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蘇珍寶島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蘇珍寶島之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中蘇珍寶島戰役

地點: 珍寶島、烏蘇里江

時間: 1969年3月2日 - 3月17日

參戰方: 中國、蘇聯

結果: 中國獲勝,駐紮爭議地區

中蘇珍寶島之戰,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鬥。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保衛了祖國的領土。[1]

衝突緣起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虎林縣境內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在中蘇關係友好時,珍寶島的主權並不是問題,但進入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蘇軍逐漸開始在這一帶製造摩擦事件。1968年12月27日,蘇軍75名士兵越過江面登島,攔截並毆打我方17人巡邏隊,打傷我方8人,搶走衝鋒鎗2支。1969年1月4日,蘇軍再次毆打我軍巡邏隊,打傷我軍20多人,搶走6支衝鋒鎗,3支半自動步槍和子彈數百發。類似的情況在2月又發生了5起。為了遏止這種勢頭的發展,1969年1月24日,中央軍委下達指示,要求瀋陽軍區做好軍事鬥爭準備,並提出了相關紀律(如遭蘇方毆打,我可還手自衛,不可開槍:蘇方使用裝甲車等向我衝撞,我可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並向蘇方提出強烈抗議;蘇方用裝甲車等繼續向我衝撞,並軋死軋傷我方人員時,我可相應還擊,如炸毀對方車輛,棒擊其人員,但不准開槍;蘇方向我開槍,我應當場向蘇方提出最強烈的抗議,並鳴槍警告。當我兩次警告無效,打死打傷我方人員時,我邊防部隊可以開槍實行自衛還擊),根據這一指示,黑龍江省軍區提出了「珍寶島地區反干涉鬥爭方案」,並在邊防站成立了前敵指揮所,計劃將可能發生的戰鬥控制在營級規模。

2月25日後,為了防止再度發生衝突,我方暫停了在珍寶島的巡邏,蘇聯方面則大肆宣傳「中國退出達曼斯基島」的消息,而且公開宣傳如果中國部隊再度上島,就要採用火力解決。為了拆穿蘇聯的宣布謊言,我方決定,在3月2日恢復巡邏。由於此次蘇軍很有可能開火,3月1日,前敵指揮所召開了作戰會議,決定3月2日凌晨先派出一個偵察分隊上島擔任掩護任務,上午再派出2支巡邏隊,從島兩側行進。遇到蘇軍開火,堅決反擊。

3月2日8時40分,我軍兩個巡邏分隊出發,剛抵近島岸時.蘇軍從蘇聯境內下米海洛夫卡和庫列比亞克依內兩個邊防站,派出2輛裝甲車,l輛軍用卡車和l輛指揮車共70多人,搶先趕到珍寶島的東側,擋住了中國第一遛邏隊的去路,而且與平時不同,蘇軍士兵全部持槍,一下車就擺開了戰鬥隊形。為了避免事態擴大,第一巡邏隊一邊向蘇軍發出警告,一邊向島西撤去。但蘇軍緊迫不舍,並派出2個分隊,分別迂迴第一巡邏隊的兩側。其中蘇軍的左側分隊,與我方第二巡邏隊在島另一側遭遇後對峙。

就在第一巡邏隊退到島邊時,蘇軍士兵突然開槍,當場打死打傷第一巡邏隊6人,我方被迫開始反擊,島上潛伏部隊也隨即開火。

蘇軍開火後,江面上的蘇軍裝甲車開始衝擊,除了提供正面支援以外,還有1輛裝甲車一直迂迴到島的北側,試圖從側後攻擊我軍。我方潛伏分隊位置原本距離該車不遠.但由干火箭簡手經驗不足,發射數發火箭彈也未能擊中該車,只是該車也被越來越近的火箭彈嚇跑.使蘇軍失去了迂迴方向的火力支援。之後的時間裡,雙方人員在島上形成了混戰局面,形勢逐漸向不利於蘇軍的方向發展.我軍步兵的基本技戰術素質和靈活性都在蘇軍之上,蘇軍士兵之間的配合過於拘泥條令,單兵間的距離,小組間的距離以及配置等等過於噩化,不能根據地形、敵情和隱蔽物等情況靈括掌握,而其固有的重型火力優勢在島上地形中也無法發揮,傷亡明顯高於我方。因此,1小時之後,蘇軍放棄了進攻,乘車返回其境內。

