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是2012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樹青

基本內容

書名: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

ISBN:9787506483100

定價:42.00元

出版時間:2012-5

作者:劉樹青

頁數:214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內容簡介:隨着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更多地在面對現實、關注社會的未來,而無暇或無意顧及曾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這無疑使人們多了幾分浮躁,少了幾分理智。歷史是人們反思、尋求、探索的起點,是一種文化力量和文化自覺的反映。人類社會的實踐證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們無視歲月的價值,無視歷史所給予我們的啟迪,我們將會為此付出代價。所以,從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終點往回走,回望歷史,引起人們的思考,不僅需要,而且必要。

《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一書的出版,不僅是作者作為記者生涯的回顧,更是作者對我國紡織工業發展不同歷史階段的忠實記錄,這恰恰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作者1984年從中國核武器基地調到江蘇儀征化纖這個當時中國最大的化纖基地,開始了他投身紡織行業新聞工作的職業生涯。作為行業的一名新聞工作者,他始終沒有忘記要為行業守望的神聖責任。他視紡織工業的發展為己任,幾十年來,始終深入紡織生產的第一線,寫下了大量反映行業發展過程中,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新聞報道,為紡織行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不懈努力。本書就是他通過大量自身採訪新聞事件的經歷,並以大跨度的時空,向人們生動展示了紡織工業的發展歷程。我相信,這對於有過紡織工作經歷的人們一定會產生共鳴。

新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史,既是平凡的,也是震撼的。作為編織這一歷史的產業大軍,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為國家的外匯儲備、為國有企業的改革、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們為了國家利益所表現出的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精神,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工人的優良傳統。我在閱讀《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書稿時,書中報道的一些新聞事件,有些也是我親身經歷過的,因此也勾起了我的許多回憶。最讓我難以忘卻的是1997年開始的紡織行業作為國有企業減員增效改革的突破口,要用三年時間完成壓錠1000萬、減員60萬的任務,這是紡織行業歷史性的重大改革。由於歷史的原因,面臨着巨大的困難,但是,紡織行業的廣大職工沒有怨言,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顧全大局,克服困難,以壯士斷腕的壯舉,砸掉落後紗錠,拉開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序幕,為日後紡織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為國有企業的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再次表現出中國紡織工人的博大胸懷和大局觀念。

今天,紡織工業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經過幾代紡織工人的努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紡織大國。2011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制訂了《實現中國紡織強國的十年規劃》這一夢寐以求的目標,讓所有的紡織人歡欣鼓舞,他們憧憬着美好的前景,期待着未來的實現。此刻,我們不能忘記曾經為紡織工業發展作過不朽貢獻的前輩們。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陸續離開了工作崗位;他們的歷史作用,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而此時,《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一書,從一個記者的角度定格歷史的一頁,讓後人記住這平凡而偉大的群體,表現出一個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和良知。

作者為了出版《中國紡織的歷史記憶》一書,把自己幾十年來發表的文章,也可以說是他把用畢生精力所完成的作品整理出來,奉獻給大家。儘管在中國紡織工業百年歷史的長河中,這僅僅是幾朵小小的浪花,卻折射出作者對紡織行業的赤誠之心。

作者簡介

劉樹青,祖籍山東,1944年12月生於黑龍江桃山,研究生學歷,1992年獲國家新聞專業高級職稱,中國經紡織報資深記者,中國神劍文學學會江蘇分會會員,主要事跡被收入《中國自學人才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1964年參加工作,在國防工業和紡織工業長期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在中央、省市報刊發表新聞及文學作品百萬字,相當數量作品獲獎,其中報告文學《驚雷——我國顆原子彈爆炸記》獲核工業部報告文學一等獎。[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