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康
中康 夏朝第四任君主.jpg
原圖鏈接 來自要常來奇趣網
中康
出生 前2055年
中國
逝世 前1946
國籍 中國
民族 華夏族
職業 歷史政治人物


中康,亦仲康或仲盧,[1]姒姓,啟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后羿廢黜太康之後,立仲康為王。中康繼位後,將都城從斟鄩(今河南偃師市東北)遷到帝丘(今河南濮陽市西南)。仲康名義上在位30年,實際上仍由后羿專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奪回大權,曾派大司馬胤侯征伐后羿的黨羽羲和,試圖削弱后羿的力量。終因實力薄弱,反被后羿軟禁,無力恢復夏的天下。仲康因此憂悶成病而死。葬於安邑附近。 中文名稱:姒中康
性    別:男
逝世日期:前1946年
民    族:華夏族
在位時間:前1975-前1946年
國    籍:中國
繼    任:其子相
在位年數:30年
所處時代:夏朝
職    業:君主
出生日期:前2055年
別    名:姒仲康
前    任:其兄太康

人物生平

立王過程 太康四年(前2048年),有窮國國君妘羿聽說夏王姒太康前往洛水以南打獵,認為這是襲擊夏王朝最好的時機,便親率軍隊以閃電戰的方式攻破夏都斟鄩,自立為王。但不久迫於諸侯的壓力,他只好把帝位讓給夏王族的後人。當時姒啟的六個兒子都還健在,該讓誰來出任新一任夏王呢?老二元康和老三伯康都不學無術,而且頭腦愚笨,除了吃喝玩樂,別的什麼都不會,根本不堪為王。只有老四仲康身體健壯,而且野心勃勃,一直就覬覦着王位。於是仲康便暗中活動,由幾位老臣出面,推舉他為新王。有窮國君妘后羿同意讓位,但他的條件是:夏王朝不但要免除有窮國的賦稅,而且每年還要向有窮國提供雙倍的賦稅。姒仲康是個沒有政治遠見的庸人,為了坐上帝位,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樣,有窮國君妘后羿便讓出了王位,率領有窮軍隊攜帶着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財物返回了窮石。姒仲康正式即位稱王,號仲康,改甲寅年(前2047)為仲康元年。 姒仲康即位以後,立刻派人前往陽夏(今河南周口地區太康縣)迎請帝太康回國,並聲稱願意將王位還給太康。太康認為這是弟弟仲康對他的羞辱,堅決不肯回國。仲康很高興,因為他內心並不希望太康回來,太康不歸正好滿足了他的心愿,於是便派軍隊護送太康的妃子和兒女往陽夏與他團聚。

仲康元年(甲寅,前2047),姒仲康任命胤侯為大司馬,掌管六師。有窮國的入侵給姒仲康上了很好的一課,使他認識到一個國家若想保住政權,就必須得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因此他命胤侯主管軍隊,在國中征青壯年入伍,有計劃地進行軍事訓練,提高作戰能力。 五年

仲康五年(戊午,前2043)秋九月庚戌日(12月6日),夏朝國都發生日全食,白日如同黑夜,人們十分恐慌。於是有人上奏姒仲康,說主管天文的羲氏與主管曆法的和氏終日沉湎於酒,玩忽職守,致使酒後誤事,廢時亂日,使時間造成混亂,給人類社會帶來災難。因此必須依法懲治他們。姒仲康聞奏大怒,立刻命令胤侯領兵去逮捕他們,胤侯一向對羲氏與和氏看法很好,認為他們都是對工作盡職盡責的人,怎麼會突然糊塗起來犯下如此重罪呢,這其間恐怕是另有隱情,但是天子之命不可違抗,只好率軍前往。等見到羲氏與和氏,才知道兩人並不曾喝酒誤事,他們告訴他日食是一種正常的天象,不是人類所能改變的。胤侯便帶他們去見帝仲康,讓他們解釋清楚,但是愚昧的姒仲康根本不相信科學,反而認為他們是在狡辯,仍然將他們治了罪。 六年

仲康六年(己未,前2042),姒仲康任命顓頊之後已樊為諸侯,封於昆吾(今河南濮陽市),稱夏伯。昆吾氏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部族,是夏王朝的重要同盟軍。 七年

仲康七年(庚申,前2041),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建設,夏王朝的軍隊逐漸強大起來,姒仲康認為現在已經有能力與有窮國相抗衡了,便宣布不再向有窮國納貢,並且命令有窮國繼續向夏王朝交納稅賦。 八年

仲康八年(辛酉,前2040),夏王姒仲康單方撕毀和約的行為激怒了有窮國國君,妘后羿再次率領本國軍隊入侵夏後氏領地。有窮軍如狼似虎,作戰十分驍勇。夏後氏軍隊根本不堪一擊,聞風喪膽,節節敗退,有窮軍隊眼看就打到了夏都斟鄩。 九年

