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硯文化:硯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艾澤拉斯

《中國硯文化:硯雕》是《中國硯文化》系列圖書中的第一本,是把硯和相關活動上升到藝術理論高度的一種嘗試,是傳統硯文化的繼續和深入。

《中國硯文化:硯雕》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章節的內容:一、硯雕的歷史、古代硯雕的流派及傳承和發展;二、硯的基礎知識,包括硯的構造、經典的硯式和傳統硯式的主要要求;三、硯的製作,製作的前期準備、工藝流程以及如何包裝;四、硯雕的藝術構成,藝術硯的設計與製作、不同類型的藝術硯的處理手法;五、相關硯雕的圖片賞析。《硯雕》例證豐富,文字通俗,圖片精美,全面介紹了硯雕歷史、硯雕知識與硯雕技藝,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對硯雕工作者、硯台愛好、收藏與研究者具有參考價值。

基本內容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開本:16

ISBN:7535662048、9787535662040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書名:中國硯文化:硯雕

作者:吳榮開

頁數:147頁

語種:簡體中文

類型:藝術

品牌:湖南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中國硯文化:硯雕》內容詳實,例證豐富,文字通俗,圖片精美,全面介紹了硯雕歷史、硯雕知識與硯雕技藝,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對硯雕工作者、硯台愛好、收藏與研究者具有參考價值。湖南美術出版社在推出《中國名硯》叢書得到市場認可後,再次邀請作者主編《中國硯文化》叢書作為名硯系列圖書的後續產品。

作者簡介

吳榮開,男,漢族,一九七三年出生,江西婺源人,現為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其作品具有思想性和文化藝術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收藏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

一、引言

二、硯雕的歷史

(一)萌芽於史前

(二)發展於兩漢

(三)興盛於隋唐

(四)卓越於宋元

(五)精繁於明清

(六)輝煌於當代

三、硯雕的風格及歷史流派

(一)硯雕的風格

(二)歷史流派

四、歷史上的制硯名家

第二章 硯雕的基本知識

一、硯的基本結構

二、歷史上的經典硯式

三、硯雕與一般雕刻的區別

(一)硯雕不應紋飾滿身

(二)硯雕不宜做立體造型

(三)硯雕要選擇專用硯材

四、現代硯雕與古代硯雕的區別

(一)器形更加豐富

(二)題材更加廣泛

(三)技藝更加成熟

(四)風格更加多樣

(五)藝術表現力更強

第三章 硯雕的基本內容

一、硯雕的設備工具

(一)硯雕的設備

(二)硯雕的刀具

(三)其他工具

二、硯雕的基本內容

(一)硯體的雕刻

(二)紋飾圖案的雕刻

三、硯雕的雕刻技法和表現手法

(一)雕刻技法

(二)表現手法

四、硯雕的刀法及應用

(一)刀法的種類及表現效果

(二)硯雕刀法的應用

第四章 常規硯與藝術硯的雕刻

一、常規硯的製作過程

(一)整形

(二)起邊

(三)鏟堂

(四)挖池

(五)挖覆手

(六)修整

(七)刻花

(八)打磨

二、常規硯雕刻的基本要求

(一)材質的要求

(二)實用性要求

(三)工藝的要求

(四)比例的要求

三、藝術硯的創作步驟

(一)選料

(二)構思設計

(三)勾樣

(四)出坯

(五)二次勾樣

(六)粗雕

(七)精雕

(八)磨光

(九)刻字

(十)上光

四、藝術硯創作的評判標準

(一)創意要新穎

(二)設計要合理

(三)技藝要嫻熟

(四)繁簡要適當

(五)風格要鮮明

第五章 硯雕藝術

一、一般硯雕工藝與硯雕藝術

二、藝術硯的處理方法

(一)不同硯材的處理方法

(二)不同紋色的處理方法

(三)不同形狀的處理方法

(四)不同肌理的處理方法

三、藝術硯的表現技法

(一)不同題材的表現技法

(二)意境的表現方法

四、硯銘和款識的表現技法

(一)硯銘的書寫

(二)硯銘的鐫刻

五、硯雕藝術中的幾大關係

(一)整體關係

(二)主次關係

(三)虛實關係

(四)疏密關係

(五)線面關係

(六)粗細關係

(七)方圓關係

(八)動靜關係

(九)剛柔關係

(十)守破關係

第六章 感悟硯雕

一、硯雕藝術的內外功夫

二、硯雕藝術的繼承與發展

三、我與硯雕

第七章 精品賞析

後記

後記

看着眼前即將付梓的書稿,我的心中百感交集。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出生在歙硯(龍尾硯)的發祥地—江西婺源。那時縣裡有個大畈魚子硯廠,記得每當放學之後到那裡去玩,看到那一塊塊青黛色的石頭在刻硯師傅的雕刀下成為一方方紋飾精美、造型各異的硯台,不僅被深深地吸引以至痴迷,而且對師傅們羨慕崇拜得不行,夢想着自己將來也能有機會成為他們那樣技藝精絕的人。說來也巧,在我高中畢業後,經朋友介紹我還真就進了硯廠當了一名制硯工人,圓了我的夢,並從此和硯雕結下了不解之緣,走上通往藝術殿堂的路。

在其後幾年的工作中,我深得老師傅們的重視和厚愛,他們嚴格的教育和傳授,使我的硯雕技藝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本功,特別是我在那裡有幸結識了硯雕大師胡中泰並得到他的悉心指導,使我在硯雕的設計創作理念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相對而言,婺源畢竟是一個地域較為偏僻,文化積澱相對淺薄的地方。為了我的硯雕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在本世紀初期我來到北京。在北京我接觸到不少硯界的專家、學者和同人,有機會閱讀了許多與硯有關的著作,親眼目睹了許多古今諸多硯種和各硯雕流派的精品,進一步加深了我對硯雕的理解,切實感受到中國硯雕藝術的博大精深,與此同時,也萌發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把自己從藝以來學習硯雕的心得和感悟寫出來,為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作點貢獻。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對我這個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來說,拿筆顯然遠比拿刻刀困難得多。但在眾多專家和學者的鼓勵下,在硯界同人和朋友的幫助下,在我自己堅定信念的支撐中,我還是在歷經了兩個寒暑後交出了這份答卷。為此,我在這裡首先要感謝蔡鴻茹老師在百忙中為本書寫了序言,還要感謝劉演良、姜書璞、劉克唐、胡中泰、李鐵民等諸多老師提供的精美作品,為本書增色多多。限於篇幅之囿,還有許多老師、同仁、朋友不能一一具名,感謝你們提供的精美的作品圖片。最後,我還要感謝郭兵、關鍵老師對本書的結構、文字進行的加工和潤色。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自己畢竟年輕,學識和經驗都差得很遠,因此書中缺點謬誤肯定難免,謹請大家不吝批評指正!

2013年3月 吳榮開於北京雪辰硯齋[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