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良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良鎮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地處襄垣縣東部,東以仙堂山為界,南與善福鄉、北底鄉接壤,西與王村鎮相連,北和西營鎮、武鄉監章鎮為鄰,鎮人民政府距襄垣縣城約15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172.0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下良鎮戶籍人口為16243人。

1949年,屬襄垣縣第五區;2000年12月,強計鄉併入下良鎮。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下良鎮轄24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下良村西街210號。

截至2019年末,下良鎮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1]

歷史沿革

1949年,屬襄垣縣第五區。

1954年,設下良鄉。

1958年,屬下良鄉。

1959年,屬下良公社。

1984年4月,下良公社改下良鄉。

2000年12月,強計鄉併入下良鎮。

區劃沿革

1958年,下良鄉轄下良、北下良、苗家莊、白楊嶺、梁家莊、水碾、南橋煙、廟煙、土泉、梨樹岩、西故縣東故縣李廟坡曹家坡、下坡、韓家莊、東口、郝村、青南、窯角20個生產大隊。

1959年,下良公社撤銷北下良、下坪、東口、窯角、土泉、廟煙6個生產大隊,增設上良、強計、井背、段堡、和家坡、西邯鄲、紅土坡7個生產大隊,共轄21個生產大隊。

1961年,下良公社撤銷井背、段堡、和家坡、西邯鄲4個生產大隊,增設牛龍咀生產大隊,轄18個生產大隊。

1962年,下良公社增設北下良、南神頭、水碾溝、寨溝4個生產大隊,共轄22個生產大隊。

1984年4月,下良鄉轄下良、北下良、上良、李廟坡、韓莊、曹家坪西故縣、東故縣、南橋院、郝村、青南、梨樹岩、牛龍咀、紅土坡、廟煙、南神頭、水碾、水碾溝、寨溝、白楊嶺、梁家莊22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12月,下良鎮增設段堡、井背、東嶺、圪岔街、肖家垛、強計、寨上、和家坡、河曲、東邯鄲、西邯鄲11個村民委員會,共轄33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下良鎮轄下良、北下良、上良、李廟坡、韓莊、曹家坪、苗家莊、西故縣、東故縣、南橋院、郝村、青南、梨樹岩、牛龍咀、紅土坡、廟煙、南神頭、水碾、水碾溝、寨溝、白楊嶺、梁家莊、段堡、井背、東嶺、圪岔街、肖家垛、強計、寨上、和家坡、河曲、東邯鄲、西邯鄲33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下良鎮轄24個行政村:下良村、上良村、李廟坡村、韓莊村、會曹家坪村、苗家莊村、西故縣村、東故縣村、南橋煙村、郝村村、青南村、紅土坡村、水碾村、水碾溝村、賽溝村、白楊嶺村、梁家莊村、強計村、段堡村、賽上村、和家坡村、東邯鄲村、西邯鄲村、臨漳村; 鎮人民政府駐下良村西街210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下良鎮地處襄垣縣東部,東以仙堂山為界,南與善福鄉、北底鄉接壤,西與王村鎮相連,北和西營鎮、武鄉監章鎮為鄰,鎮人民政府距襄垣縣城約15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172.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良鎮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屬丘陵地區。主要山脈有韓王山,仙堂山。境內最高峰仙堂山位於井背村,海拔1725米;最低點龍風灘位於段堡村,海拔800米。

水文

下良鎮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濁漳河、史水河2條。河流總長度23.6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史水河,從西向東流經境內的東故縣、下良、水碾、長16千米。

自然災害

下良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等。洪澇年均發生0.5次,主要發生在6~8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1年6月7日下午下良全境,降雨量超過50毫米,造成經濟損失25.5萬元。

自然資源

下良鎮境內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鐵、鋁等。2011年,下良鎮農業耕地面積51000畝,人均3.1畝。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森林面積7.6萬畝,林地面積4.8萬畝,林木覆蓋率31.5%。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轄區總人口1633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63人,城鎮化率4.7%。總人口中,男性8595人,占52.6%;女性7735人,占47.4%。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下良鎮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3.2‰。

截至2017年末,下良鎮常住人口為10256人。

截至2019年末,下良鎮戶籍人口為16243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下良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172元。

截至2019年末,下良鎮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農業

2011年,下良鎮農業總產值9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農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3%。糧食作物以玉米、穀物為主。生產糧食18482噸,人均1131.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兔、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000頭,羊飼養量9000隻,兔飼養量5000隻,家禽飼養量2萬羽。生產肉類198.6噸;畜牧業總產值726.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6%。水果種植面積328畝,量16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西瓜、梨、桃、杏。2011年,下良鎮有大型農業機械76台。

工業

2011年,下良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7.5億元,比上年增長40.2%;工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8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356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9億元,比上年增長2.1%。

商貿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有商業網點3個,職工125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7萬元,比上年增長5.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86萬元,比上年增長8.5%。

郵電業

2011年,下良鎮郵政業務收入21.2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63.6萬元。[4]

交通運輸

下良鎮境內有縣鄉級公路8條,總長33.6千米。2011年末,下良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40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7所,在校生650人,專任教師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31人,專任教師2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0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5人,經營管理人才36人,技能人才45人,農村實用人才158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8個,電影院1座,座位400個,年放映電影330場次,觀眾達3萬多人次;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4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5人。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2%。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專業衛生人員11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6人。2011年,下良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000人次,住院手術46台次,出院病人174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則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330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下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1戶,人數121人,支出29.2萬元,比上年增長4.6%,月人均201元,比上年增長3.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5戶,人數825人,支出139.4萬元,比上年增長9.7%,月人均140.8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4人,支出34.04元,比上年增長55.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6人,支出12.54元,比上年增長12.6%;農村醫療救助1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48人次,共支出42.6萬元,比上年增長8.2%;農村臨時救濟78人次,共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5%。[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23千米,投遞點8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5.5萬份、期刊1000冊。固定電話用戶3000,移動電話用戶8000戶。

供電

截至2011年末,下良鎮有鎮區12000千伏變電站2座,主變壓器2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8.2%,供電可靠率992%。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下良鎮因鎮人民政府駐下良村得名。下良村原名良村,戰國時鄭國大將良霄因國亡曾寓宿此地,故而得名。但良村之北的村莊提出良霄的足跡在良村之先,故而也欲定名良村,為了止息爭執,經協商,便冠以方位上、下命名,此地居下,故稱下良。

文物古蹟

下良鎮現存古建築60餘處,古城址3處,古寨址2處,古陶窯5處。仙堂山位於下良鎮界內,太行山西麓,景區面積22平方千米,海拔1100-1750米。居古韓八景之冠。

東晉時期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譯家-法顯(襄垣人)自幼在此修行,設壇講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到印度取經僧人。

仙堂山是集自然風光、佛教文化、人文景觀和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並以獨特風格載入《中國名勝辭典》。此外有代表性的名勝古蹟有:化成寺、天齊廟、龍山寨遺址、上良烈士碑、石雕菩薩像、水碾二仙廟、東邯鄲墓群、桃花庵、曹家坪烈士碑、襄垣縣幹部擴大會議舊址、西故縣烈士紀念碑、子房溝瓷窯址、東故縣遺址、青南關帝廟、潘王墓、栗氏家廟、段堡石龕、劉氏家族墓地、龍天都廟遺址、化岩角山佛教岩畫、苗家莊19號民居等。[6]

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下良鎮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