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是經國務院 1986 年批准,於 1987 年成立的直屬原國家土地管理局的事業單位。 1998 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建院以來,在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和國土資源部的領導下,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走過了創業、起步發展和全面發展三個階段。現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實力和條件的技術科研型事業單位。下設科技處、土地資源調查所、規劃所、實驗室、地籍所、地價所、土地遙感所、地政研究中心、土地信息工程所、外事辦等部門。科技處屬於院內綜合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負責制定業務和科研計劃,對項目實施全程管理並負責業務考核;負責項目成果與科技檔案管理及業務統計;擬定技術設備配置計劃。

職責

土地資源調查所主要職責是:開展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及有關技術標準研製工作。承擔全國土地資源調查、監測專項計劃的組織實施任務。組織編制有關調查項目實施方案,負責對項目進度和質量的管理監督和技術指導,對調查成果進行檢查驗收和匯總;負責調查評價中信息採集、處理、分析的技術工作。主要任務是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土地資源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城市土地價格調查與集約利用潛力評價、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等5個項目和數字國土工程中的全國1:1萬主比例尺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項目(簡稱「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調查」)的組織實施工作。在編人員19人,男8人,女11人。其中研究員1人,高級工程師[1]和高級崗6人,碩士7人。

規劃所的前身土地利用所成立於1987年,2003年改為現名。全所現有工程技術人員15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1人,博士4人,碩士8人,專業涵蓋土地規劃、土地評價、自然地理、土地管理、區域規劃等。主要業務方向為:土地利用規劃[2]、國土規劃理論與方法的研究;有關土地利用規劃的技術規程、技術標準的編制和修訂;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和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編制及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土地利用工程項目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受國土資源部有關部門委託,對各級土地利用規劃和建設項目用地前期論證的有關內容進行預審.

地政研究中心是國土資源部的軟科學研究基地。是我院兩個開放性研究基地之一。主要任務是開展土地經濟管理、土地制度與政策、土地管理法律及土地管理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研究。地政研究中心的前身為成立於1987年的國家土地管理局經濟所。1998年建部以來,原經濟所改為地政研究中心,圍繞國土資源部中心工作,確立了耕地保護制度與政策、土地市場運行與管理、土地管理法律體系、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土地資源利用與管理戰略研究五個研究方向,全方位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政策支持與決策支撐。

在實施《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發展「十五」計劃綱要》和《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發展綱要》的背景下,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在國土資源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指導下,於2000年籌建了開放實驗室―――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其宗旨是按照項目實施和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建立靈活、高效的科技項目運行機制,推動土地科學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結構優化,提升國土資源科技事業的進步。實驗室運行3年多來,部領導和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給予了大力支技。2003年部批覆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三定方案」(國土資 廳發[2003]27號),將「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定為內設機構。2004年公布的國土資源部第一批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國土資發[2004]4號),實驗室被批准以部重點實驗室名義運行。2004年9月,正式舉行了揭牌儀式。實驗室在土地資源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攻關,完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一批學術思路新、年輕的科技群體,積累了一批先進的軟硬件設備,為土地科學研究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按照國土資源部「科技創新計劃」(861計劃)所確定的八大領域和六大技術體系以及部「重點實驗室發展綱要」。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以土地科技創新為中心,瞄準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與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科技要求,以及國際土地科技前沿,開展具有基礎指導意義和廣泛應用價值的創新性研究。圍繞上述研究方向,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堅持科學目標和國家目標相結合的方針同,發揮了跨學科綜合研究的優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對於指導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實踐,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國土資源部指導下,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以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為依託,實行學術委員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採用「開放、流動、公平、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以固定人員與流動人員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科技攻關、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

視頻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相關視頻

國土資源部宣傳動畫
國土資源部- 形象宣傳片1分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