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現代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現代公園

中國現代公園主要是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營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公園。 至1984年底,中國共有城市公園 978個,面積20956公頃;按全國城市總人口平均計算,每人占有的公園面積為1.80平方米。

簡介

中國現代公園,按服務半徑和管理體制來分,有全市性公園和區域性公園兩類;按公園性質來分,有綜合公園和專類公園兩類,專類公園包括兒童公園、紀念性公園、動物園、植物園、花園、體育公園、遊樂公園和森林公園等多種形式。1949年以來,中國現代公園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①1949~1952年,國民經濟處於恢復時期,全國各城市以恢復、整理舊有公園和改造、開放私園為主,很少新建公園;②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由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城市結合舊城改造、新城開發和市政工程建設,大量建造新公園;③1958~1965年期間,公園建設速度減慢,強調普遍綠化和園林結合生產,出現了公園農場化和林場化的傾向;④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國各城市的公園建設陷於停頓;⑤從1977年特別是1979年開始,全國各城市的公園建設在原有基礎上重新起步,建設速度普遍加快。

評價

中國現代公園在園景創作手法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逐步有所創新。在許多方面努力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遊憩生活內容與民族化的園林藝術形式相統一。就山水創作而言,中國自然山水園的藝術傳統得到了發揚。絕大多數新建公園都採取自然山水園的形式,構景主體是山水,因山就水布置亭榭堂屋、花草樹木,例如西安興慶公園(圖2)和上海長風公園。就植物造景而言,對植物題材的運用,如同對山水的處理一樣,首先通過對植物形態和生態習性的認識所激發的情感來表現植物的個性特徵,其次是注意種植位置。西方園林中的一些植物造景手法(如大面積緩坡草坪)也得到運用,例如杭州花港觀魚公園和南京藥物花園(見彩圖)。就園林建築而言,力求把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注意建築類型與山水環境之間的有機統一,並主要採取了民族形式,在空間構圖、比例尺度和結構工藝上,也引用了現代的建築藝術手法、材料和施工技術,出現了大批神似傳統形式的現代園林建築,例如杭州曲院風荷公園和桂林蘆笛岩公園。此外,中國園林中注重文學情趣和哲理意義的傳統,也在現代公園中有所體現。多數景點、景區都根據設計構思和觀賞效果的統一來命名,主要園林建築也常配有詩詞楹聯或匾額題字,例如蕪湖翠明園和廣州蘭圃。[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