仲康九年(壬戌,前2039),姒仲康在夏伯己樊的幫助下,以帝丘(今河南濮陽市西南)為都,開始了偏居一隅的統治。

姒仲康四十一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十九年(《路史後紀》),卒於仲康十八年(辛未,前2030),終年六十歲。死後葬地不詳,王號仲康,尊號後仲康,諡號帝仲康。

政權

《左傳》說,后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后羿不關心農業生產和老百姓的生活,整天沉溺於打獵圍畋。後來,其親信寒浞就買通后羿的家奴,殺后羿而自立。寒浞本來是寒國的一個奸詐的小人。大禹時,寒國臣服於夏朝,被封為方伯(方伯即各諸侯之長),叫伯明。伯明歸順夏朝後,將寒浞驅逐出境。寒浞於是投奔有窮國后羿,且得到了后羿的寵信。寒浞利用卑鄙手段,趁后羿不理政事,疏於防備,殺之自立,並霸占了后羿的妻妾和財產。寒浞與后羿的妻子純狐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澆,後封於過,稱過澆;小的叫豷,後封於戈,稱戈豷。過澆和戈豷後來成了寒國的兩個名將,為寒浞立下過汗馬功勞。 仲康的政權就是在有窮國政治混亂中建立起來的小朝廷,仍然以斟鄩為都。仲康雖然有點野心,但也不是一個有作為的人物,沒有能力恢復夏後的規模。仲康即位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夏王朝的軍隊作戰能力逐漸增強,仲康見有昆吾這樣比較有實力的同盟軍,以為自己可以和有窮國抗衡了,就宣布不再向有窮國納貢,並且命令有窮國繼續向夏王朝交納稅賦。仲康單方撕毀和約的行為激怒了有窮國,寒浞再次率領本國軍隊入侵夏後氏領地。有窮軍如狼似虎,作戰十分驍勇。夏後氏軍隊不堪一擊,使得有窮軍勢如破竹,直逼夏都斟鄩。仲康慌了,為保留血脈,他派人把太子相送往邳國(今江蘇),讓他在邳侯那裡習文練武,以防意外。果然,太子相送走不久,有窮軍就兵臨城下,夏軍與有窮軍暴發了更為激烈的戰鬥。仲康擔心破城後,有窮國寒浞會進行血腥屠殺,便乘夜率眾出東門棄城逃跑,北渡黃河,投奔了姒姓諸侯昆吾,把帝都再次留給了有窮國。後來,仲康在夏伯己樊的幫助下,以帝丘(今河南濮陽)為都,開始了偏居一隅的統治。

日食

最早日食

"帝仲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 《史記.夏本紀》這也是一句普通的議論時事的句子,沒有天文現象的成分在裡面。其大意為:"帝仲康之時,羲和(管理天文曆法的官員)沉湎於酒色,貽誤農時,玩忽職守"。夏代,已經很重視天象的觀察,"觀象授時"成為一種國政。據《尚書·夏書》記載,夏代仲康時期,負責觀測天象的官員羲和失職,沒能及時預告日食,以至當這次日食現象出現時,人們不知發生了什麼怪異的事變,驚慌失措,亂成一團。夏代仲康時期距今約四千多年,這次日食的記錄,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 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設有專門的部門和人員進行天象的觀測了。其目的,一是了解日、月的運行規律,制定儘可能精密的曆法以滿足農業社會從事農耕的需要;第二個原因比較複雜,中國古代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觀念,這種觀念認為,"天"是一個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帝支配着人間,在支配過程中,天帝經常通過星象上的變化給人間以預兆和警告,因此,各代朝廷都有龐大的司天機構日夜監視這些天象的變化。天文官作為人間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地位和威望都非同一般。由於天文官舉足輕重的位置,朝廷對於天文官的期望往往很高,天文官也時刻不敢懈怠。

