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藝術與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藝術與文化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藝術與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來,已被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等美國多所院校採用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在保持通俗易懂的風格基礎上,更能迎合讀者對新知的渴求。

基本介紹

書名:中國藝術與文化

作者:杜朴(Robert L. Thorp) 文以誠(Richard Ellis Vinograd)

書號:978-7-5100-3164-9/J·111

開本:787×1092毫米 1/16

印次:2011年7月第1次印刷

字數:538千

版次:2011年7月第1版

內容簡介

《中國藝術與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來,已被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等美國多所院校採用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在保持通俗易懂的風格基礎上,更能迎合讀者對新知的渴求。

以往藝術史教材多以類別如山水畫、書法、陶器等為綱,本書則打破國內編寫此類教材的窠臼,以中國人所熟知的朝代入手,兼陳這一朝代或階段的社會背景、宗教等信息,還原藝術本身的歷史場景,使其具有更多的社會性。本書以開放的視野,為讀者提供一窺中國藝術與文化的門徑,知其梗概,啟發志趣,在吸收借鑑西方學者的研究視角的基礎上,最終形成自己對中國藝術文化史的認識。

同時,本書實現了歷史文本和圖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選358幅圖片,隨文配圖,間以考古和風格分析等多種方法相結合,達到圖為文之輔,文為圖之質的境界。中譯本挑選書中的精美圖片作為彩插,相信讀者必將為那流光溢彩的藝術之美所折服。

作者簡介

杜朴(Robert L. Thorp),早期中國藝術領域的權威學者,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藝術史和考古系教授,著述豐碩。杜朴博士除了在遠東廣泛的遊歷和田野考古工作,還合作策劃了幾個重要的展覽,並受邀在每個以中國藝術收藏著稱的美國博物館做講座。

文以誠(Richard Ellis Vinograd),1995年起任斯坦福大學藝術和藝術史系主任,晚期中國(宋代至今)藝術領域備受尊崇的學者,獲得眾多獎項和榮譽。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年的中國肖像畫》(Boundaries of the Self: Chinese Portraits 1600—1900),在許多重要刊物上發表過文章和書評。文以誠博士經常受邀以演講者、評審或研討者的身份出席有關中國藝術和文化的會議和論壇。

推薦語

杜朴、文以誠合著的《中國藝術與文化》在內容上比以往的中國美術史教材有很大擴展,而且在寫作和闡釋方法等方面也有開創之功。兩位作者都是研究中國藝術的專家,因而他們撰寫的篇章綜述學界成果、徵引晚近的考古發現,並富於原創性。此書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把7000年的中國美術史置於社會、歷史、政治、禮儀和宗教等一系列「原境」中考察。其着眼點超越了對藝術美和形式發展的單純介紹。二是全書基於對中國美術的新界定:不僅涉及屬於社會高層的禮儀重器和文人書畫,也涵蓋大眾視覺文化;不僅討論藝術的形式表現,也介紹藝術生產的技術和方法。許多美國大學選用此書作為教材,我在教學中也深感其豐富內容和細緻分析有助於提高學生對中國美術史的理解。

——巫鴻,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美國文理學院院士

百年來中國考古的發現和研究奠定了中國美術史的基礎,也不斷修正改寫以往學者對中國美術史研究的結論。《中國藝術與文化》一書是美國權威學者對中國美術考古成果的最新全面審視,並從獨特的文化視角闡述藝術品的內涵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該書中譯本不僅可作為我國藝術史專業的教材,而且對於喜愛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讀者而言,也是一部圖文並茂、耳目一新、值得閱讀的佳作。

——安家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

本書以西方的眼光和國際的立場對中國文化與藝術進行了一次通盤的陳述。對於生在其中的國人來說,藉此可以反觀自我的文化,也可以重新思考西方和東方的觀念差異造成的理解上的差距。差距產生了特殊的美感,也隱含了有意或無意的誤讀。在此不僅讀到知識,更能讀到見識,見識幫助我們了解其他文化的人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評價。

——朱青生,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這部書的行文靈動巧妙,舉重若輕地處理了許多複雜問題,十分富有個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這部書並不是灌輸常識和提供背誦條目的手冊,而是通向新問題和新研究的入口。這也是我喜歡這部書的一個原因。

——鄭岩,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1]

參考文獻

  1. 圖書資訊|中國藝術與文化搜狐網,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