在第一巡邏隊和蘇軍交火的同時,另一方向上。第二巡邏隊戰士在聽到槍聲後先敵開火,將對方迂迴分隊7人全部殲滅。

此日,我方共斃傷蘇軍60餘人(其中擊斃38人),擊毀裝甲車、指揮車和卡車各1輛,我方犧牲17人。重傷11人,輕傷24人,失蹤1人。

信息簡介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當地居民祖祖輩輩在這裡從事生產活動。20世紀以來,由於中國漁民張蓋和臧蓋年等幾位老人,相繼上島建房、捕魚和種菜,因此珍寶島又被當地人先後稱為「張蓋島」和「翁島」。1928年,中國居民陳遠進買下了張蓋的房子,與其子陳錫山常住島上。1937年日本侵入中國東北後,關東軍強迫島上居民撤離。1945年日本投降後,陳錫山等人又回到公司村一帶居住,還經常登島捕魚和生產。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1966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不派代表團參加蘇共二十三大,中國共產黨與蘇聯共產黨的關係隨之中斷,「蘇聯的黨和國家的領導現在被修正主義篡奪了」的定性同時下發全黨;與此相呼應,蘇聯在中蘇邊界陳兵百萬,並派二十萬蘇軍進駐蒙古,在遠東配備了可以進行核攻擊的數百架轟炸機,從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蘇聯方面挑起的邊境事件竟達4189件之多,最終導致了珍寶島事件的發生。1967年後,蘇聯邊防軍開始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巡邏隊上島巡邏,多次製造流血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巡邏官兵多人,抓捕中國漁民。對於蘇軍的挑釁行徑,中國邊防部隊嚴格執行中國政府、中央軍委的指示,採取了極大的克制忍讓,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嚴正抗議和警告置若罔聞,蘇聯邊防軍的挑釁行為毫無收斂。

1969年3月2日8時,中國邊防部隊派出巡邏分隊登島執行巡邏任務。蘇軍發現後,立即出動70多人,分乘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從蘇聯境內分路向珍寶島急進,接近珍寶島後,列開戰鬥隊形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進逼,並以一部兵力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的一個小組側後穿插。入侵蘇軍不顧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向其發出的警告,突然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中國邊防巡邏人員6人。中國邊防巡邏分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中國邊防巡邏第二小組聽到槍聲後,在班長周登國的指揮下,給側後的入侵蘇軍以沉重打擊。隨後,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發起反擊,但遭到叢林中蘇軍的猛烈射擊。中國邊防戰士於慶陽猛然躍起,向叢林蘇軍射擊,吸引火力。蘇軍火力向他射擊,擊中他的頭部,他倒下後不久,頑強地站起,端起衝鋒鎗繼續向蘇軍衝擊,直至英勇犧牲。副連長陳紹光指揮一個班迂迴到叢林中蘇軍側後,但一股蘇軍又從他的側後衝來,兩面機槍夾擊他們。陳紹光一面指揮分隊英勇還擊,一面奮勇向蘇軍一個機槍火力點衝去。這時他身受重傷,仍然堅持移動到有利位置,打掉了這個火力點後,倒在了血泊中。經個多小時激戰,中國邊防部隊擊退了入侵珍寶島的蘇聯邊防軍。

3月15日凌晨,蘇軍邊防軍60餘人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侵入。中國邊防部隊某部營長冷鵬飛奉命帶領一個加強排登島,與入侵蘇軍形成對峙。8時許,蘇軍發起攻擊,冷營長沉着指揮,堅守有利地形,指揮部分兵力分割蘇軍,經一個小時激戰,打退了蘇軍的進攻。

