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山茶功能基因組青年創新小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山茶功能基因組青年創新小組本團隊圍繞山茶屬植物(山茶、油茶等)觀賞和經濟性狀的人工選育機制,通過構建參考基因組信息,對品種性狀變異的遺傳學[1]基礎開展基因組重測序、關鍵基因發掘及功能研究,闡明重要性狀選育的分子調控機制。主要運用多組學與基因功能研究結合的技術手段,從全基因組層面發掘與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闡明關鍵調控基因在性狀馴化中的分子機制,並以此建立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策略。

一、負責人簡介

殷恆福,男,博士,研究員。2010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植物學專業),2011.5-2014.10期間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系統生物學研究組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林木性狀的形成機制與選育機制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論文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獲得軟件著作權3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項目等科研項目6項,受聘期刊《BMC genomics》和《Current Genomics》編委。

二、團隊研究方向

1.林木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

2.林木功能基因組研究闡明關鍵調控因子的分子調控機制

3.林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基因組選擇等技術研究,建立全基因信息的分子育種體系

三、取得主要成績

1.山茶花基因組圖譜與觀賞品種的系統演化研究

構建了高質量山茶基因組圖譜(完成山茶花基因組圖譜2.8Gb,其中包含15個染色體連鎖群,Scaffold N50 175Mb);完成山茶屬物種與觀賞品種的基因組重測序,發掘與性狀關聯的遺傳變異,闡明品種群的譜系關係;建立包含14000多個高質量的SNP標記系統,用於品種演化與性狀關聯分析。

2.山茶觀賞性狀的分子調控機理

建立山茶屬植物功能基因組技術體系,解析觀賞性狀的分子機制。發掘鑑定與山茶花型、花色、花期等性狀相關的等位基因指導分子選育,發現花發育基因和小RNA基因共同作用,參與了山茶重瓣花內輪花器官的發育。明確了山茶花紅色和黃色色素的呈色物質分別為花青素[2]和槲皮素,鑑定出黃酮醇合酶和花青素還原酶是花色變異的關鍵基因,利用遺傳轉化創製山茶花色和葉色變異新種質。

3. 油茶高產優質性狀的分子選育

成功組裝了首個染色體級別高質量油茶基因組,揭示了油茶物種進化歷史及其種子含高油脂、高不飽和脂肪酸的馴化機制,研究結果發表在《Genome Biology》期刊上。整合基因組遺傳變異、基因表達水平和表型性狀變異關聯分析,挖掘出油脂代謝通路及植物激素相關基因是油茶馴化的關鍵基因,篩選出用於鑑別含油率、油脂品質的SNP位點基因型,構建了易於檢測的油茶種仁含油率、脂肪酸含量等油脂性狀的早期選擇技術體系,提高油茶品種選育效率。

四、成員組成

團隊現有固定成員4人,其中研究員1名:殷恆福;副研究員1名:范正琪;助理研究員2名:劉偉鑫、王民炎;研究生7名(含聯合培養);科研輔助2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