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科院高原林業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科院高原林業研究所1955年建於雲南景東縣,原為中國科學院雲南紫膠工作站,1961年劃歸林業部,成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紫膠研究所,1988年更名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同年從景東縣遷往昆明市,2021年更名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高原林業研究所。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隨着研究領域和研究深度的逐漸擴大,研究所已發展為一個綜合性、多學科的國家級社會公益型研究機構,成為我國非木質森林資源研究與利用的重要基地。

定位

研究所定位於國家級區域性非營利[1]研究機構,立足雲南、側重西南、面向全國,拓展東南亞。以應用研究為主,兼顧應用基礎研究,發展高新技術,大力加強產業化前期研究。

研究領域

非木質森林資源培育與利用,資源與環境。

研究方向

特色生物資源研究與開發利用,生態環境整治;

優勢學科

以資源昆蟲為主的特色生物資源培育研究與開發利用;長江中上游流域植被恢復、生態環境整治。

下設機構

研究所下設工業原料昆蟲、環境昆蟲、恢復生態、森林培育、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林產化工、國際真菌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室和中心。依託研究所建有「國家林業局特色森林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草局資源昆蟲培育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林草局元謀荒漠化生態定位研究站」、「國家林草局普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西南生態研究中心」等機構。與加拿大ALBERTA大學聯合共建中加聯合生態實驗室。研究所在不同的氣候帶建立了景東南亞熱帶試驗站、元江熱區試驗站和祿豐滇中高原試驗站等8000餘畝試驗基地,從事試驗研究,收集和保存具有重大經濟價值資源昆蟲,珍貴植物種質資源。依託研究所還設有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雲南生物資源開發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開發中心等開發機構機構。形成了從基礎和應用基礎科學研究、應用研究、高新技術、試驗發展和開發研究較完整的科研體系。

合作與交流

加拿大、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泰國、秘魯、墨西哥、印度、緬甸、越南、等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與交流關係。

科研團隊

目前全所在職職工110人,有研究員15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2]、高級實驗師等45名。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54人。有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12人,招收資源昆蟲學、森林保護學、生態學、森林培育等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資源昆蟲學、森林保護學、生態學、森林培育、造林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林產化工等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是西南地區培養林業高層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有12人先後獲得過國務院特殊津貼。

研究所在資源昆蟲的開發利用,退化生態系統的整治和乾熱河谷地區植被恢復、資源培育等方面取得大量的成果,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直接應用於生產的就有200多項。

代表性成果

其中具代表性的成果有「紫膠資源高效培育與精加工技術體系創新集成」和「乾熱河谷植被恢復技術」。「紫膠資源高效培育與精加工技術體系創新集成」針對我國紫膠質量差、產量低、高端產品缺乏等問題,從資源收集保存、生態選育、高效培育和新產品研發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創建了野生昆蟲異地活體保存技術,收集和保存了9種紫膠蟲10個品系和256種寄主植物,保存了世界上最豐富的紫膠蟲種質資源。(2)通過梯次生態馴化技術,成功選育出4種優質紫膠蟲,解決了我國紫膠生產蟲種單一、分布狹窄、質量差等問題,為我國多蟲種紫膠生產奠定了基礎。(3)創建了紫膠優質高效培育技術體系,通過示範推廣,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紫膠產量和質量,產量居世界第3位。(4)創新紫膠精加工技術和工藝,研製出優質紫膠滿足軍工和電子行業需求,扭轉了優質紫膠產品依賴進口局面,對國防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創製出食品級精製漂白膠和水果保鮮劑,使國產紫膠水果保鮮劑從無到有,占國內市場一半以上,打破了國外壟斷。該項目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紫膠產業的技術水平,實現高端產品產業化,使我國紫膠產業步入國際領先行列。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雲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雲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得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完成國家和行業標準8項,審定良種1項,發表論文148篇(其中SCI10篇,EI 4篇),出版專着2部。成果在20餘個省市的紫膠資源培育以及產品開發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0多萬農戶和30多家企業參與紫膠生產,產生了顯着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為解決乾熱河谷極端造林困難地區的植被恢復問題,研究所從69種植物中篩選出適宜於乾熱河谷造林的植物20餘種(其中,印楝、塔拉、余甘子、木豆等樹種不僅具有生態效益,而且具有經濟效益。)研究總結出一整套乾熱河谷植被恢復綜合技術,把低於30%的造林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從而對乾熱河谷區防護林體系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應用該技術成功地在典型的乾熱河谷地區——元謀盆地營造起4千餘畝防護林示範林,成為乾熱河谷造林的典範、模式林,技術輻射造林面積3萬多畝。

經過多年深入研究,研究所形成了特色鮮明、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資源昆蟲研究中心和正在建設的特種生物資源研究中心。研究所在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造林與植被恢復、山區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的工作正在形成優勢。將逐步形成和建設成為長江中上游的生態恢復、重建研究中心。

研究所以紫膠蟲、白蠟蟲、五倍子蚜蟲、胭脂蟲以及食用、藥用、觀賞用等資源昆蟲;塔拉、印楝、木豆、仙人掌等特種經濟植物等為對象,大力加強高新技術和開發前期研究與產業化培育,依託研究所建立了省部級特種生物資源開發工程中心,工程中心有紫膠、生物蠟、食品級精製漂白膠等生產線,生產紫膠、生物蠟、精製漂白膠等系列產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