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鄉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鄉區隸屬於江西省撫州市,位於江西省東部,地處贛東丘陵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被稱為贛東門戶,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始建縣,2017年撤縣設區,2018年下轄下轄1個街道、9個鎮、4個鄉,另轄3個墾殖場、1個林場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區總面積1196平方公里,總人口45.2萬,其中,城區人口22萬。

東鄉區是江右民系的重要聚居區和繁衍地,因轄區大部在臨川之東,故取名東鄉。東鄉區距撫州臨川區40公里、距南昌96公里,滬昆鐵路、滬昆高速鐵路、滬昆高速公路、東昌高速公路、320國道、236國道穿境而過。

2016年11月24日,東鄉區入選 「2016年中國區域最佳投資營商環境城市」榜單。2018年,東鄉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6.58億元,總量排撫州市第2位,增長8.6%,增幅排撫州市第2位。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1]

歷史沿革

明正德七年(1512),分撫州府臨川縣的東境,並割金溪和饒州府的安仁、餘干及南昌府的進賢等縣極少部分領地,合而設置東鄉縣,隸屬於撫州府。

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定江西,置江西省;撫州府及東鄉縣隸之,直到清末。

民國元年(1912)冬,廢除府和直隸州。3年,江西省置豫章道、潯陽道、廬陵道、贛南道,東鄉縣隸豫章道。民國15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21年,江西省分置13個行政區,東鄉縣隸屬於第五行政區,區治臨川。民國24年4月24日, 全省縮改為8個行政區,東鄉縣隸屬於第七行政區,區治南城。

1949年5月5日東鄉縣解放,5月14日設置貴溪專區,東鄉縣隸之,9月貴溪專區併入上饒專區,東鄉縣隸屬上饒專區。

1952年9月11日江西省9個專區並為6個專區,東鄉縣仍屬上饒專區。

1968年專區改稱地區;7月東鄉縣改隸撫州地區。

2000年10月,撫州撤地設市,東鄉屬撫州市一直至今。

2016年12月2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政府印發通知,按國務院有關批覆精神,同意撤銷東鄉縣,設立撫州市東鄉區。原東鄉縣的行政區域為撫州市東鄉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孝崗鎮子山路188號(現東鄉縣人民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東鄉區轄9個鎮、4個鄉:孝崗鎮小璜鎮圩上橋鎮馬圩鎮詹圩鎮崗上積鎮楊橋殿鎮黎圩鎮王橋鎮、珀玕鄉、鄧家鄉、虎圩鄉、瑤圩鄉。共有16個居委會、138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東鄉位於北緯28°02′~28°30′、東經116°20′~116°51′之間。距省會南昌96公里,靠近長三角、閩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素有"贛東門戶"之稱。此外,東鄉地處海西經濟區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

自然資源

地處贛東丘陵與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平坦,多為緩坡丘陵,適宜開發。林地面積93.4萬畝,主要林種有針葉林62.31萬畝,闊葉林森林1.35萬畝,針闊混林58 35畝,竹林2175畝。東鄉區活立木總蓄積量80.8萬立方米,無立木林地1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1.1%。東鄉區共有耕地面積40.36萬畝,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水產養殖業初具規模;世界分布最北、位於東鄉縣崗上積鎮境內的東鄉野生稻,富含耐寒、耐旱、抗病等多種優良基因,為我國雜交稻的研究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2]

地下資源豐富,含有大量的金、銅、鉛、鋅、錫、瓷土等礦藏資源,具有開採價值。東鄉區有大小水庫9 08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4 3座、小(二)型水庫227座。

人口民族

2012年總人口45.565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412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87‰。有畲族、回族、土家族、瑤族、白族等11個少數民族565人。[2]

經濟

江西東鄉經濟開發區是江西省第一批重點省級工業園區,已形成醫藥化工、五金機電、輕工紡織三大主導產業的一區三園六板塊(一區是指東鄉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三園六板塊是指東升、東輝、東騰三個工業園,其中東升工業園13.9平方公里,由淵山崗工業板塊、紅亮文化板塊、金橋工業板塊組成,東騰工業園10平方公里;東輝工業園6.1平方公里,由東山工業板塊、南山工業板塊組成)。

東鄉區農業產業特色鮮明。東鄉區擁有2個萬畝農業高產示範區,2013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31萬噸。東鄉是全國瘦肉型豬出口重點縣和生豬養殖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013年生豬飼養量、出欄數分別達205萬頭、130萬頭。東鄉是全國東桑西移基地縣,全縣蠶桑面積4.2萬畝。東鄉大力發展木薯產業,全縣種植木薯6萬畝,利用木薯生產的變形澱粉產銷量居江西省首位,約占全國30%;利用木薯生產非糧生物燃料的中國石化10萬噸/年燃料乙醇項目2014年1月已獲國家發改委核准。

2013年東鄉區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3.19億元,增長10.7%;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1.54億元,增長22.6%;財政總收入17.23億元,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83.6億元、增長2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06億元、增長1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8億元,增長1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72元,增長19.4%;農民人均純收入10663元,增長12.3%;三大產業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65億元、工業增加值37億元、利稅14.5億元。

