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可打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自作者的前一部作品《上癮》出版以來,埃亞爾在書里總結的四大產品邏輯幫助全球數以千計的公司通過培養用戶習慣、提升用戶體驗,獲得了大量忠實用戶和超出預期的市場回報。但每件事都有兩面性,那些讓我們上癮的手機應用和越來越多的信息推送也在不斷地挑戰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無法保持專注。

身為行為設計學家,尼爾·埃亞爾和他的妻子朱莉·李基於自己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開始反思那些讓我們上癮產品:我們真的是因為它們才分心拖延的嗎?我們有可能戰勝這些讓人分心、上癮的電子產品嗎?從更大的範圍來看,我們有沒有可能通過行為設計和科學訓練,就像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一樣,管理我們的注意力,養成專注的習慣?

通過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埃亞爾認為,產品並不是問題的根源,任何可以撫慰不適的東西都具有潛在致癮性,並開創性地揭示了驅使我們分心的隱藏心理——逃避眼前的不適。從行為學的角度,作者指出,上癮是一種習慣,專注也是一種習慣,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疼痛管理,只要我們掌握了觸發分心的原因,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共同發力,通過科學的訓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養成好的時間觀和執行力,從而獲得更好、更高效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簡介

尼爾·埃亞爾(Nir Eyal)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和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行為設計學課程前導師,專注於心理學、技術和商業三者間的交叉領域研究。

經常在《哈佛商業評論》《大西洋月刊》《時代周刊》《公司》和《今日心理學》等媒體發表文章,擁有個人網站NirAndFar.com。

2014年出版的暢銷書《上癮》已被譯成18種語言在全球出版。

書評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被電子產品綁架的時代,電子產品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的工作沒有效率,讓我們的學習不斷被打擾,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日漸冷漠,讓我們親密感日漸衰退。


那麼有什麼辦法從這樣的牢籠中逃離呢?怎樣過上不被打擾的生活?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行為藝術學導師尼爾·埃亞爾,曾經因出版《上癮》被世人所知。他的那本書幫助着非常多的企業找到讓用戶上癮的渠道,讓產品體驗得以發揮出獨具的優勢,讓用戶得到更佳的感受,當然也獲得了更多的忠實用戶。


可是「上癮」的反面,就是我們日益被剝奪的生活自由,就是我們被電子產品綁架的日常。

所以尼爾又從另外一個角度幫我們梳理着怎樣從上癮之中逃離,怎樣完成在需要集中精力工作學習時不被分心。也就有了這本書《不被打擾:不分心的行為科學和習慣訓練》。


作者把上癮的理論重新解構,找到不被分心的方法,通過大量實踐來驗證這些理論,完成重新主宰自己生活的各種建議。所以,在這本書中也就有着非常多的可以讓我們提升專注力的技巧。


提升專注力,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對我們最重要的?只有在內在動機之中找到核心的價值觀,才能不被電子產品的上癮性所裹挾。


電子產品給我們的只是短暫的興奮刺激,但長久的、有價值的幸福感、快樂感依然依賴於靠我們在工作學習中得到的成就感。所以在我們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我們也就需要細緻分析到底是什麼分散了我們的經歷,然後找到應對的策略,實現不被干擾的生活。

找到這些使我們分心的因素,那麼就用我們的意志力、用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技巧來改變它們吧。


比如,我們在電腦前工作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於電腦、手機等各方面的信息干擾。那麼我們就應該首先明確在這段時間之內,什麼是對我們最正確的選擇。而為了完成這一項核心工作,我們就需要把其他的所有外在干擾因素排除在外。我們可以把電腦斷網,可以把手機關機,可以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單獨的空間內,那麼那些打擾也就將不復存在,也將能夠更有效的完成工作。

當然,對於現在已經形成用電子化處理日常事物的我們來說,完全和互聯網的切斷是不現實的,網絡信息必須回,電子郵件必須答覆,那麼怎麼辦呢?尼爾給出的建議就是把這些工作固定在一個時間點進行專門處理。而在這段時間內,就是專心處理和別人交流的事情。



這樣把我們的時間進行不斷的劃分,在固定的時間內只做一件事,那麼也就更能專心,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務。


工作是這樣,關係的維護也一樣。我們需要陪伴家人的時候,那麼就把所有的工作隔絕在外,專心的陪伴家人,這才是最有效的陪伴。而這種陪伴也必然能夠得到更好的理解,當去工作的時候,家人也就能夠安然的不去打擾。

對於孩子也一樣,成人和孩子的相處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打斷,很多成人想當然的認為只要陪在孩子旁邊就已經是陪伴了。但不是全身心的陪伴,孩子的感受可能就是漠視,非但無法起到陪伴的效果,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有可能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而如果用專門的時間,全身心的陪伴孩子,還可以教會給我們正在成長的孩子,幫助他們養成專注力的習慣。特別是現在對于越來越多沉迷於手機的孩子們來說,這些理論能夠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建議。比如和孩子協商好使用手機的時間,並規定好怎樣的懲罰措施,讓孩子自己監督自己,一種良好的習慣也就能夠順利養成。合理利用時間,才能養成專心而不容易被打擾的習慣。


這樣一本《不可打擾》,是現在互聯網社會人人都需要的必讀書,從中找到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尋找到可以跳出所有的電子產品陷阱能夠更好更專心完成所有人生任務的自己。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