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大學醫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大學(圖書館)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中山大學醫學院悠悠風華歲月,漫漫征程如歌。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的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經歷了百又五十餘載的滄桑砥礪、薪火相傳,如今已是春華秋實、桃李芬芳。

學院歷史

中山醫學院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溯至1835年美國傳教士伯駕醫師在廣州建立的博濟醫院,1866年,另一位美國傳教士嘉約翰在博濟醫院內建成中國近代內地第一所西醫學府——博濟醫學堂,開西醫教育之先河,孫中山先生於1886年在此習醫。這所醫學堂後來發展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而始建於1908年的光華醫學堂(後來發展成為廣東光華醫學院)和創建於1909年的廣東公醫學堂(後來發展成為中山大學醫學院),也是中山大學醫科教育源頭。

專業建設特色鮮明 中山醫學院共設制全日制本科及長學制專業共7個,其中臨床醫學專業[1]和法醫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藥理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病原生物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人體寄生蟲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實驗生理科學、病理生理學、法醫病理學等7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生理學、藥理學、實驗生理學、寄生蟲學、法醫病理學等5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另有《病原生物學》為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非處方藥的合理使用》為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人體寄生蟲》為教育部來華留學品牌課程。

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穩居前列 基礎醫學是醫學教育的基石,更是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等醫學學科的支撐。中山醫學院基礎醫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具有較好的學科地位與影響力,學科水平處於國內「第一方陣」。在最新一輪教育部學科水平評估中,我院基礎醫學學科位居國內高等院校並列第4。據上海軟科發布的「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數據顯示,我院基礎醫學學科位居國內高等院校第3名。此外,最新ESI排名數據顯示,中山大學有7個與基礎醫學[2]相關的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1‰,且位於全球第178名。特別是,2017年我校基礎醫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是我國南方地區唯一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的基礎醫學學科,基礎醫學學科建設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人才匯集

優秀人才匯集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山醫學院已匯聚了一批蜚聲海內外的學科奠基人。改革開放後,擁有徐秉琨、吳秀榮、杜傳書、祝家鎮、郭景元、盧光啟、董郡、胡本榮、陳以慈、馬澗泉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近年來,通過高端引進和自主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構建人才梯隊,匯聚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優秀人才,學院人才隊伍由量變到質變的聚合效應初步顯現。目前,學院形成了以宋爾衛院士為領軍人物,國家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拔尖人才為學科帶頭人的新一代優秀團隊和骨幹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85人,其中教授84人,副教授71人,擁有中國科學院士1名、國家高層次引進人才20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6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3名、「973」首席科學家及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在病原生物學與熱帶病防治、幹細胞生物學與組織再生、神經疾病基礎與神經生物學、心血管病理生理學基礎、代謝性疾病病理生理學基礎、免疫學基礎與免疫治療以及腫瘤免疫等研究領域匯聚高端人才,初步形成一批具有學術活力、學術實力與學術影響力的創新科研團隊和醫學教育團隊。

視頻

中山大學醫學院 相關視頻

專業的秘密 中山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mp4
中山大學醫學院與衛材中國短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