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創刊於1982年,是由廈門大學主管、廈門大學[1]歷史研究所主辦的期刊。

據1992年《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有顧問2人、編輯6人。

據2021年5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共出版文獻2164篇、總被下載828076次、總被引22321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0.376、(2020)綜合影響因子為0.318。

據2021年5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共載文1105篇、基金論文量為265篇、被引量為7135次、下載量為30951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26。

辦刊歷史

1982年,《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創刊。

2012年12月13日至14日,該刊編輯部與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共同主辦學術討論會。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主要欄目

該刊主要欄目有專題研究、會議、(學術)綜述、書評等。

報道內容

該刊報道中國社會經濟史理論研究和專題研究論文為主,也發表一些新發現的史料和調查報告、中外史壇動態、書評以及外國學者的來稿。

讀者對象

該刊面向經濟學界、歷史學界的讀者,也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界的有興趣的讀者。

人員編制

據1992年《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有顧問2人、編輯6人。

據2021年5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共出版文獻2164篇。

據2021年5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共載文1105篇、基金論文量為265篇。

截止2019年6月25日,該刊發行至日、美、加、德、法、荷、韓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

影響因子

據2021年5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總被下載828076次、總被引22321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0.376、(2020)綜合影響因子為0.318。

據2021年5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被引量為7135次、下載量為30951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26,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5434名。

收錄情況

該刊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9-2020)、《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被「清華大學中國學米期刊(光盤版)」、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等收錄,被人大複印資料列為經濟類主要來源(2018年度經濟類第18名)

該刊辦刊宗旨為「立足廈門大學,面向中國,面向世界」。

投稿須知

1、投稿要求論點鮮明、論證充分、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數據可靠,篇幅控制在15000字以內為宜,優質稿件不受限制。歡迎簡明扼要而又論證充分的短文。

2、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注釋與參考文獻。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註明受資助項目、基金(編號),若無,可不註明。

3、中文題名應簡明扼要,體現論文要義,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論文應有英文題名。

4、論文摘要儘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200字左右為宜),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應是文章主要觀點的濃縮,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範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5、注釋與參考文獻採用文後注,具體參照《中國經濟史研究》2018年格式規範(另文)。

6、論文要求word文檔格式,投稿請在電子郵件主題中標註作者姓名及文章名,註明投稿字樣。另請附上作者簡介和聯繫方式,主要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學歷[2]職稱、研究方向,QQ號、郵箱、手機號碼。

7、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複發表。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技術性處理和文字性修改。作者若不同意,務請申明。

8、來稿勿一稿多投。該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電子投稿4個月後,若無音信,作者可自行處理。擬用稿,將以電子郵件通知作者。

9、特別申明:該刊對作者不收取任何名目的費用(包括版面費、審稿費等)。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2冊,酌付薄酬(包括印刷版、光盤版和網絡版各種使用方式的報酬)。

視頻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相關視頻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逆襲史」
南開大學近現代社會經濟史李金錚16年考博規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