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成立於1979年,是我國中、北亞熱帶林業科研中試基地。

主要任務

主要任務是組裝、配套科技成果,營造試驗林和示範林,開展以油茶[1]、杉、松、竹、闊等為主的種質資源收集與保存、良種繁育、培育技術研究及生態系統定位監測研究等。總體發展思路是「一三戰略」,即立足於國家級科研長期試驗基地不變的這個點,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技術和市場需求優勢和傳統種苗產業優勢等「三種」優勢,做好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林下經濟以及油茶、地方鄉土珍貴樹種高質種苗繁育等「四篇」文章。是我國中、北亞熱帶林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科研試驗示範基地。

機構簡介

亞林中心地處江西省分宜縣境內,主要位於新余、宜春、吉安三市交界的大崗山地區。屬低山丘陵地貌,最高海拔大崗山主峰1091m,年降水量1600mm,總面積約10.6萬畝,森林覆蓋率92.2%,活立木蓄積量48.3萬m3,毛竹400多萬根。

中心機關現設綜合辦公室、黨群工作處、計劃財務處、人事教育處、科研營林管理處、資源管護處等六個職能管理處室,以及經濟林研究室、林下經濟研究室、用材林研究室、林木種苗研究室、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江西省林木良種創製中心等六個專業研究室。

中心下轄山下、上村、年珠、長埠四個實驗林場,一個樹木園。現有職工869人(其中在職職工244人,退休職工625人)。

科技成果

亞林中心成立四十餘年來,先後承擔和參與了國家科技攻關(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計劃、國際合作等項目295項,取得科技成果152項,獲得成果獎68項,發表科技論文580餘篇,參與編寫專着24部獲批專利19項,登記軟件着作權14項,審(認)定良種27個,制定相關標準16項;引種喬、灌木樹種98科270屬1100餘種。收集種質資源3萬餘份,1.6萬餘畝,營建科研試驗林、示範林6萬餘畝。建有國家級「亞熱帶大崗山森林類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江西省林木良種創製工程中心」、「大崗山森林生態定位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華東分中心」、「亞熱帶林木種質資源庫」、「國家油茶科學中心繁育與栽培實驗室」、「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和「亞林中心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等科研公共平台,以及「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亞林中心社會實踐教學點」、「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林草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學校(基地)」、「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生態教育基地」和「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科普公共平台,現已成為我國中、北亞熱帶地區林業科研試驗基地和永久的、可靠的、穩定的林業科研公共平台。

發展理念

近年來,亞林中心通過穩步實施「一三戰略」總體發展思路、全面踐行「一家人、一條心、一件事」融合發展理念、持續發揮「五個一」示範引領作用等重要舉措的落實,着力構建「集成創新--示範推廣--院地融合」發展新模式,主動融入地方鄉村振興戰略,相繼與多個地方政府及相關單位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依託自身資源、技術和人才等優勢,成立了油茶、林下中藥材[2]、木姜葉柯以及苧麻4個博士工作室,以支撐引領區域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擴大服務範圍,深化服務內容,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整體推進,努力實現高新技術成果在林業生態建設的一線落地,為區域林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