,右掛大鐘,左掛小鍾,匾上開一圓窗,窗上為三角尖頂,尖角上安放一個大型十字架。該天主堂五進深,三開門,頭進為兩層,二層為唱經樓,三進左右各一橫門,每進均有圓拱。該教堂也經歷洪水衝擊、浸泡,八九年前進行重建等修復工作。

教堂現況

天主堂就建在西江邊,視野開闊,對岸風景一覽無餘。教堂是紅磚、白色尖頂,幾扇小彩色玻璃拱窗,小拱門前有幾級階梯,兩根白色的方柱連接着白色的尖頂門檐。其實,整個教堂最惹人注目的是那個十字架,這是它身份的標誌。教堂不遠處還有一棵大榕樹,附近有之前的舊教堂,還有神父居住的地方。現在這個教堂已經作為文物單位來保護,周圍建有欄杆,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通過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聖經故事,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而花窗玻璃在建築學上則有牆的作用[1],起到部分的支撐作用。如果是天主教哥特式教堂,則位於主,副入口上的圓形玻璃窗,稱為玫瑰窗;細長的玻璃窗稱為柳葉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曼式建築[2]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

教堂大都有些昏暗,多數是用燭火照明,現在也用電燈了,有很多還是做成蠟燭的模樣。主要的採光還是靠窗戶,外面的陽光透過花窗照進來,光的反差會很大,所以昏暗中看這些玻璃窗,線條和色彩就更為鮮明。也許這就是設計者的用心所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