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為什麼媽祖會成為海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媽祖

來自網絡的圖片

為什麼媽祖會成為海神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 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漢族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台定台,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漢族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1]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對於媽祖的崇拜,實際上是一種民間信仰。她的人物原型是五代時期在福建湄洲的一戶世代從事海上經商的林家的小女兒,叫做林默。她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預知海上什麼時候會有風暴,哪裡會發生海難,也因此解救過很多人。甚至有一次夜間,海上狂風肆虐,船隻看不到方向,沒有辦法進港,林默情急之下點燃自己的房屋,火光引導着船隻靠岸。

然而在一次海上救援時林默不幸遇難,從宋朝到清朝,前後一共被皇帝褒封了三十六次,從最初的「夫人」到後來的「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從當地一直向外擴展,有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六千多座廟宇都在供奉她。

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貿易港之一,元政府為了發展海上貿易,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

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台灣,媽祖信仰也隨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在海外傳播。

媽祖的身上集合了非常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她本身的身份地位並不高,但是非常正直,見義勇為,捨棄自己也要保護大家,這樣的精神才是百姓最崇敬的,因此她會受到海內外非常多的人的尊敬。

山東省長島縣歷史上曾有28座媽祖廟,現存5!其中長島顯應宮始建於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我國北方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媽祖廟。長島又稱廟島群島,因廟島的媽祖廟而得名.[2]

參考文獻