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品名稱:《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創作年代: 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作

作者:孟浩然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般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於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成為山水傑作。

原文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汽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閒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作品賞析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虛」,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裡。「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着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與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五六兩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

最後兩句,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裡,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詩人借了這句古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裡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孟名浩,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職,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王昌齡交誼甚篤。有詩名。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他和王維並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朓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

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精力渾健,俯視一切。但這類詩在孟詩中不多見。總的來說,孟詩內容單薄,不免窘於篇幅。現通行的《孟浩然集[1] 》收詩263首,但竄有別人作品。新、舊《唐書》有傳。與王維並稱「王孟」。李白詩云: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2]

視頻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