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岐鎮位於淳安北部,東鄰桐廬縣,西接屏門鄉,南連文昌鎮,北依臨安市,是淳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轄區地域面積222平方公里,人口2.1萬,轄有17個行政村。該鎮是一個農業大鎮,鎮擁有山林30餘萬畝,木竹材畜積量約48萬立方米;傳統工業主要以輕紡、木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農機五金、手工藝品加工為主。盛產山核桃、山茱英、茶葉、竹木、中藥材等生態農特產品,是浙江省山茱萸之鄉、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生態鎮。[1]

區域概況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臨岐鎮位於國家4A級風景區千島湖風景區的北部,境內群山巍峨,風光倚旎,歷史悠久,據記載臨岐之名始於唐代貞觀年間,1935年設立臨岐鎮,1992年5月將夏中、卸嶺兩鄉併入,是千島湖形成後唯一未被淹沒的古鎮。區域面積222平方千米,2005年人口2.1萬餘人,它東鄰桐廬,南距千島湖鎮40公里,北依臨安市,至杭州130公里,區域優勢十分明顯,是淳安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隨着杭州交通西進戰略的實施,作為一大重點工程項目,臨安昌化至淳安文昌的昌文二級公路穿鎮而過,區域優勢變得更加明顯。[2]

資源環境

臨岐鎮自然環境幽雅,青山環抱,綠水倒映,曾先後榮獲杭州市生態鎮、杭州市文明鎮、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生態鎮等多種稱號。

境內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有6.87萬畝國家、省、縣三級生態公益林,放眼望去滿目蔥綠,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境內的進賢溪,蜿蜒流長,是碧水千島湖的重要源頭之一。優良的生態環境是臨岐鎮獨特的魅力所在,千島湖之旅農家樂的「牧牛、捉魚、殺年豬、漂流」等項目樂趣無限,紫槽嶺 「紫龍山莊」的薄霧輕繞卻別有另一番景致,這是一處人與自然和諧的人間仙境。

臨岐鎮民風淳樸、文化繁榮,城鎮面貌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境內學校、醫院、電信、郵政、電力、金融、保險等基礎配套行業也較為齊全。[3]

建置沿革

臨岐,其名始於唐代,自宋至清均屬長樂鄉。民國24年(1935)改為臨岐鎮,民國36年(1947)改為鄉。1950年析為梅源、新溪、臨岐3鄉,1956年調整為夏中、梅口兩鄉,1959年並為臨岐公社,次年恢復梅口、夏中公社建制。1984年梅口公社改為梅口鄉。1985年5月,改梅口鄉為臨岐鎮,1992年夏中、卸嶺兩鄉併入。曾為臨岐區公所駐地,後為臨岐片所在地,是淳安北部經濟、文化中心。

經濟發展

1998年,工業生產和產品銷售穩中有升,企業經濟效益整體好轉,全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0868萬元,首次突破億元關,完成年計劃的101.5%,實現銷售收入9594萬元,完成101%,實現利稅502萬元,完成104.90%。其中個私經濟銷售產值6825萬元,銷售收入6039萬元,利稅339萬元。全鎮村辦企業59家。銷售產值50萬元以上私營企業5家,50萬元以下個體加工戶29家。新辦私營企業4家,新增個體工商戶92家。全鎮私營企業固定資產總值871萬元。

前街個私園區鎮人民政府為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企業發展,1998年,開闢長1119米的前街興建個私園區。前街個私園區面積5288.16平方米。園區內輸電線路及路燈架設完成,農貿市場於1998年10月9日建成交付使用,鎮老幹部宿舍樓、中心衛生院門診大樓、鎮中心小學、人保公司辦公大樓於年底竣工,停車場開始興建,各類建築面積達9518平方米,總投資450餘萬元。有29家個體戶前來前街買房,拍賣出讓建設用地39宗2827平方米,收取開發資金86.67萬元。[4]

名優特產

臨岐鎮特產豐富、資源充足,盛產山茱萸、山核桃、茶葉、貢菊等多種農特產品,有浙江省「山茱萸之鄉」的美譽,也是淳安縣山核桃加工的集散地。「常香果」「高峰」「山之子」等品牌農特產品已成功打入上海、杭州等大都市,並負有盛名,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

臨岐鎮是淳萸肉主產地之一。淳萸肉又稱紅棗皮,以山茱萸果實去籽曬乾後製成。淳產萸肉色暗紅有光澤、果大肉厚味酸,富有彈性,糖分飽蓄,品質之佳居全國之冠,中醫界均以「淳萸肉」代稱,暢銷國內外。萸肉性酸微溫,藥用功能較廣,距今1500多年的《神農本草經》即有記載。具有補腎、澀精斂汗、活血、抗癌、抗愛滋病、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增強免疫功能等多種功效,鮮果中總甙、皂甙含量豐富,果肉含16種氨基酸,其中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特別是兒童必須的組氨酸含量十分豐富。全鎮有山茱萸面積8200餘畝,年產量30~50噸,是農民一項重要經濟作物。[5]

大事記

1982年,臨岐村徐金德養蜂56箱,收入1.24萬元,成為萬元戶。1986~1987年,卸嶺、臨岐絲織廠先後創辦。1990年,全鎮蘑菇面積達25萬平方尺;11月17日,美國FDA食品衛生檢查組來臨岐檢查蘑菇生產基地。1991年自來水廠建成,日供水量3500噸。1992年,籌建有線電視台,並於1995年與縣聯網。1993年,舉辦為期3天的首屆農民文化藝術節。1995年,葉家村建成全縣首家農民文化宮。1997年,全長14公里的梅源公路建成通車,前街個私園區工程啟動,首次通過縣衛生城鎮考核驗收,臨岐、夏中、卸嶺初中3校合併為臨岐中學。1998年,全鎮工業經濟首次突破億元關,「高峰」牌山核桃商標註冊,家庭織機達175台,成為工業主導產業,體育工作硬件設施和體育競賽水平達到省級先進體育鄉鎮標準,新建農貿市場開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