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的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的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的橋》是一本書籍,作者是蔡繼福,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書籍信息

作者:蔡繼福

ISBN:10位[7532435318]13位[9787532435319]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7

定價:¥5.00元

內容提要

河北省趙縣,古稱趙州,趙郡,在城南五里的洨河上,有座安濟橋,又名大石橋,趙州橋

目錄

世界第一趙州橋

灞陵傷別古灞橋

津橋曉月天津橋

奇麗多姿寶帶橋

四川灌縣珠浦橋

廣東潮字湘子橋

……

名詞解釋

△qiáo(橋)

①qiáo架在水道上或空中利於通行的建築物:索~;天~;黃河大~;長江大~;立體交叉~。

②姓。橋樑qiáoliáng: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車輛等通行的建築物。②比喻能起聯繫作用使彼此相通:友誼橋樑。例句:書信是我倆聯繫的橋樑。

橋牌qiáopái:體育活動項目,是撲克牌遊戲的一種。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名>形聲。從木,喬聲。本義:橋樑

橋,水梁也。從木,喬聲。駢木為之者。獨木者曰槓。――《說文》

寧新中更名安陽,初作河橋。――《史記?秦本紀》

洛水橋邊春日斜。――劉禹錫《浪淘沙》

長虹臥波。――唐?杜牧《阿房宮賦》

橋邊紅藥。――宋?姜夔《揚州慢》

橋邊一帶。――《廣東軍務記》

又如:橋閣(傍山架木為路。即棧道,閣道);橋津(橋頭。津,水邊渡口)

器物上的橫杆

奉席如橋衡。――《禮記?曲禮》。註:「井上桔槔。」

又如:鞍橋

木名

橋<動> 架橋,修橋

△jiāo

1.桔槔。井上汲水工具。或指桔槔上的衡木。

2.通"憍":驕傲。參見"橋泄"。

△jiǎo

1.山行用具。《史記?河渠書》:"﹝禹﹞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橋,近遙反。一作'檋'。檋,直轅車也。"一說即轎。

2.通"矯":矯正。

3.通"矯":偽,虛假。參見"橋言"。

4.通"撟":翹起;伸出。

5.勁疾。

橋的概念

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由 上部結構和 下部結構兩部分組成。上部結構包括橋身和橋面;下部結構包括 橋墩、 橋台和基礎。它們高懸低臥,形態萬千,有的雄踞山岙野嶺,古樸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間,山川增輝;有的坐落鬧市 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橋多用,巧奪天工。不管風吹雨淋,無論酷暑嚴冬,它們總是默默無聞地為廣大的行人、 車馬跨江過河,飛津濟渡。 建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於運輸工具或行人在橋上 暢通無阻。若從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來說,橋應該是專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 說文解字 段玉裁的注釋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橋也。」說明橋的最初含意是指 架木於水面上的通道,以後方有 引伸為架於懸崖峭壁上的「棧道」和架於樓閣宮殿間的「飛閣」等天橋形式。現代的橋又在 城市交通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平地起橋( 立交橋),貫通東西南北,不僅有助於緩解 交通堵塞,還成為現代化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1]

參考文獻

  1. 中國的橋道客巴巴網,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