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古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古城鎮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古城鎮》是201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主要講述有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的中國古城鎮文化展示出來,讓讀者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古城鎮的歷史和文化,為我們今天振興民族文化,創新當代文明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基本內容

中文名:中國古城鎮

頁數:188 頁

作者:徐潛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開本:16 開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ISBN:7547214894

內容簡介

編者徐潛想通過這本《中國古城鎮》把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的中國古城鎮文化展示出來,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古城鎮的歷史和文化,為我們振興民族文化,創新當代文明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中國古代謀士》介紹了神秘的中華地理與發現。

作者簡介

徐潛:1957年1月生於北京,1976年高中畢業,在新疆兵團農一師五團六連屯墾戍邊。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研究生班。從事出版20年,現為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長。

圖書目錄

一、烏鎮

二、周莊

三、同里

四、平遙古城

五、麗江古城

文摘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

「烏墩」之名頗為傳神。因為烏鎮是由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原,河流所帶來的淤土非常肥沃,呈深黑色,由此得「烏墩」之名。其實,這類以土質顏色得來的地名在當地不止「烏墩」一處,離烏鎮9公里處有一個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不遠處還有一個村叫「紫墩」,因為所處之地多紫色土石而得名。

「烏戍」之名則來源於戰事。春秋時期,吳越戰亂不斷,互有討伐,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自唐代以後,因烏鎮已不再是國之邊境 「烏戍」之名也就隨之不復存在。

秦代時烏鎮隸屬於會稽郡,以車溪(即今市河)為界,一鎮分屬於兩縣,車溪之西為烏墩,屬於烏程縣,車溪之東為青墩,歸拳縣管,烏鎮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開始。至於「青墩」名稱的來由,頗為牽強,王雨舟在《二二溪編》中說是「恐與烏接壤故以青為別。」但走在「青墩」和「烏墩」上,估計沒有人能用肉眼看出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來。 』

到了唐代,原分而治之的「青墩」和「烏墩」合併,隸屬於蘇州府。這一時期的烏鎮有兩種稱呼:「烏青鎮」和「烏鎮」。在恍福教寺碑中,出現了「烏青鎮」的稱呼,當時鎮地置有「鎮遏使」一職,烏鎮之為鎮,自此開始。而在唐成通十三年(872年)的《素靖明王廟碑》(朱洪撰並書,吳曄篆額)中,首次出現了「烏鎮」的稱呼。

元豐初年(1078年),又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來因為要避光宗的名諱(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個怪僻字,豎心旁加個「享」,念「敦」,於是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改稱烏鎮、青鎮,一直延用到解放後。

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併,稱烏鎮,屬於桐鄉縣,隸嘉興。

烏鎮很好認,當你看到三堵封火牆、白壁黑瓦、高聳矗立時,烏鎮就到了。這是烏鎮入口標誌,造型典雅,古樸秀麗,頗能代表烏鎮民居建築的特色。

進入烏鎮,具有烏鎮地方特色的景色和風俗隨處可見:

刻畫烏鎮人民河埠生活的人物群雕像神態各異,挑水、淘米、洗蠶匾、絞衣服、洗衣提水、河邊納涼等不一而足。

烏鎮地方特色的高竿船充分讓人們看到了蠶鄉的獨特風俗。

在建築和工藝文化方面,逢源雙橋堪稱橋中經典;財神灣則廳堂、廊棚、水閣等一應俱全,頗能代表水鄉特色;江南百床館收藏了眾多非常珍貴的江南古床;還有百年老字號的中藥店——香山堂、人稱「百花廳」的木雕館、立志書院、革命文學家茅盾祖輩居住的老屋——茅盾故居……它們無一不向人們展示着具有烏鎮特色的建築和工藝文化。

烏鎮名人大家輩出。從一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詩文總集編選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國最早的鎮志編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學家張楊園、著名藏書家鮑廷博、晚清翰林嚴辰和夏同善、文學巨匠茅盾、政治活動家沈澤民、新聞學前輩嚴獨鶴、農學家沈驪英、漫畫家豐子愷……這些烏鎮的天之驕子們,汲得烏鎮的靈秀和聰慧,胸懷遠大,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也曾有無數文人騷客慕名而來,到烏鎮遊學,甚至是長期寓居。中國山水詩派開創者謝靈運、齊梁文壇領袖沈約、唐朝宰相書畫大家裴休、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范成大等,都在烏鎮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正是這些獨具特色的景,這些不同凡響的人,給「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做了最具文化底蘊的詮釋。P2-3[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