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木本油料育種與培育研究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木本油料育種與培育研究組本團隊圍繞油茶等南方重要木本油料[1]產業增效,開展油茶、薄殼山核桃品質調控、定向育種、分子設計育種及高效節本培育研究,建立良種定向選育和分子輔助育種技術,創製營養優質及生態適應性良種,形成節本省力培育技術。

一、負責人簡介

王開良,男,森林培育專業,碩士,研究員,木本油料育種與培育首席專家。長期從事油茶和薄殼山核桃的遺傳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浙江省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項目等20多項,在研課題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選育品種27個,制定標準4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項,參編專著5部,發表論文50多篇。擔任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經濟林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科技服務「林改」先進個人、浙江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浙江省優秀科技特派員、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

二、團隊研究方向

本團隊面向國家鄉村振興、糧油安全和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戰略,為木本糧油產業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良種選育方面通過對收集的種質資源重要性狀的深度解析,挖掘育種潛力,建立不同選育目標的育種群體,選育高產、優質、高抗、適合輕簡機采栽培管理的良種,全面提升油茶、薄殼山核桃良種質量。高效栽培方面圍繞植株營養生理需求規律,開展水肥一體化、群體結構調整、機械化輕簡化管理等不同經營模式研究,建立適應現代化生產的良種示範基地。平台運行方面負責與協調國家油茶科學中心,油茶與山核桃工程中心、油茶和薄殼山核桃產業聯盟,油茶技術協作組、油茶創新團隊、良種基地與種質資源庫管理等。

三、取得主要成績

1.油茶育種、繁育及豐產栽培方面

擁有5個國家良種基地,保存種質資源2000餘份;組裝首個高質量油茶基因組;育成良種56個;雜交創製高產無性系;開展區域評價。傳承芽苗砧育苗技術,實現種苗繁育無性系化能力提升;建立容器化種苗繁育技術,容器基質化種苗生產能力上升至5億株。建立以良種配置為核心的豐產栽培體系,覆蓋15個省份建立示範點50個;初步建成全國油茶良種應用區劃方案。

2.薄殼山核桃育種、繁育及豐產栽培方面

擁有5個國家良種基地,保存種質資源300餘份;審(認)定良種9個;種間種內多個性狀群體建立。攻克本砧、異砧嫁接和多季嫁接技術,實現種苗無性系化;建立容器苗培育技術,實現多用途、多規格定向培育;輕基質大苗培育技術支撐主產區規模發展。建立以授粉配置為核心的栽培體系,在五大區、14個省開展應用;首創薄殼山核桃[2]無人機授粉技術,實現產量增加34%。

四、成員組成

團隊現有成員11人,其中研究員3名:姚小華、王開良、任華東;副研究員5名:林萍、曹永慶、張金萍、常君、龍偉;助理研究員3名:王亞萍、張成才、盛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