9時46分,蘇聯邊防軍在炮火掩護下,出動6輛坦克5輛裝甲車向珍寶島接近,從南北兩側發起攻擊,並以密集火力封鎖江汊,攔阻中國邊防部隊登島支援。堅守在2號陣地上的無坐力炮班長楊林,占領有利地形阻擊蘇軍,待蘇軍坦克駛近到只有10余米遠時,他接連投出5枚手雷,打亂蘇軍隊形,使其一輛坦克闖入雷區被炸壞。楊林帶兩個炮班機動射擊,他連續擊中3輛裝甲車,但他也不幸被蘇軍坦克炮火擊中壯烈犧牲。

13時35分,蘇軍邊防軍縱深炮火猛烈襲擊中國防禦陣地,正面達10公里,縱深約7公里。炮擊2小時後,蘇軍100餘人在10輛坦克和14輛裝甲車掩護下,發起第三次進攻。守島的中國邊防部隊分割其步兵與裝甲、坦克聯繫與蘇軍近戰,減弱其火力。火箭筒手華玉傑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絨衣,先後擊毀擊傷蘇軍4輛裝甲車。經50多分種激戰,勝利地粉碎了蘇聯邊防軍的第三次進攻。這一天,蘇軍先後出動50余輛坦克、裝甲車和100多名步兵,運用直升飛機和縱深炮火掩護,並炮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同入侵蘇軍共激戰9個多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擊退了蘇聯邊防軍的3次進攻,擊斃了蘇軍邊防部隊總指揮列昂諾夫上校和楊辛中校。勝利地保衛了珍寶島。

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70多人,向島上敷設地雷,企圖阻止中國邊防部隊登島並拖回被中國邊防部隊擊壞滯留在江汊的一輛T-62型坦克。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被炸壞的蘇軍坦克被中國邊防軍繳獲,成為蘇聯侵略中國領土的鐵證。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國邊防部隊在嚴寒條件下,面對蘇軍的先進坦克、裝甲戰車,毫不畏懼,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採取靈活的戰術,用鮮血和生命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作戰中,人民群眾積極支前,保證了反擊作戰的勝利。為了表彰黑龍江邊防部隊的英雄事跡,中央軍委於7月30日發布命令,授予孫玉國、杜永春、華玉傑、周登國、冷鵬飛、孫征民、楊林、陳紹光、王慶榮、於慶陽等10名官兵以「戰鬥英雄」稱號,給邊防部隊偵察連、一連和公司邊防站等10個單位各記一等功一次。

1969年的中蘇邊界衝突是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高潮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之間的一系列武裝軍事對抗之一。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國之間的戰爭。

1964年中蘇邊界談判失敗後,尤其是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事件)並提出「有限主權論」,中國認為這是對一個國家主權極其嚴重的挑戰,今天是捷克,明天就有可能是中國。

中蘇決裂之後,從1967年到1969年初雙方在該島上的巡邏隊流血衝突不斷。

1968年底烏蘇里江封冰後,珍寶島成為中蘇衝突的焦點,蘇聯邊防軍一再武裝登島,攔截上島的中國邊防巡邏隊,毆傷中國邊防巡邏人員,甚至還開槍挑釁。1969年初,中方決定自衛反擊。3月2日,中蘇在珍寶島發生了第一次武裝衝突。面對上島攔截中國邊防巡邏隊的蘇軍的武力干涉,已在珍寶島中國一側岸上隱蔽待命的中國精幹小分隊,奉命投入戰鬥。戰鬥進行了三十多分鐘,雙方各傷亡數十人,殘餘蘇軍退出了珍寶島。當時的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回憶說:「這次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確實是經過中央批准,早有準備的。」當時正準備開中共九大,大軍區首長均已來到北京,因此,中央軍委專門在京西賓館開設了一個房間,架設了專線,由他負責直接與前線聯繫,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負責掌握國際方面的情報,隨時向周恩來匯報,並由周恩來下最後決心。為了最初的戰鬥,我們準備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從三個軍抽調了三個偵察連,一個連二三百人,由有作戰經驗的參謀人員帶隊,進行了專門的訓練和配備,打得乾脆利落。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在烏蘇里江上的一個島上(中國一方稱之為珍寶島,蘇聯稱之為達曼斯基島),發生武裝衝突。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當時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軍使用了反坦克炮、無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和岸上的縱深炮火。蘇聯伊曼邊防總隊隊長列昂諾夫上校陣亡,蘇軍的一輛T-62型坦克被擊壞並被中國邊防部隊拖回運往北京展覽。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布的數字為:蘇聯方面亡58人,傷94人。中國方面公布的數字為:中國邊防部隊亡29人,傷62人,失蹤1人。

