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茶具流變圖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茶具流變圖鑑

《中國茶具流變圖鑑》內容簡介:中國茶具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是飲茶必備之器;又富藝術之美,可供人們欣賞把玩。從古至今,茶具都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中國茶具流變圖鑑》以茶具的流變為順序,結合曆代的飲茶方式,對茶具種類、材質、造型、功用等知識進行系統講解,對茶文化愛好者認識、鑑賞、收藏茶具具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基本內容

書名:中國茶具流變圖鑑

ISBN:9787501972944

作者:郭丹英 王建榮

開本:16

類型:廚師專用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定價:39.80

頁數:168頁

品牌:北京磨鐵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圖書信息

書 名: 中國茶具流變圖鑑

作 者:郭丹英,王建榮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9-1

ISBN: 9787501972944

開本: 16開

定價: 39.80元

內容簡介

中國茶具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是飲茶必備之器;又富藝術之美,可供人們欣賞把玩。從古至今,茶具都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本書以茶具的流變為順序,結合曆代的飲茶方式,對茶具種類、材質、造型、功用等知識進行系統講解,對茶文化愛好者認識、鑑賞、收藏茶具具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茶具的起源和歷史

茶與茶具的淵源

從混用到專用茶具

早期的青瓷茶具

第二章 唐代完備的組合茶具

茶經》與系列茶具

宮廷特色茶具

名窯茶具

唐人詩畫中的茶具

第三章 從窮極精巧走向樸實的宋元茶具

宋元茶事與茶具

宋代典型茶具與《茶具圖贊》

宋元名窯與茶具

宋代詩畫中的茶具

元代壁畫中的茶具

第四章 豐富多彩的明清茶具

明人茶事與茶具

清代宮廷茶具

清代民間茶具

特色茶具

景德鎮瓷茶具

紫砂陶茶具

其他材質的茶具

第五章 異彩紛呈的近現代茶具

近現代茶具種類

近現代茶具的器型

經典的紫砂茶具和景德鎮陶瓷

近現代名畫中的茶具

推薦

《中國茶具流變圖鑑》:

◆一本實用的茶具識別、鑑賞、收藏指南。

◆涵蓋了茶具的起源、發展、種類、鑑賞、收藏等內容;

◆以圖賞器,以文識具,圖文並茂,簡明易懂;

◆240幅精美圖片,以圖說方式,幫您識別、鑑賞、收藏茶具。本書以圖鑑的形式,圖文並茂,簡明易懂,使讀者更好地鑑識歷代茶具,是一本集實用性、鑑賞性於一體的指南。通過本書的介紹,希望讀者能夠選在精器妙具中體味中國味道,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

文摘

第一章 茶具的起源和歷史

茶與茶具的淵源

茶樹起源於中國,在地球上生長已有幾十萬年的時間。茶早期又被稱為「荼」、「茗」、「茆」等。關於茶的發現,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將它歸功於神農氏。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根據這一記載,可知中國茶的源頭在神農氏那裡。神農氏是上古傳說中的一位聖人,他發明了耒耜,教人農耕,據《周易.繫辭下》中記載:「包犧氏(即伏羲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神農氏還遍嘗百草,挑選出適合人們種植的植物,在嘗百草的同時還發現了茶這種可以解毒的神奇植物。約成書於戰國時期或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此可知,茶葉的解毒功能是由神農氏嘗遍百草後發現的。

早期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僅停留在藥用價值,多將茶作為中藥服用,所以也沒有專門的茶具。早期的陶罐、陶缽以及商周時期用來盛放物品的青銅器皿等,均可被當成茶具。

關於飲茶的起源,影響較大的是秦漢時始於巴蜀一說。巴蜀產茶歷史悠久,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中載:「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納貢之。」顧炎武也在他的《日知錄》中說:「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這裡指出各地飲茶是在秦國滅掉蜀國以後逐漸盛行起來的。古代巴蜀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士。根據西漢時期的史料及同時期文人作品可知,西漢時期,成都及其附近一帶是我國茶葉的消費中心,很可能已是最早的茶葉集散地。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巴蜀仍然是我國茶葉牛產和加工的中心。

作者簡介

郭丹英,中國茶葉博物館陳列部副主任

王建榮,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

序言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被譽為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國人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神農氏時期。與茶相比,茶具的發展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且與飲茶風俗、飲茶方式密切相關。從古至今,中國人飲茶的方式也經歷了幾次大的轉變,從生羹煎飲、煮飲再到瀹泡法,茶具也隨之發展和改變,並逐漸完善。

茶具古代又被稱為茶器、茗器等。茶具出現於漢代,但那時的茶具大多與酒、食具共用。專門的茶具出現於唐代。唐代飲茶之風盛行,據陸羽《茶經》記載:「兩都並荊俞間,以為比屋之飲。」而「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這一時期形成了專門茶具,其中包括採茶具、制茶具、貯茶具、烹茶具以及飲茶具等。唐代以餅茶為主,特色茶具包括風爐茶釜茶碾茶羅、茶籠子等,另外唐人煮茶多往茶內加鹽,所以茶具還包括鹽台。

宋代無論散茶或是團餅茶,均需碾末煎飲,而且點茶、鬥茶盛行。這時期的典型茶具包括茶碾、湯提點、黑釉盞和茶筅。黑釉盞又以建窯所產最負盛名,那些器底刻有「進盞」、「供御」款識的黑釉盞成為專門進貢南宋皇室的茶具。在建窯的影響下,南方的吉州窯以及北方的磁州窯、當陽峪窯及淄博窯均大量生產用於點茶的黑釉茶盞。

宋之後的元,處於上承兩宋、下啟明清的過渡時期,餅茶和散茶共存。這一時期點茶、煎茶使用的茶具開始逐漸消退,沖泡散茶使用的茶壺、茶碗等大量出現。

明代是古代茶具的變革時期,茶具的種類大體可分為貯茶器具、洗茶器具、燒水器具和飲茶器具四大類。茶壺與茶杯的經典搭配基本定型。清代茶具以及近現代茶具,由於飲茶方式與明代無異,因此茶具種類基本沿襲明代,並未突破明茶具的範疇,不過無論是材質還是品種及器型均比明代的茶具更加豐富多彩,體現了異彩紛呈的茶具特點。[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