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算力規模
![]() |
中國算力規模截至2024年6月,中國算力總規模達246EFLOPS(每秒進行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智能算力規模為76EFLOPS,同比增速超65%。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EFLOPS,同比增長43%;而中國人工智能算力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長36.2%。
中國算力產業的擴張不僅得益於政策支持,還受到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的雙重驅動。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算力需求的急劇增加。
此外,近五年中國算力總規模年均增速近30%。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標準機架,算力[1]總規模達到197EFLOPS,存力總規模超過1080艾字節(EB)。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算力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並在全球範圍內占據重要地位。
相關諮詢
「十五五」算力大通道規劃加速,世紀互聯布局綠色算力支撐AI爆發需求
近日,由國家信息中心指導的「面向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十五五』國家算力大通道規劃布局」專題研討會在福建省漳州市召開。會議及會議配套的多個主題研討現場交流氛圍熱烈,企業家及相關領域學者圍繞算力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會後,多位與會代表表示,此次會議為算力行業交流搭建了高效平台,令他們收穫頗豐,期待未來藉此機遇進一步推動領域內的創新與合作。世紀互聯集團馬炬分享了其對於AI大模型驅動下全國算力統籌、電算協同戰略及普惠創新等方面的實踐與思考。
世紀互聯集團輪值總裁、AIDC戰略事業群總經理馬炬接受採訪。(供圖。)
馬炬指出,當前,以DeepSeek為代表的中國AI大模型技術在全球引發廣泛關注,其快速迭代對算力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東數西算」工程經過幾年的穩步推進,已構建起覆蓋八大樞紐節點、十大數據中心集群的數字底座,為AI創新提供了堅實支撐。作為國內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2]服務商,世紀互聯自2023年提出「All in AI」戰略以來,在環京、華北、長三角及珠三角等核心區域布局了吉瓦級基地型數據中心和超算集群,提供全託管一站式服務,助力大模型訓練及推理需求。同時,世紀互聯還利用其遍布全國50多座城市的52000多個城市型數據中心,進行AIDC改造,以承載AI應用爆發帶來的激增推理需求,為個人、家庭、小微企業及開發者提供服務。
![]() |
在談到電算協同戰略時,馬炬強調:「算力的盡頭是電力」,並分享了其在綠色算力領域的實踐。例如,世紀互聯的烏蘭察布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整合了20萬千瓦風電、10萬千瓦光伏及4.5萬千瓦儲能設施,綠電直供,成為行業標杆。此外,世紀互聯還與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合作,提出了「SPEAR工程」,通過解構傳統能源體系,重構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的算力基礎設施新型電力系統。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推動了跨省綠電調配,還利於實現新疆、甘肅等綠電富集地區與東部用電高負荷區域的資源優化配置。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高算力需求,未來兩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EFLOPS,同比增長43%;中國人工智能算力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長36.2。其中,DeepSeek帶來的算法效率的提升並未抑制算力需求,反而因更多用戶和場景的加入,推動大模型普及與應用落地,重構產業創新範式,帶動數據中心、邊緣及端側算力建設。
針對大模型普及帶來的普惠化趨勢,馬炬表示,DeepSeek的開源模式極大降低了創業者及個人的使用門檻,但也催生了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為此,世紀互聯正在將數據中心之間的連接擴展至城市層級,形成新型城市算力網絡,打造「桌面高速直達」服務,為小微企業和家庭用戶提供低延遲、高可靠的算力支持。世紀互聯還指出,未來行業需要規劃建設更大規模的算力集群,支持基礎模型訓練,並關注AI應用爆發帶來的城市型數據中心發展,推動訓練算力與推理算力並重發展,同時深化電算協同戰略。
本次研討會層次高、覆蓋廣,從國家戰略、算力布局到開源芯片等維度為行業指明了方向。國家信息中心的統籌規劃與企業實踐緊密結合,將加速我國算力產業與大模型技術的協同發展,助力中國在全球AI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隨着「十五五」國家算力大通道規劃逐步落地,世紀互聯將繼續深化AI數字底座建設,推動電算協同創新,為AI時代[3]的技術突破與普惠應用提供核心支撐。
視頻
中國算力規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瀾起科技: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的關鍵角色及市場展望,搜狐,2025-01-03
- 移至 ↑ 智能科技基礎設施:構建未來數字世界的藝術之橋,搜狐,2024-10-14
- 移至 ↑ 全球首次衛星在軌運行AI大模型驗證成功,助推太空AI時代來臨,搜狐,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