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發願女修道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發願女修道院( Flemish Buinages)位於比利時,1998年年根據文化遺傳遴選標準C(Ⅱ)(Ⅲ)(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最早的修道院建於西元13世紀。

簡介

1973年,在修道院和女修道院共存的年代裡,人們給予不發願女修道院更多的關注。敏銳的直覺幫助人們認識到這個紀念遺址的價值,並且為恢復其中的一些遺址而積極行動起來。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倖存下來的女修道院數目很少。只有那些有很強的管理能力或者有重要的富人保護的修道院才得以保存下來。聖·艾勒克西亞斯女修道院的環境就很糟糕,而且其中很多房屋幾乎都已經變成了廢墟。它們還有很大的防水問題,所有房屋的屋頂都漏雨。石頭和泥土不僅使行走不可能,而且很讓人不舒服。女修道院的負責人做了一些初始工作,並且動用資金做了大量工作,以便維持該修道院的體面,保證能夠繼續居住下去。在1985年,人們計劃修復女修道院的所有道路。這個計劃所需資金是應該付出的,它將有利於所有的居住者和參觀者。為了實現更多、在財政上支持更大部分的一切修復計劃,在1980年,埃維拉爾德牧師決定與一些朋友聯合起來,其中包括呂克·迪里克先生,組織好第一個女修道院的宗教節日。在他的開幕詞中,牧師埃維拉爾德神父認為它僅次於修道院的原始社會角色。在那些天裡,一些上歲數的寡婦和定居在那兒的婦女一起住在一個和平和寧靜的世界裡。

在這個開幕式上,這個節日的地方特色有點更濃了。節日中出現的所有東西都很小,然而很精緻。如:精美的不發願盛宴,有小市場的聯合啤酒店等等。這些都足以使登德爾蒙德人玩得很開心了。但是,由於這個盛宴在城市外面也很出名,所以住在很遠地方的人們也都趕來了。結果這兒就成了大盛宴。

1982年,民族音樂家雷恩奧特從登德爾蒙德趕來,克萊因·穆齊埃克斯肯從海澤海姆趕來,為這個節日表演了節目。在1984年以後,熱格帕普新奧爾良爵士樂團成為這個盛宴的忠實客人。在1985年,這兒不僅成為一個二手物品和古玩的交易市場,也成為各種偶像的博覽會。到這個宗教節日上參觀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音樂家從四面八方趕來。在1986年,人們還熱情地歡迎霍拉·埃弗羅希姆舞蹈團到此演出。在1987年,戲劇愛好者可以欣賞到真正的中世紀的「四輪馬車劇」,如皇家戲劇團從登德爾蒙德帶過來的的演出劇目「三個心愿」等。卡夫比耶和里奇·西蒙斯在1988年作為特邀客人從英國趕來,祝賀克勒森特市夢想藝術團成立10周年。兩年以後,舞蹈表演藝術團「伊恩卡」成為這個節日的頂峰節目之一。他們許諾還要到這兒來。在1991年,不僅成人喜歡,就連孩子們也很喜歡「塔斯盧特恩斯展覽」。第二年,大量的人涌到這兒,他們成功地見到了維格貝特、弗蘭克·伯延、卡賈·尼恩和喬勒邁爾,這些名人在1995年第二次來到這兒。第16屆節日的時候,居然有兩萬人來參觀。所有的這些工作都是值得獎賞的,很多房屋都已經翻修成令人感覺舒適的生活居室了。每年的女修道院宗教節日都在這兒舉行,聖·艾勒克西亞斯女修道院組織機構每年都要超目標了,到2000年,他們將給登德爾蒙德的人民提供一個完全修復的女修道院。

結構

女修道院一般都有一個用圍牆圈起來的院子,院子內包括很多有陽台的房屋。實際上,這些就是修道院中的嚴格法規所控制的修道士們的起居室。

規矩

不象一般的修女,女修道院中的修女從來不用來世和貧困發誓言。但她們必須要發誓保持純潔,並且只要在女修道院中起居就必須遵從這兒的規矩。但是,如果她們決定要結婚,這是允許的,只是必須馬上離開女修道院。

修道院

修道院其實是基督教早期禁欲主義的產物,那時有些信徒通常會在苦修士或其他聖人居住的房子邊結廬,時刻學習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但這種偏極端的方式並不是所有普通人,乃至信徒所理解,為了免去麻煩,這些苦修士逐漸遠離社區居住。

這些遠離社區的苦修士在一起居住、讀書、禱告,時間長了,這些離群的修士就有了自己的社區,這就是修道院的雛形[1]。很多修道院被擴展成建築群,裡面有圖書館、神學院、食堂、宿舍、醫務室,甚至還有對外開放的教堂、穀倉、鐵匠鋪等輔助設施。但無論怎麼變換,只要被叫做修道院,裡面必然有一個(或幾個)單獨的靜修區域,通常不會對外開放,但修道院的修士後來多數可以選擇出去擔任教堂神父[2]或者講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