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藥枕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藥枕頭是採用中藥配製的一款特殊的頸椎病專用枕頭。是一種有利於頸椎病的枕頭,硬質與普通枕頭不同的是,使用的時候是枕在脖子下面。對頸椎病的原理如下:通過藥包枕芯藥熏的作用,中藥包可以直接對應頸部進行藥物治療,緩解肌肉痙攣。加之它的設計有物理牽引的效果,可以對頸部起到物理治療作用。

中藥枕頭的歷史

古代醫學家根據不同使用者的身體狀況將相應的中草藥填充在枕頭中,做成藥物枕頭。使用者經過長年累月使用,不僅可以滿室生香,還可防病治療、保健養生,達到長壽的目的。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多次提到藥枕治病的原理。清代吳尚先生《理瀹駢文》中記述了各類藥枕的臨床應用,提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並提出外治可「統治百病」。即是說外治和內治用藥機理相同,只是給藥途徑不同而已。古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早有「聞香祛病」的理論,終生使用藥枕,享年102歲。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游一生酷愛藥枕,活了85歲,還為藥枕留下了大量詩篇,他在《劍甫詩稿》中寫道:昔年二十時,尚作菊枕詩。採菊縫枕囊,余香滿室生。八十零,猶抱桑荷眠。榕下撫青笛,意氣白髮春。[1]

保健原理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氣血皆上聚於頭部,頭與全身經絡俞穴緊密相聯。使用藥枕可以使藥物直接作用於頭部,從而治病祛邪,平衡氣血,調節陰陽。藥理研究證明,某些芳香性藥物的揮發成份有祛痰定驚、開竅醒腦,擴張周圍血管的作用。藥枕充分發揮了藥物治療,經絡調節和生物全息療法的綜合優點,從而起到激發經氣、疏通氣血、開竅醒目等作用,達到調整臟腑、協調氣血等整體調治。

經絡調節

經絡具有聯繫臟腑肢體的作用。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進行着有機的整體活動,使機體的內外上下保持着協調統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這種相互聯繫,有機配合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作用實現的。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而頭頸部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人體全息胚,大部分經絡在此循行、經過,許多腧穴(即穴位)也在此分布。藥枕療法就是利用機械和藥物等多種刺激,進而激發頭頸部位的經絡目俞 穴之氣,促進感傳,使經絡疏通,氣血流暢,從而起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血管神經調節

頭頸部位分布着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血管主要有頸外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和相對應的靜脈及其分支。神經有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皮神經、鎖骨上神經、面神經、動眼神經、迷走神經頸部、面神經頸支、交感神經頭頸部、舌咽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等。藥枕直接作用於頸部的皮膚感受器和神經干,可以使之處於活躍、興奮或抑制狀態,從而調節血管和神經,改善局部微循環,使血流加快,肌肉鬆弛,神經得到調節,進而使機體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

藥物作用

中藥枕頭中許多藥物含大量揮發性物質,可直接作用於局部皮膚粘膜,起到消炎殺菌、鎮靜止痛、擴張血管,健腦增智的作用。使用者處在藥性作用的局部環境中,可以調整人的身心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內分泌,從而起到綜合性調節機體的作用,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2]

中藥枕頭的特點

人體工學原理設計,根據頸椎病的發病特點及人體頸椎自然生理曲度,利用頭部後仰起到持續小重量牽引作用。無需額外時間,利用休息和睡眠,有助於恢復頸椎正常生理弧度。

二十多味純中藥枕芯,直接作用於頸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感覺神經末梢壓迫,減少局部組織張力,消炎、鎮痛、安神,迅速緩解頸椎病帶來的各種不適。

零副作用、適用廣泛純本草植物填充,外用安全,零副作用。廣泛適用於各類頸椎病前期保守理療,長期使用,良好支撐頸部和舒展頸椎,有效預防頸椎疾病。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中藥發揮着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充當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實中藥不僅僅可以用來熬藥喝,調理我們的身體健康,有的中藥也可以發揮一些其他的作用,比如說可以用中藥作為枕頭的填充物。那麼中藥枕頭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中藥枕頭的神奇效果。[3]

中藥外治法是中醫治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內治法並重、並行,且能彌補內治法之不足。藥枕療法屬外治範疇,只要在睡覺的時候枕在頭下即可,藥物沒有直接接觸人體,藥物通過血管、神經和經絡對機體起作用,吸收量少,基本無毒性反映,安全可靠。既能治病,又能防老抗衰,對一些服藥困難者,尤為適宜,安全無毒。

視頻

《會生活》自製中藥枕頭——張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