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指導工作)原圖鏈接來自 中科北方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始建於1955年,是院機關職能部門[1]。1991年機構改革成為院直屬事業單位。全局現有6個處室,10個二級單位。負責中國科學院京區行政後勤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為中國科學院京區的科技創新工作和科技人員的生活提供後勤保障。

歷史沿革

為適應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後的新要求,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學院管理局成立,作為機關職能局,負責全院財務、總務、器材、基建等項工作。同年,管理局分別在西郊(現海淀區中關村地區)、北郊(現朝陽區奧運村地區)設立了管理辦公室,負責兩個地區科研院所後勤服務保障和公共事務管理工作。從那時起,一代又一代行管局人牢記使命,勤奮耕耘,默默奉獻,將中國科學院行政後勤保障的重擔扛在肩上。不論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建院之初,還是在紛亂不安、困難重重的「文革」年代,抑或是日新月異、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時代,行管局人憑着對發展中國科技事業的忠誠和牢記使命、迎難而上的精神,為中科院科學家們提供了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所能提供的最好的科研保障。

1956年,中關村開辦了合作社、糧店、副食店、電話局,打出了第一口井,建設了福利樓、茶點部、俱樂部、大操場、「四不要」禮堂等生活文化體育設施。1957年,在西郊醫務室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西郊門診部」(196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中關村醫院」);1958年興建的「中關村小學」,日後逐步發展成為著名的中關村一小、二小(1971年)、三小(1981年)。生活設施的逐步完善,極大地保障了科研人員的生活品質,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1978年初,方毅院長要求「後勤服務工作要深入科研第一線」,行管局機關從三里河搬到中關村,隨後主持制定了中關村改造規劃,完成北郊、城區、中關村等地區職工宿舍的分配任務,重點解決中年知識分子及知名科學家的住房困難;改造了中關村的主要道路,開闢320路公交線路,在中關村地區初步形成以房屋修繕、供暖、供電、給排水、綠化衛生、幼兒園、食堂、浴室、商店等為主的管理和保障體系,科研後勤服務環境與基礎設施建設初現規模。

2011年4月,中科院「3H工程」正式實施[2]。行管局積極擔當、主動作為,「3H工程」成為新時期行管局科研行政後勤保障的首要任務。

2013年,在院後勤協會的領導下,行管局承擔了協會秘書處工作,牽頭成立院科技物業聯盟、學前教育聯盟和專家公寓聯盟,全面落實院後勤支撐體系規劃,為實現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提供堅實的後勤保障。

視頻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相關視頻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 初心無悔 夢想永存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小記者採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