2017年,東鄉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158.01億元,比2016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31028萬元,增長4.6%,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788051萬元,增長8.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6.11億元,增長11.2%。三次產業比重由2016年的14.9:58.8:26.3調整為14.62:49.87:35.51。[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2.2億元,比2016年增長12.5%。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41.4億元,比2016年增長19.6%;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9.6億元,比2016年增長76.3%。國有投資完成43.3億元,比2016年增長15.2%;非國有投資完成188.9億元,比2016年增長11.9%,其中,民間投資完成187.2億元,比2016年增長12.6%。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4.3億元,比2016年增長1.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42.8億元,比2016年增長19.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5.2億元,比2016年增長2.9%。建築工程投資198.5億元,比2016年增長11.7%;安裝工程投資15.7億元,比2016年增長32.1%;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11.7億元,比2016年增長24%;其它費用投資6.3億元,比2016年下降14.8%。

2018年,東鄉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累計為156.58億元,總量排撫州市第2位,增長8.6%,增幅排撫州市第2位。 規上工業累計增加值增幅為9.4%,增幅排撫州市第3位;當月增加值增幅為10.3%,增幅排撫州市第3位。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高於撫州市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列撫州市第3。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7.7%;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4.9億,同比增長35.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累計完成73.70億元,同比增長11.0%,增幅位列撫州市第1。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完成21.22億元,總量撫州市排位第2;增幅為40.74%,增幅撫州市排位第1。三大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14.62:49.87:35.51調整為13.8:45.7:40.5。其中,第一、第二比重分別回落0.82、4.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4.99個百分點,三大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3]

交通

滬昆高速、320國道、東鄉-昌傅(籌)地方加密高速、滬昆鐵路、滬昆高鐵從東鄉穿境而過,構成了東鄉東通上海,西達雲南,北上北京,南連廣東的交通大構架。

東鄉區2012年公路總里程達1235.9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4.4千米,幹線公路145.18千米,縣道155.85千米,鄉道236.04千米,村道664.5千米。實現了各鄉(鎮、場)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全縣行政通水泥路率達90%,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縣交通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國道為主骨架、縣鄉公路為支架、鄉村公路為網線的公路分布網絡,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匯集。路、站、運協調發展,全縣已建成鄉(鎮)級客運站3個,行政村候車亭80個,所有鄉(鎮、場)全部通客車,行政村通客車率達90%以上,公路運輸業得到不斷壯大,全縣共有營業客運車142輛、的士142輛、貨車3000餘輛,貨運周轉量81000萬噸每公里,客運周轉量192萬人每公里。

社會事業

文化衛生

2009年全區有廣播站、電視台、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各1座,衛星電視地面站1座,鄉級廣播站1個,廣播專線總長每村1千米。2009年廣播人口混合覆蓋率99%,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83%。

2009年東鄉區全區共有衛生機構193個,其中醫院20個,醫生274人,護士226人病床574張;鄉(鎮)衛生院15個,病床150張,醫生86人,護士65人;村衛生所135個,鄉村醫生305人;縣級設衛生防疫站一個,鄉級設防保站(組)15個。三級衛生網絡健全,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先後被授予二級甲等醫院,另建立了"120"、"96120"等綠色急救通道。

教育事業

2009年全區共有普通中學26所,在校普通中學生18497人,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為91.5%。全縣共有小學191所,在校學生41060人,小學升初中比例為100%。

基礎設施

東鄉區全區水資源總量為10.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5萬千瓦,已開發600千瓦,可供開發的水能還有1萬千瓦。東鄉縣境內現有小型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600千瓦縣電網有35千伏變電站5座,35千伏高壓架空輸電線路82千米10千伏輸電線路1235千米,低壓線路1800千米。[4]

風景名勝

旅遊景點有黎圩上池村王安石故里、黎圩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浯溪村、龍山師水石刻、雄嵐峰古觀、金峰虎岩泉、舒同博物館、佛嶺國際公園和佛嶺吉和塔,西隱禪寺等。

設區的利好

有利於發展道路的轉型。東鄉撤縣設區,不僅拓展了市主城區和東鄉的城市發展空間,還能有效整合撫州市城區與東鄉在產業布局、市政建設、交通水利等項目方面資源,促進發展轉型升級,逐步消除城鄉分割帶來的弊端。

有利於發展規劃的提升。縣改區之後,東鄉的城鎮化規劃將納入地級市的城市整體規劃,規劃方向與撫州主城區規劃相向而行、產業規劃相互補充。

有利於百姓生活的改善。東鄉城區人口 20 余萬,加上撫州城區 60 余萬人口,兩地融城將加快實現撫州市城區人口 100 萬的目標,城鎮化的推進可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聚集。人口與資本向城鎮聚集,將進一步推進工業化發展,創造更多工作崗位,讓百姓獲得更多就業機會,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

有利於激發乾事創業的活力。撤縣設區後,東鄉幹部群眾醫療、教育、文化、交通出行、水電氣服務、環境衛生、物質生活等方面的社會公共服務,就業、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社會保障,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逐步向市級看齊,將使東鄉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讓幹部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可促使幹部群眾迸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更大活力。

東鄉撤縣設區後,將堅持把工業強區作為核心戰略,把發展工業作為首要任務,始終緊抓工業不放鬆。同時,統籌發展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健康發展。將堅持項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將堅持民生為本,積極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實施民生工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