日食來歷

夏朝之時,第四位君王仲康時代,國勢剛從前朝太康時代的動亂中恢復過來,朝廷內外很有些"中興"的氣象。這年的金秋季節,麥浪滾滾,晴空萬里,農民們正在田裡收穫一年的勞動果實,中午時分,人們突然發現,原本高懸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陽,光線在一點點減弱,仿佛有個黑黑的怪物在一點點地把太陽吞吃掉--這是"天狗吃太陽"了!百姓們面對突如其來的兇險天象,個個驚恐萬狀,急忙聚集起來敲盆打鑼,按過去的經驗,這樣就可以把天狗嚇走。 對這一天象最為恐懼的還是朝廷和天子,因為"天狗吃太陽"預示着國家將有災難發生,可能會危及帝王的地位或生命。那時,朝廷已經形成一套"救日"儀式,每當發生"天狗吃太陽"時,監視天象的天文官羲和要在第一時間觀測到,然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報朝廷,隨後天子馬上率領眾臣到殿前設壇,焚香祈禱,向上天貢獻錢幣以把太陽重新召回。可這次,時間過去了好久,大家眼看着太陽一點點消失,無盡的黑夜就要籠罩大地了,文武百官和仲康大帝都已聚到宮殿前了,卻獨不見羲和的身影。已經錯過了最佳救護時間,仲康大帝顧不得多想,連忙主持開始了救護之禮。 殿內殿外一片忙亂,宮中樂官急急忙忙敲響了救日的鼓聲,主管錢幣的官匆匆地趕往錢庫去取錢,其他官員也慌慌張張跑來跑去安排儀式,這時天色越來越暗,突然,天地一下子陷入黑夜,幾步之內難辨人影,太陽被天狗徹底吞吃了。仲康大帝率眾官跪倒在地,一遍遍地乞求上天寬恕,這一瞬間,人人心中都十分恐懼,心想因為沒有及時救護,太陽可能永遠不出來了,大夏王朝的末日到了。 不知過了多久,就在人們感到徹底絕望時,太陽的西邊緣露出了一點亮光,大地也逐漸明亮起來,日盤露出得越來越多,天狗終於把太陽吐出來了!仲康大帝和文武百官這才舒了一口氣。 "天狗吃太陽"終於結束,仲康大帝這時才發現,天文官羲和到現在也沒露面,發生了這麼大的事,身負重任的羲和居然不見人影,仲康大帝十分惱火,立刻派人去尋找。 幾個差役趕到清台(當時的天文觀測台),好不容易在清台旁守夜的小屋裡找到了羲和。這位重任在肩的天文官居然在呼呼大睡,一問羲和的下屬,才知道羲和昨天喝了一夜的酒,此刻仍然爛醉如泥,差役們不敢耽擱,架起羲和塞進車子,把他送進宮中。 到了殿上,跪倒在天子面前,羲和還是混混沌沌,不知幾分人事。仲康大帝問明情況,才知原來是羲和酗酒誤事,頓時大怒,立刻下令將羲和推出斬了首。
日食歷史

記錄在中國最早的一本歷史文獻匯編里,這是國人第一本書,所以名字就叫《書》,到漢代被稱作《尚書》,意思是"上古之書",後因為成了儒家的重要經典,又被稱作《書經》。其中《胤征篇》說:"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於天象,以干先王之誅。""厥"即"其",季秋是秋天的第三個月--夏曆的九月,"辰"指日月之會,房是房宿,即天蠍座β、δ諸星,"辰弗集於房"即日月在房宿合朔時出現了問題,那時大概還沒有"日食"一詞,所以只好這樣描述性地說明。瞽是樂官,嗇夫是掌管錢幣的官,庶人即百姓。樂官擊鼓、嗇夫急跑取幣、百姓奔走都是在匆忙舉行日食救護儀式。屍,主管,羲和尸位素餐,發生了重大天象還不知道,結果丟了性命。

雖然沒有"日食"二字,這則記錄也早就被證認為是一次日食記錄,而且是中國最早的記錄,被稱作"書經日食"、"仲康日食",可能發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據現代天文方法推算,那次日食發生在中午,全食帶恰好穿過中原地區。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考古學家李伯謙所說:"取夏之始年為公元前2069年與'夏商周斷代工程'中'仲康日食研究'專題的研究結論也不矛盾。 《左傳》昭公十七年引《夏書》有關內容和《史記.夏本紀》所記'帝仲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學者多認為是發生在夏代仲康元年季秋的一次大食分日食,倍受國內外天文學史家的關注。"他們放棄了最基本的解讀,一切解讀都必須圍繞日食進行。五子之歌 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游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於洛之汭。五子咸怨,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家庭成員

祖父:大禹

父親:夏啟

母親:不詳

兄弟:長兄太康、次兄元康、三哥伯康、五弟武觀

世系圖表

黃帝→昌意(黃帝次子)→顓頊(昌意之子)→鯀曾→鯀祖→鯀父→鯀→夏禹(鯀之子)→夏啟(禹之子)→仲康。

史書記載

史記·卷二·夏本紀第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中康崩,子帝相立。 《綱鑑易知錄·夏紀·仲康》:〔命胤侯掌六師〕

【綱】壬戌,夏仲康元歲,(前二一五九)命胤侯掌六師。(胤侯,胤國之侯。命掌六師,命為大司馬也。)

【綱】秋九月朔,辰弗集於房。(謂日食也。辰,日月會次之名。房,所次之宿也。言日月會次,不相和輯,而掩食於房宿也。)〔命胤侯征羲和〕

【綱】癸亥,二歲,(前二一五八)命胤侯征羲和。

【紀】惟時羲和沉亂於酒,(羲氏、和氏,堯時主曆象授時之官,至夏合為一官也。)遐棄厥司,至於日食大變,尚罔聞知;王命胤侯往征之。

【綱】甲戌,十有三歲,(前二一四七)王崩,子相踐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