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是基督教一些宗派教會和跨宗派性基督教團體所共同設立的協作機構,其前身是基督教續行委辦會。續行委辦會成立於民國2年(1913年)。是年,美國人穆德來上海主持召開基督教全國大會,以貫徹1910年英國愛丁堡會議的精神,推動在華的160餘個差會合一,開展在中國的傳教事業,各宗派及教會團體代表120人出席。會議商討成立全國性協作機構,決議先組成中華基督教續行委辦會籌備此事。續行委辦會由中、西委員51人組成,同時決定每年舉行一次常委會,開展對全國各教會情況的調查統計,包括福音的傳播和教會的醫藥、教育、文字出版、神學教育等。

民國11年5月再次舉行基督教全國大會,會議決定結束續行委辦會,正式成立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會址設在上海,其任務是聯絡全國各教會,開展中華歸主運動,並出版《中華歸主》月刊,民國30年後出版《協進》月刊。

參加協進會作為會員的有16個公會和6個教會團體,它們是:基督會、監理會、自立會、浸禮會、崇真會、中華基督教會、中華聖公會、華北公理會、禮賢會、美以美會、浸信會、中華行道會、行道會、循道公會、遵道會、友愛會,以及中華基督教教育會、中華國內布道會、廣學會、中華聖經會、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

協進會內部機構組織常有調整,先後組成的有:基督教教育委員會、宗教教育委員會、三年奮進運動委員會、基督化家庭委員會、影音教育委員會、基督教工業服務委員會、基督教醫事委員會、教會婦女工作委員會、基督教廣播委員會、國立大學學生布道委員會、教會生活與事工委員會、基督教文字事業委員會、教會與人群福利委員會、協進大樓管理委員會等。

協進大樓原稱教會大廈,於民國14年落成,在圓明園路23號(今169號)。大樓地基系長老會將北京路美華書館出售之款購贈,建築費來自美國長老會都嘉博士兄妹和洛克菲勒基金委員會,捐款27萬元。大樓共6層,協進會使用第三層。

協進會的日常工作有布道事工、教會婦女事工、農村教會事工、出版聖教書報、福音讀物,組織基督化家庭、識字運動、拒毒運動、廢娼運動等。

協進會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提倡本色化教會,要求中國信徒承擔經濟責任以達到自養的目的,以中國信徒自主的精神達到自治目的,以提高靈性生活,開展傳道工作,達到自傳的目的。但實際上在華傳教事業的實權和經濟來源仍舊掌握在各個差會手中。

抗戰時期,協進會成立戰時救濟委員會,開展難童難民救濟、傷兵服務、歐洲難民救濟等工作。民國30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協進會內遷四川成都,在困難情況下仍開展宗教教育、醫藥服務、學生救濟、文字出版等工作。

1949年前,協進會曾召開過十三屆年會。解放以後,一些中國教會的領袖期望外國差會能同意他們掌管「政策的決定與經濟的管理權」,同時願繼續與之保持聯繫和得到贊助,對吳耀宗等人發表的《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中的措辭不完全贊同。經過多方面的協商和爭取團結教育的工作,1950年10月18日至25日在上海召開第十四屆年會時,中國基督教的領袖在兩個問題上取得共識,一是本屆年會不再邀請外籍代表參加;二是年會以討論《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這一三自革新宣言為主題。年會取得的成果是中國教會領袖一致表示擁護三自革新宣言。參加年會的還有一些非會員的教會團體與個人作為友誼代表團和來賓參加。年會選舉吳高梓任會長,崔憲詳、吳貽芳、吳耀宗為副會長。會後中國基督教的領袖在全國和地方的三自愛國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歷屆會長(1922~1950年):第一屆至第五屆為余日章,第六屆為鮑哲慶,第七屆為鄭和甫,第八屆為王治平,第九屆為羅運炎,第十屆至第十二屆為吳貽芳,第十三屆為鮑哲慶,第十四屆為吳高梓。

歷屆總幹事分別有誠靜怡、陳文淵、吳高梓等人擔任。1954年8月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正式成立後,作為差會協調機構的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於1958年停止活動。

美以美會

美以美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是1844年-1939年在美國北方的衛理公會所使用的宗派名稱。該會屬於基督新教的一個較大的宗派—— 衛斯理宗[1]

英國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年-1791年)創立了基督新教衛斯理宗(Wesleyans)。教會主張聖潔生活和改善社會,注重在群眾中進行傳教活動。在美國獨立後,美國衛斯理宗脫離聖公會而組成獨立的教會[2]。其後教會分裂為美以美會、堅理會、美普會、循理會和聖教會等。1939年,美以美會、堅理會和美普會合併成現今的衛理公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