這次戰鬥中方稱為「珍寶島保衛戰」。戰鬥之後中蘇雙方都在江岸集結大量軍隊。

中國於1969年5月24日發表聲明:中蘇邊界問題演變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國方面的責任。但是,中國仍然準備通過和平談判全面解決中蘇邊界問題,反對訴諸武力。蘇聯於1969年6月13日發表聲明稱:沙皇專制雖然崩潰了,但俄羅斯國家的邊界不應該毀滅,沙皇從未同中國簽訂過任何不平等條約。

在邊境衝突上,中蘇邊境地區的武裝衝突從東段擴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蘇在西部邊界鐵列克提地區再次發生武裝衝突。蘇軍出動直升機掩護坦克裝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襲擊在鐵列克提地區巡邏的中國邊防軍巡邏分隊。中國邊防軍幾十人(一說38人,一說78人)被圍全部陣亡。

1969年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禮後路過北京,與周恩來等會晤。之後局勢得到緩解。主要原因在於蘇聯認定中國有核反擊能力,並且雙方都願意防止大規模軍事衝突。

根據此次會談時所達成的諒解,1969年10月20日,中蘇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正式舉行,談判未取得任何進展。蘇聯向中蘇邊界增兵。中國開展「深挖洞、廣積糧」的全國性戰備運動。

2005年4月27日,全國人大批准《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2005年2月2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表決批准該協議。根據該協議,珍寶島是中國的領土。

今天看來,珍寶島事件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中蘇已臨戰爭邊緣,兩國關係無以挽回的標誌;同時,它又為中美關係的恢復提供了契機。中國一貫的反美立場迅速發生了改變,而美國對此也作出積極回應,中美迅速開始接近和對話。對此,當時許多人很不理解,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甚至批評中國右傾,毛澤東不管那一套,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右傾機會主義,你能把我怎麼樣?」其實道理很簡單,中國當時沒有力量與蘇聯單獨對抗,必須拉上一個幫手,這樣蘇聯就不敢打我們了。

尾聲信息

珍寶島戰鬥的結果使蘇聯方面相當震驚,對中國常規力量的實力也有了新的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蘇聯的戰爭企圖。1969年9月,在首都機場,周恩來總理同從河內參加胡志明葬禮後回國途經北京的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進行了坦率的談話。其後,中蘇邊境談判在北京舉行後,中蘇邊境衝突開始和緩。

在國防建設上,珍寶島戰鬥也產生了諸多影響。且不說隨後開始的規模巨大的戰備工作,單就裝備上講,由於在珍寶島之戰中,當時我軍裝備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75毫米無後坐力炮、85毫米加農炮和56式火箭筒等,都無法有效地擊穿T-62的正面裝甲,這刺激了中國坦克和反坦克技術的大發展,我軍開始進行重點進行打坦克的訓練,軍工部門則組織了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會戰,73式100毫米滑瞠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105毫米無後坐力炮等一系列應急裝備首先投產,其後一直到80年代。紅箭-73反坦克導彈、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等都能夠有效對付蘇軍T-72坦克,基本解決了當時的戰備需要,並使我國的反坦克裝備和技術儲備至今仍居於世界前列。這種結果,恐怕也是當年拿坦克恐嚇我們的國家所沒有想到的。

珍寶島衝突後不久,1969年8月,我軍在島上建立了營房,開始常年駐守該島。如今,島上的營房已經換了五代,4名解放軍官兵在這裡行使着國家的主權,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68位戰士,則安眠於寶清縣的珍寶島烈士陵園。只有島上林中依舊埋藏的2000多枚地雷和偶爾可見的雷場標誌,還能讓人追溯回當年炮火隆隆的時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